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理论能够被检验是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以往关于理论确证的讨论主要以物理学等实验性科学作为范例来展开,这使得一些学者将理论确证等同于实验检验。由此导致像古生物学这样的以研究历史事件为主的历史性科学,因为其理论假说无法用实验检验而被视为是“二等科学”。历史性科学以历史事件和长期机制来解释事物的发展,由于历史事件和长期机制在本体论性质上不同于物理学研究对象,历史事件假说无法用实验检验,但这不等于说历史事件假说就是无法检验的。科学家在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与历史事件、长期机制的性质相适应的理论检验方法,虽不同于实验检验,但是一样可以达到理论确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亲缘、互惠与驯顺:利他理论的三次突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物行为学在适合度范围内研究利他现象,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重大突破。亲缘选择理论从概率的角度,通过分析亲缘关系指数,解释亍近亲利他现象。合作进化理论借用博弈论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了互惠利他现象。驯顺性理论在受限理性的基础上。比较社会强加给个体的利他主义要求与通过驯顺性获得的有利知识和技能,解释了纯粹利他现象。  相似文献   

3.
创新研究的三螺旋模型:概念、结构和公共政策含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三螺旋理论是继国家创新系统之后新出现的理论模型。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三螺旋概念起源、三螺旋理论发展的主要事件,讨论了三螺旋模型的含义和主要结构类型,岍与国家创新系统和其他创新理论比较,简单论述谊理论在公共政策方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形式逻辑在中国学界遭遇了“论证逻辑”的概论混淆甚至术语转换。这一不必要的转换不但抛却了已然辩护的“非形式”标识,而且还挑开了论证理论中证成“逻辑学”品性的难题。同时,“论证逻辑”只有解读为“论证理论”才具有合理性,但论证理论与非形式逻辑仍不对等而是有种属之别。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当代科学哲学关于观察与理论关累的经验主义、否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观点,在肯定波昔“理论先于观察”和经验论者关于中性观察作用等有关论述各自的台理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以偏概全的缺陷,认为科学认讽过程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而不是单线的决定关系。因此,多种科学认识模式的并存有其客观必然性。而瓦尔托夫斯基等人的历史认识论则比较合理地阐述了观察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印度地轮—水轮—风轮—空轮说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古代关于一个小世界的结构的理论,至迟在西晋(265-317年)时期便已随佛教的东来传入中国。这一理论认为:大地(即地轮)浮在水体(即水轮)之上,水轮依托于风轮之上,而风轮则有广漠的虚空承托,于是各自得以不坠落,从而论述了天地结构的稳定性,也表述了大地乃是在虚空中之一物的观念。从西晋到唐代(约7世纪)至少有5部佛经提及地轮、水轮、风轮的各不相同的具体尺度,这说明这一理论在古代印度有不同的流派存在。这一理论在佛教信徒中广为流传当无疑问。它也为一些道士所接受,并被改造成易为中国人理解的观念,载于若干道家的经典中。由于这一理论同占主导地位的张衡浑天说存在较大差异,又由于有关佛经对这一理论的具体描述各异而造成的混乱,致使这一理论在较长时间内并未产生更大的影响。一直到五代时期(约10世纪),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才得到重视,并成为对张衡浑天说进行重大改造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中,有许多学者和许多学科在自组织问题的纲领下工作,但是,目前在自组织的整个面貌,诸理论的相互关系方面尚有许多不清晰之处。本文根据现代自组织理论的成果,探索性地提出四种自组织的基本机制。作者认为,自组织运动是这四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对它们在自组织整体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简单的探讨。这些讨论对清楚认识自组织纲领的全貌,对恰当理解诸种理论学科在整个纲领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蒯因提出翻译不可限定说,指出翻译评议没有限定的对译守则,用竟在于说明受话者依照不同的翻译守则去理解说话者的语言,得出不同的理解有可能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各个受话者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满地解释并且预测说话者的言行。蒯因的这个主张引起疑虑,人们担心受话者所理解的可能不是说话者的想法。本文修订了蒯因的观点,让疑虑消除。⑴先维持蒯因的观点,认为受话者认识说话者的想法在于所依据的政府能够完满地解释并且预测说话者的言行;⑵指出这个观点虽然定了独立于理论的词义,却没有否定独立于理论之外的语言,语言离开理论还有所表述;⑶指出受话者即使没有得到有关言行的理论所的指引,仍然可以依照语言习惯掌握说话者所要表述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创造性的层次,似乎可将基础研究划分为开创性、变革性、跟进性、跟踪性和模仿性研究五类。开创性研究开辟新学科、新方向、新领域,形成新理论、新体系、新框架;变革性研究改变或更正原有理论和范式,形成新理论和新范式;跟进性研究虽然没能开创或变革,但能后来居上,领导潮流;跟踪性研究主要是跟在人家后面,做些补充和拾遗工作,当然有时也可产生一些亮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糜鹿重引进在迁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是世界上迁地保护最成功的物种之一。通过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基础种群加以人工管理和繁殖,逐步发展种群使其复壮,并在其历史分布区选择适宜栖息地建立迁地种群。截至2011年底,向全国多家繁育基地、动物园、植物园、林场、鹿场、湿地、保护区等单位共输出麋鹿456只,建立了44个迁地种群,种群数量从基础种群的77只扩大到3700余只,种群增长99倍。同时,对迁地保护种群开展了大量的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我国糜鹿种群的健康繁衍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我国麋鹿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分支。在量子力学成形之后不久,狄拉克完成的统一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工作为量子场论奠定了基础。但是,统一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工作,迟迟未果,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一大难题。量子引力的两条进路:弦理论和圈理论,各自都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新近出现的称为AdS/CFT对应进路,从全新的视角来统一时空理论与量子理论,利用共形量子场论中的量子纠缠与反德希特时空中的度规之间的对应来刻画时空的起源,试图一举解决时空与量子的关系问题。本文经由分析这一进路的来龙去脉以审视进路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在后工业社会与全球化背景下,组织领导力发展成为美国学术界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美国领导理论发展和组织领导力实践发展丰富与重构了管理学知识体系。中国学者对美国领导理论历史演进与当代美国组织领导力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将产生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重要价值。本文提供一个完整的当代美国组织领导力发展研究纲要:提示研究的意义,提供工作的概念基础,提出研究的路径,并列举需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及课题清单。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描述行动性(agency)是行动哲学的中心课题,寻找行动性的哲学分析与逻辑表达是许多研究者的重要任务。本文概括了有关行动性的主要理论,特别讨论它与因果性的关系,以及相应的逻辑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为此,一个改进的尝试方案被提出:它以Searle的行动中的意图为哲学基础,以动态逻辑为主要逻辑表达手段。此外,本文还比较了我们的方案与其它行动性理论的异同,同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盖伦推进了视觉理论中的眼睛结构考察。他继承了柏拉图的视觉理论、普纽玛理论、亚里士多德的颜色和改变理论以及数学家的几何分析,这些构成了盖伦视觉理论的核心。由此普纽玛理论与几何解释是否相容也成为有争议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盖伦的普纽玛理论与几何解释脱节。另一些学者认为盖伦统合了眼睛结构考察、视觉理论和几何解释。本文认为第一类学者由于编史学视角问题忽视了盖伦几何分析和普纽玛理论的内在关联。本文旨在说明盖伦视觉理论和几何解释的融贯以及视觉的形成是由于灵魂能力和物理运动的协同发生。盖伦认为视觉的发生需要普纽玛的参与,空气作为介质被普纽玛化。盖伦引入了几何理论试图解释形状、大小、位置和距离。  相似文献   

15.
工作分析的定义、理论和工具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急剧变化与发展对工作的性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以工作性质的变迁为背景,结合文献深入探讨了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的理论、工作分析的工具、工作分析工具的效能评价以及工作分析工具的选择策略等5项基本问题,从而有助于科学地开展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史研究的不同阶段,许多来自其他领域的思潮、学说和观点,不断地影响到它的发展,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使得其不断以新的形式,体现出新的视野、新的内容、新的解释和新的寓意,科学史学科也因此而不断发展。在国际背景中,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都是近些年来颇有影响而且发展迅速的学术思潮,在包括科学史在内的许多领域中表现出生命力。就中国科学史而言,虽然已有少数相关研究,但在国际范围的科学史领域中,尚未成为学术主流。本文将从科学编史学的立场,就这些思潮对于中国科学史研究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意义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的技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技术人类学,先后出现了物质功能论、象征意义论、社会系统论和整体过程论等理论派别.技术人类学具有研究对象多元化、研究方法实践化、技术知识语境化、技术活动完整化、技术与人复合化五大特点.根据当前的技术人类学研究,可以提炼出分为观念层面、对象层面和理论层面的研究纲领.技术人...  相似文献   

18.
从术语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着手,探讨了术语学与科学理论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探讨了普通术语学与维也纳哲学学派在科学理论发展方面的关系,由此梳理出普通术语学与以概念为基础的现代知识技术之间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时代新征程社会发展对人成长成才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面临新一轮改革与重塑。STEAM项目式教学,作为培养多学科融合素养的教学模式,将进一步塑造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本文首先梳理了“STEAM教育”和“项目式学习”的国内外发展脉络,探讨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结合的可能性,发现二者不仅有着教学理念的契合,而且具有理论基石的共通。“STEA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的结合,呈现出知识价值、现实价值、实践价值的辩证统一。在探析内涵意蕴与时代价值的基础上,以“小学科学制作红绿灯”课题为例进行了课程设计,以期探讨推进STEAM项目式教学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追溯了中国术语学研究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认为中国的术语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科技翻译理论探索、术语学本体研究,到系统全面健康发展,并聚焦其各具代表性的特点。文章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分别描述了术语学发展历程及发展状况。术语学理论研究发端于科技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需求,通过术语学理论指导与丰富了实践活动。在应用研究领域,将术语学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广泛地应用到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实践活动当中,并逐步深入到新闻出版、外文翻译、辞书编纂等领域,取得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