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首先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制得表面含有氨基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子(A—SiO2)。再将A—SiO2按不同比例与酐封端的聚酰胺酸进行反应,最后经热酰胺化过程,得到一系列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动态机械热分析仪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聚酰亚胺及其二氧化硅杂化薄膜进行了表征。UV-vis光谱表明,通过向聚酰亚胺薄膜中添加A—SiO2可以改变聚酰亚胺薄膜的透光性。TGA测试结果表明,随着A—SiO2含量的增加,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由机械性能测试可知,当A—SiO2掺杂量小于1.5%时,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膜的机械性能优于纯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当A—SiO2的掺杂量大于2.0%时,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膜的机械性能比纯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差。SEM分析可知当A—SiO2粒子含量小于1.5%时,其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分散均匀,当含量大于2.0%时,体系出现明显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2.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杂化材料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sol-gel),利用已水解的正硅酸乙酯(TEOS)与芳香族的聚酰胺酸(PAA)溶液混和,制备出了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杂化薄膜。在实验中,首次采用偶联剂来提高无机组分二氧化硅与有机组分聚酰胺酸的相容性,制备各种二氧化硅含量的有机-无机透明的杂化薄膜。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杂化膜的微观相结构与二氧化硅的含量、偶联剂的加入有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DSC,TG和DMA对薄膜热性能进行分析。热分析的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对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耐热性能基本没有影响。DMA的结果还表明,二氧化硅含量越高,薄膜的储存模量越高。TEM分析表明,在聚酰亚胺中存在较大二氧化硅聚集体。  相似文献   

4.
固载葡萄糖氧化酶的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OS)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壳聚糖/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此膜对葡萄糖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电沉积普鲁士蓝的玻碳电极和固定化酶膜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记时电流法对固定化酶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用于研制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时,杂化膜比单纯的壳聚糖膜对底物的响应时间快并能很好地保持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将甲壳质在碱液中进行脱乙酰化反应,制得不同脱乙酰度,粘度的甲壳胺;制成的甲壳胺溶液与TEOS溶胶进行凝胶化反应,得到一种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和物理性质观测,发现反应温度、时间、体系的酸度对反应产物有影响,部分产物出现Si-O-C键;凝胶化所得膜不溶解于水。  相似文献   

6.
将钛酸丁酯经乙酸修饰改性和稳定化后在杂化过程中用作TiO2前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由可溶性业胺(HQDPA/DMMD七经修饰改性的钛酸丁酯溶液混合成与表征进而制得聚酰亚胺-TiO2杂化材料,XPS分析表明钛酸丁酯已转化成TiO2,TEM则显示TiO2以球状微粒均匀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粒径为30~60nm,含10%TiO2的杂化膜是具有高热稳定性与韧性的薄膜,其介电常数为3.5。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溶胶 凝胶方法 ,采用不同的聚酰胺酸 (PAA)与已水解的正硅酸乙酯 (TEOS)混合 ,制备了一系列性能不同的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纳米杂化材料 ,通过热失重分析、DSC分析 ,研究了二氧化硅的加入对聚合物耐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碳酸钡、钛酸丁酯和乳酸制得钛酸钡多晶相.WAXD和TEM分析表明,该钛酸钡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结构,粒径为30~50 nm.此钛酸钡纳米粉被成功地分散于聚酰胺酸中并制得聚酰亚胺(TDPA/ODA)杂化材料.TEM和AFM表明低含量(<1% BaTiO3)的杂化膜,无机物是以<50 nm的球状颗粒均匀分散于聚酰亚胺基体中,高含量(如30%)杂化膜是具有光滑表面的韧性薄膜.后者介电常数与压电常数比纯聚酰亚胺提高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9.
利用先末端氯硅烷化线形活性阴离子聚丁二烯,然后水解的方法合成了聚丁二烯/二氧化硅(PB/SiO2)杂化材料,采用红外光谱、GPC和TG分析了PB/SiO2杂化材料的结构及性能,并用激光粒度仪、TEM、HRTEM分析了PB/SiO2杂化材料的微相结构,最后对合成PB/SiO2 杂化材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PB/SiO2杂化材料是具有核壳结构纳米尺寸的颗粒,颗粒尺寸在100nm左右;延长反应时间、减小聚丁二烯分子量及减小SiCl4 加入量可使产物中PB/SiO2杂化材料的摩尔分数增加;H2O与—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时,产物中PB/SiO2杂化材料的摩尔分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
由碳酸钡、钛酸丁酯和乳酸制得钛酸钡多晶相.WAXD和TEM 分析表明, 该钛酸钡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结构, 粒径为30~50 nm . 此钛酸钡纳米粉被成功地分散于聚酰胺酸中并制得聚酰亚胺(TDPA/ODA) 杂化材料. TEM 和AFM 表明低含量 (< 1% BaTiO3) 的杂化膜, 无机物是以< 50 nm的球状颗粒均匀分散于聚酰亚胺基体中, 高含量 (如30% ) 杂化膜是具有光滑表面的韧性薄膜. 后者介电常数与压电常数比纯聚酰亚胺提高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11.
聚吡咯/聚硫橡胶导电复合膜采用电化学一步法制备,并运用电导率四探针测试仪、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多重内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复合膜的两个表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位复合过程中聚吡咯分子链上的部分氮原子与聚硫橡胶的端基-SH之间发生了化学作用;复合膜的电导率和表面形貌受溶剂、支持电解质等制备条件的影响,且复合膜在脱杂过程中,聚合物的微观结构重新形成了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硅灰对水泥净浆与砂浆性能及砂浆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掺量的硅灰对水泥净浆与砂浆性能及砂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硅灰可以减缓水泥早期水化反应速度,使水化产物减少,结构疏松,使水泥砂浆早期强度有所下降.掺入适量的硅灰可以提高水泥后期水化反应速度,使水化产物增多,提高水泥砂浆的密实度,并能促使水化反应长期进行,从而提高水泥砂浆的后期与长期强度;硅灰的优化掺量为8%.掺入硅灰会降低水泥净浆的流动性,增加水泥的凝结时间,但水泥的安定性均为合格.  相似文献   

13.
以有机硅丙乳液为成膜物,掺锑二氧化锡水性浆料为颜填料得到掺锑二氧化锡隔热涂料,使用线棒涂布器在载玻片和230mm*230mm的普通玻璃上涂膜,分别制得了掺锑二氧化锡含量为1%,2%,3%,5%的薄膜。薄膜透明均一稳定。利用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自制隔热箱分别研究了掺锑二氧化锡含量对薄膜的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锑二氧化锡含量的增加紫外区与可见区透过率均降低,其隔热性能呈上升趋势。掺锑二氧化锡含量为5%时,可见光透过率高达80%,隔热温差达10℃。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节能膜在建筑镀膜玻璃、防霜玻璃、节能电光源和太阳集热器等方面的应用,节能膜的制备方法和其性能研究。概述了节能膜的发展历程和已取得的主要成果,最后介绍了我国对节能膜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早强剂对掺硅灰的水泥砂浆强度与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早强剂对掺硅灰的水泥砂浆强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不同的早强剂均可提高掺硅灰的水泥砂浆早期强度,且对其1 d抗压强度的增强效果优于3 d.其中掺入适量的硫酸钠可迅速生成大量的钙矾石晶体,提高水泥砂浆的密实度,同时促进了硅灰的火山灰反应,明显提高了掺硅灰的水泥砂浆的早期强度,但早强剂对掺硅灰的水泥砂浆后期强度影响不大.3种早强剂对掺硅灰的水泥砂浆早期强度增强作用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硫酸钠、氯化钙、三乙醇胺,其中硫酸钠掺量为3%时增强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6.
对作为磁光材料的锰铋稀土薄膜的制备、测量进行了阐述,从各项测量结果出发,说明了该材料的磁学性能和磁光性能.在此基础上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材料具有相当大的磁光克尔转角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化合物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结构及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和原位生长技术制备了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得到了ZnS、ZnTe、CdS、CdSe、CdxHg-xTe(x=1=0.7)纳米微晶与多孔SiO2凝胶玻璃的复合材料。用XRD研究了不同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利用吸收光谱和透射光谱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光学特性,发现纳米微晶的禁带宽度大于其相应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并且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非线笥光特性。用简并四波混频测试了样品的三阶非线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应溅射方法制备了氮化碳薄膜,研究了反应气体压力、溅射功率对薄膜形成的影响,并用X射线电子能谱(XPS) 和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气体N2 的压力太高或太低、溅射功率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氮化碳膜的形成;在N2 压力为8 Pa、溅射功率为200 W 时,薄膜的氮原子数分数得到最大值41% ;XPS和FTIR分析结果揭示了膜中没有自由的N原子,所有的N原子均与C原子作用形成化学键,而且C N 单键、C N 双键、C N 三键共存.膜中C H 和N H 振动模式的存在,说明沉积在Si 衬底上的氮化碳薄膜有较强的从空气中吸收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硅溶胶中藻类的生长与灭藻剂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藻类在硅溶胶中的生长与pH、SiO_2浓度和胶粒粒径的关系.在所试条件下,发现当pH=8.3、SiO_2浓度<30%和Ds>23nm时,最有利于藻的生长。且其生长速度最快.为防止硅溶胶中藻的生长,本文又筛选了若干灭藻剂,对其灭藻效果作了研究.当采用15—20ppm的甲醛:100—200ppm乙二醇;50—100ppm邻羟基苯甲醛;50—100ppm乙二醛时,可有效地灭藻或抑制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平香菇栽培方式和生长条件。试验证明,平香菇属中低温型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左右;用以木屑为主的栽培料进行瓶栽或袋栽,生物转化率为112%。平香菇风味介于平菇和香菇之间,可在北方地区进行人工大面积栽培,但其遗传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