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氧化钙孔结构特征的数学描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设孔隙分布服从指数形式分布与对数正态形式分布,建立了指数形式模型与对数形式模型,并采用这两个模型分别对CaO孔隙分布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证明,在一定的孔径范围内,考虑了孔径密度分布的指数形式模型较对数形式模型更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能更好地反映孔隙分布的变化特性.同时提出了在同一模型中,对孔隙长度分布和孔径分布定义成不同形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用变型Weibull分布对热带雨林结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提出的变型Weibull分布模型是以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为基础,进行适当变换形成的4参数分布模型。用该模型对海南省热带山地雨林的林分结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灵活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对异龄林和同龄林皆适用,并能提高模型参数的估计精度。同时本研究改善了x^2检验模型拟合适度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3.
将流动模型和传热模型耦合,对内置传热圆管的固定床内错流传热进行研究,获得了床层温度分布,并与不考虑床层速度分布的单一传热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错流传热与流体流动方向密切相关,床层被加热的区域在加热管的两侧和后方,出现了较宽的被加热区;与单一传热模型相比较,等温线在圆管附近显得稀疏,温度梯度减小;在加热管前方,耦合传热模型的最高温度大大高于单一传热模型,而在加热管后方,此差异相对降低;颗粒雷诺数Rep对传热的影响程度更强于单一传热模型。耦合传热模型相对误差小于1.5%,耦合模型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BA模型的一个扩展模型.仿照Logistic模型,对BA模型的优先选择概率进行改进,利用连续理论和比率方程分析扩展模型的度演化及其度分布.解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扩展模型与BA模型是等价的.并且利用Matlab对扩展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其度的时间演化在某些条件限制下发生了改变并且其度分布不再是幂率分布而是在双对数坐标平面上是弯曲的.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成果-“用户最优O-D分布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预测多个货种O-D分布的模型-“半比多阶段分布模型”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汇苏省2000年航运的矿建、煤炭及其它三个货种的O-D分布预测,结果肯定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常用的描述泡状流运动的双流体模型采用一个平均尺寸对气相进行描述。不同尺寸气泡的运动和受力不同。当气泡尺寸分布范围较大时 ,不宜采用双流体模型描述泡状流。根据气泡的尺寸划分气相 ,采用时间平均法建立了描述垂直管道内层流泡状流运动的多流体模型。通过对气泡在流场中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给出了用以封闭模型的粘性应力、脉动应力、相间动量交换项的表达式。利用模型对具体实验进行了预测 ,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多流体模型能够预测气泡尺寸范围较大的泡状流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个层次加权网络模型(HWN模型),分析了网络的度分布、强度分布、权重分布以及集群系数,结果表明HWN模型生成的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以及高集群系数.  相似文献   

8.
近年关于巨灾损失分布模型的研究方法多采用单一分布模型,或具有固定权重的组合分布模型.在对数广义误差分布(LogGED)的基础上,运用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拟合数据的厚尾部分,并加入可变权重组合分布模型的拟合思路,构建了可变权重的对数广义误差-广义帕累托组合分布模型(LogGED-GPD).并对全球洪水巨灾损失进行了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RDP模型及最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三群落演员的合作网络模型,从影响度因子和导演与演员的双向选择下分析了模型演化过程中的网络性能特征,也说明了度分布、项目度分布与项目大小的关系,这些结果对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预测井筒压力及温度分布的机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及传统学理论,建立了预测井筒流体压力、温度分布的综合数学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迭代求解,可同时 预测井筒中的压力和温度分布。给出了实例,以井底温度为基准分别按线性模型和机理模型求出了井筒内温度分布,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机理模型更符合实际。同时可以看出,按两个模型求出的井口温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搭建动态校准实验装置,在频域内对微位移传感器系统进行了动态校准,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利用一种幅频建模方法完成了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并进行了模型检验,实现了对微位移传感器的简便动态模型识别。  相似文献   

12.
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以往的研究大都运用比较静态的方法分析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外生变量或参数发生变化时,均衡收入与均衡率的变化规律.这种方法很难对均衡状态之外的系统状况进行真正的动态分析.文中利用萨缪尔森乘数加速数模型将IS-LM模型动态化,对动态的IS-LM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与萨缪尔森乘数加速数模型进行比较.从而,证实动态的IS-LM模型更符合现实的经济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3.
 类岩石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是研究冲击地压和岩爆等地质灾害现象、评估围岩或工程材料抗冲击破坏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高应变率下的类岩石材料动态本构关系对解决工程问题和设计施工方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总结了类岩石材料动态本构方程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损伤模型、动态黏弹性模型、动态黏塑性模型、动态黏弹塑性模型、经验模型等动态本构关系的优点和局限性;归纳了不同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的最新进展,并对动态本构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使类岩石材料在动静组合加载下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较好地吻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现代较先进的Cranz-Schardin超高速记录系统,对人体下颌骨简化后的平面光弹性模型,在承受水平方向冲击载荷时所引起的瞬态动应力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瞬态动应力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依靠动光弹所获得的等色线与等倾线资料,结合有限差分法求解动态泊松方程来实现动态主应力分离.并采用落锤冲击-维模型求出了光弹性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文章系统总结了动态光弹性方法,并将该方法引入生物力学的研究领域,研究结果在医学、军事、体育等方面均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饱和砂的动孔压演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DS 10 Hz/20 kN双向振动三轴系统,对饱和砂进行不排水动三轴液化试验,研究了液化进程中动孔压的发展规律,并阐述了动孔压的演化机理.基于试验结果,提出适用于饱和砂的动孔压应变模型.该模型直接和动力分析中应变幅相联系,能够弥补应力模型的不足,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等压固结条件下,动应力和固结压力对动孔压比与动应变比的关系影响较小,动孔压发展规律可近似用同一模型表示.不同动应力和固结压力作用下,饱和砂土动孔压的增长模式用Seed提出的孔压应力模型描述时,试验常数可取相同值.  相似文献   

16.
首先建立了车辆制动过程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对JS2310农用运输车的制动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模型是正确的为进一步提高该车辆制动性能预测的精度,引入了神经网络技术使用BP网络对不同条件下的多次仿真结果进行第一步学习,将数学模型转化为车辆制动性能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再进一步使用整车部分试验结果对已得到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最终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提高车辆制动性能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陈旧信息和波动性数据造成的传统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滑动窗口和马尔科夫模型对原始灰色Verhulst模型改进的方法。通过长度可变的滑动窗口来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使得灰色Verhulst动态模型的预测值更加接近最新的变化趋势。之后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得到的灰色Verhulst动态模型预测值进行修正,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灰色马尔科夫Verhulst动态模型在滑坡形变预测中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相比于传统的灰色Verhulst模型降低了69. 6%,均方根差比降低了0. 39,小误差概率提高了0. 166 7。对于波动性较大的滑坡监测数据,灰色马尔科夫Verhulst动态模型预测精度优于传统灰色Verhulst模型。  相似文献   

18.
根据灰色建模机理和特点 ,分析动态测量中灰色模型插值的可行性 ,提出动态测量误差白化生成的灰色预测模型用于插值预报的方法。且进一步以长光栅动态测量系统为对象 ,将所获得的动态测量数据建立误差预报灰色模型 ,并对离散点进行动态测量误差插值预报。实践证明 ,灰色模型插值是正确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经典气动弹性响应模型和刚性动态失速模型,推导公式,建立了二维弹性翼型动态失速下气弹响应的紧耦合模型。计算模型为典型动态失速风洞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气动力得到了气动力模型。应用此气动力模型进行气动弹性响应紧耦合计算,结果表明,同样的条件下,弹性模型比刚性模型的动态失速现象会更明显,实际飞行攻角及升力的变化范围可能增大,弹性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规模动力学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二维八态正方格点波茨模型的动力学指数展开数值研究.以普适的动力学标度形式为基础,研究系统从完全有序态出发的动力学驰豫过程,通过测量在不同无序幅下的宾德累积量,确定出更精确的动力学指数z.结果表明z与无序幅的取值有关,并且远远大于二维伊辛模型的z值,表明二维随机链波茨模型与二维伊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