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状土与重塑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于是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状.本文将这两种状态粘土浸泡不同溶液后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不同温度环境下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力学效应.结果表明,浸泡不同溶液后原状土的抗剪强度发生了变化,当温度由40℃升到60℃,浸泡FeCl3土样粘聚力c由最大值降低,浸泡(FeCl3+Na2S2O4)溶液的土样增幅较小;从内摩擦角φ来看,大于40℃后,浸泡FeCl3、FeCl3+Na2S2O4溶液土样的内摩擦角妒增大.当温度为40℃时,土样的内摩擦角φ相差悬殊,其中未浸泡土样的内摩擦角φ最大,浸泡FeCl3土样的内摩擦角妒最小,而温度为60℃时,其大小相近.而重塑土浸泡不同溶液后其抗剪强度有以下特点:随外界温度变化,浸泡FeCl3溶液重塑土样的粘聚力c变化较大,40℃时粘聚力c最小,然后随温度升高,又不断增大;浸泡去离子水和CaCl2溶液后土样的粘聚力c变化趋势相似.浸泡FeCl3和CaCl2溶液后土样的内摩擦角φ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FeCl3在40℃时最大,而CaCl2却最小,浸泡去离子水土样的内摩擦角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浮头式废热锅炉工艺气侧的传热过程属于辐射状扩缩流横向冲刷管束的强迫对流换热,这种对流换热既不同于定截面流的横向冲刷管束的换热,又不同于一般的变截面流的横向冲刷管束的换热,文中用大比例尺(M1:2)模型测定了该换热过程的对流放热系数与雷诺数间的关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流动方式强化了对流换热过程,辐射状扩压流的放热系数比平行流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的放热系数增加16%,而辐射状收缩流横向冲刷管束的放热系数比平行流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的放热系数则增加40%左右。 相似文献
3.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8)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主轴-轴承系统的温度场并实时监测关键零部件的温升情况,建立了考虑热-变形耦合的轴系瞬态热网络模型。根据热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主轴-轴承系统在装配应力、离心应力和热应力综合作用下的径向复合变形方程,基于热网络法优选试验轴系关键部件作为温度节点,综合考虑润滑剂黏温效应及轴系径向复合应力与变形,实时修正轴系热源、热边界条件等特性参数,实现了温度场与变形的耦合分析。通过编程求解获得了不同条件下轴承的瞬态温升曲线及轴系关键热参数的瞬态特性,结果表明,主轴转速越高,轴系热平衡温度越高,平衡时间越短;迭代步长的选取只影响温升曲线的收敛时间,不影响稳态温度值。与试验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该瞬态热网络模型预测轴系温度场可显著降低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太阳能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新能源。光伏建筑物一体化(BIPV)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出现了大量的成功示范工程并开始大规模应用。本文结合太阳能光伏玻璃概念、分类等探讨了太阳能光伏玻璃的发展趋势。最后对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大力支持太阳能光伏技术研究和光伏产品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是平流层飞艇的理想能源,其热特性与飞艇浮力,蒙皮强度息息相关。准确预测飞艇的温度场是飞艇设计的重要步骤,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太阳能电池的热特性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包括太阳辐射,天空、地面长波辐射,蒙皮红外辐射和对流换热的飞艇模型,将几何模型离散化,编写C++程序计算了和分析了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吸收率、发射率、热阻和飞艇朝向对飞艇热性能、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光伏阵列转化效率,发射率和等效热阻有利于改善飞艇“超冷”和“超热”现象的改善。光伏电池的辐射特性对光伏电池和氦气温度的影响最大:吸收率从0.5增加到0.9,主氦气囊昼夜温差升高约11.2K,光伏电池最高温度升高约29.8K;发射率0.1增加到0.9,主氦气囊昼夜温差降低约15.3K,光伏电池最高温度降低约50.2K。本文计算结果为飞艇的热稳定性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土壤-空气换热器空气降温运行时的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入口空气温度和换热管长度对土壤-空气换热器出口空气温度和单位管长换热量的影响;并结合空气在换热管内的降温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换热管出口空气温度与入口空气温湿度、换热管长度、管内空气平均流速的函数关系式;并验证了其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换热管越长,管内流速越低时,出口空气温度越小,波动幅度也越小;土壤-空气换热器进出口空气温差与入口空气流速成反比,而单位管长换热量与入口空气流速成正比。当管内空气平均流速从4.5 m/s降至0.5 m/s时,进出口空气温差从3.97℃升至6.18℃,而单位管长换热量从11.59 W/m减至1.79 W/m。从增强土壤-空气换热器整体换热性能的角度考虑,管内最佳空气平均流速为5.9 m/s。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空气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优化和换热性能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锂离子电池在工作状态下的热特性,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手段,结合红外成像技术与非接触式可视化观测方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单体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表面温度分布特征及不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下的温度均衡性和不同测量点的温升特性。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极耳附近区域为主要的产热源,且放电倍率越高,产热量越大;电池温度上升越快,最高温度越高,电池温度均衡性越差; 1C放电时,电池表面的温度梯度以多个类半圆形温区呈现;并以正极区为圆心向整个电池扩展; 2C放电时,初期形成的两个半圆形温区重合为一个以圆弧为下边的类矩形温区,直至扩展到电池下边缘;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温升速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根据以上分析及研究成果,可以合理改进电池单体结构,设计电池组或电池包散热方案,提高锂离子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准确的光伏电池模型并对其进行特性分析是光伏发电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础性问题。分析了光伏模块的等效电路模型,提出了光伏电池模块电气特性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在不同的辐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并对其进行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辐照强度对光伏电池短路电流影响显著,而温度是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的主要决定因素。研究为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大型光伏发电系统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根据太阳电池材料饱和电流密度与温度特性关系,构建了温度与太阳电池饱和暗电流密度、光伏组件最大输出功率的数学模型.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15块光伏组件在工作条件下热图像,并且采用Ⅰ-Ⅴ特性测试仪得到组件最大输出功率和校正到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并与数学模型结果相比较,发现相对误差小于6%.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海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叙述了游泳特色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以及改革的构思,选择游泳特色教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并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比较.结果表明游泳实验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在胸围、肺活量、纵跳等测试指标上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游泳使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是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2.
氧化沟曝气设备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曝气设备是氧化沟的关键设备,曝气设备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的系统性能。通过对氧化沟的4种不同类型的曝气设备比较分析,认为叶轮吸气式射流曝气具有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解生物质和煤的混燃特性,利用热天平对生物质、煤及其混合试样进行了热重实验研究,考察各试样的着火温度、燃烧速率最大时温度、燃尽温度和最大燃烧速率等燃烧特征参数,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求出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结果表明,同烟煤比较,生物质有较低的燃烧特征温度和较快的燃烧速率;在烟煤中加入生物质共燃后,着火燃烧提前,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燃尽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围绕化学实验教学,介绍了改进演示实验效果的途径及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应用实验的能力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种复杂结构井的出现和发展,流体渗流机理的研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而水电模拟实验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本文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精度验证等方面,对水电模拟实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实验研究表明,机械手可以实现对测点的精确定位,数据自动计量系统可以减小读数误差,两者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实验效率。水电模拟实验精度完全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因此可以为复杂结构井渗流机理的研究和油田现场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18.
19.
提出了研究型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并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途径,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通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及性能研究"和"聚氯化铁絮凝剂的制备及高浊度水的处理"2个实验,逐步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讨论实验意义、可行性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汇总数据,讨论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展望。研究型实验吸引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巩固了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科学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仕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Z1)
就高校的实验课内容如何与当地的特色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使之相互促进的现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如何开展提出了一些观点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对高校实验课的教学和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