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棵树,是一个小型水库。要发展农牧业生产。就必须涵养水源,减少和节制地面水的径流,防止土壤被侵蚀和水土流失。而森林有着很强的蓄水能力。据研究,每亩林地比无林地可多蓄水20立方米。目前我国有森林面积近20亿亩,这就相当于300多个容量为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  相似文献   

2.
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时空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岗山1999年、2004年2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区域水量平衡法和土壤蓄水功能评估了该地区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4年的大岗山森林水源涵养量为1401.10×104m3.a-1,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5913.81 m3.a-1hm2;1999年~2004年,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量提高了3.9%,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提高了2.9%;森林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量竹林最高,马尾松林最低,其贡献率分别为37.8%和1.8%,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硬叶林最高,杉木林最低;高丘和位于中坡位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率最高,低山和山谷的贡献率最低;陡坡的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率最高,缓坡的贡献率最小,中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率最大,过熟林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经济价值测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霞 《甘肃科技》2007,23(10):243-244
摘要:森林涵养蓄水价值量核算方法较多,包括土壤蓄水估算法、水量平衡核算法、多因子回归法和用地下径流增长法计算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个问题,需要分别求出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然后进行合成。在合成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叠加等问题,使计算结果偏离实际。为此,本文采用影子工程法来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的经济价值及其变化,该方法比要往评价方法更为全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此方法主要包括实物量测算和价值量测算两大模块。  相似文献   

4.
云和县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和县是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以浙江省云和县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参数数据,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估算云和县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3个不同作用层的水源涵养量,并对不同森林类型、林龄、立地条件下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以及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云和县森林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量为7584.49×104 m3,其中94.18%来源于土壤层蓄水,4.19%来源于林冠截留降水,枯落物层枯落物层持水量占1.63%;2)各森林类型总涵养水源量大小依次为阔叶林>松木林>杉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平均为908.49 t/hm2,大小依次为阔叶林>竹林>杉林>松木林>经济林>灌木林;3)水源涵养林不同年龄组的贡献率为幼龄林(43.60%)>中龄林(26.91%)>近成熟林(22.27%)>成熟林(6.93%)>过熟林(0.29%);4)云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海拔的分布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林种生态公益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及土壤养分,选取白云山林场17年马尾松和22年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采样的方法,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量、养分等指标。结果发现,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在改善表层土壤物理性状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杉木林在改善深层土壤物理性质方面优于马尾松林;杉木林土壤的蓄水性能优于马尾松林,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杉木生态公益林具有比马尾松生态公益林更好的土壤培肥能力。  相似文献   

6.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研究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提出水源涵养率指标并用于分析水源涵养能力变化,对于丰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评估研究、科学布局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四川省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SWAT构建了涵盖研究区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分析了1971~2016年湿地水源涵养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水源涵养率指标分析了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及其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若尔盖湿地年水源涵养量为121.4~348.1mm,20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黑河流域减少尤为显著;(2)水源涵养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年均水源涵养率由1971~1995年的0.34减小到1996~2016年的0.30,90年代中期以来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明显下降;(3)潜在蒸散发量增加、主要水源涵养植被土地面积减小等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是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减小及功能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二滩库区及相邻江段的鱼类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二滩库区及相邻江段的鱼类区系组成及其特点 .二滩水库建成蓄水后 ,绝大部分干流和鱼河库区原有江河鱼类区系将发生很大变化 :流水、急流水、浅滩等江河底层和一些下层鱼类将基本消失或消失 ,或呈残存状态 ;静水、缓流水等江河中、上层和一些中、下层鱼类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水库汛限水位设计和汛末蓄水问题是水库调度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科学设计、控制水库汛限水位,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实现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中的关键技术和重要途径之一。水库汛末蓄水直接影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漓江水流域鱼类生态类型和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调查,监测河流生态系统的情况.结果是,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但单种属较多;敏感性鱼类种类大幅度减少,中下层鱼类和底栖鱼类明显减少,杂食性鱼类比例上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减少,经济鱼类小型化,低龄化.水域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持水能力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森林类型梯度镶嵌分布格局的研究为基础,以泰山龙潭积水区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土壤进行调查测试分析,结合水、DEM数据分析了区内不同林型地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该区森林土壤连续涵蓄降水的能力较强,但不同森林类型条件下土壤蓄水能力差异明显,以刺槐林地最好、山顶灌丛最差。区内以成熟林为主,森林植被保护较好,土壤水分特性较佳,能有效减少区域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量,改善集水区内的水分分配,提高水分的可利用性,对下游环境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体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水体中多种挥发性卤代烃的方法.定量测定了淮安市自来水、古黄河水、运河、内运河及池塘水中的挥发性卤代烃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自来水中主要含有氯仿、三氯乙烯、二溴一氯甲烷等,而自来水水源古黄河水中这三种卤代烃的含量极低.运河和内运河中四氯化碳的含量偏高,而且含有少量四氯乙烯.池塘水与古黄河水水质相近.  相似文献   

12.
长江泰州江段水环境模拟及水质可利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点源连续排放的解析解对FDS格式二维水流水质模型精度进行分析,应用FDS格式二维水流水质模型对长江泰州江段的流态及污染带分布进行模拟并建立了排污混合带长度与排污量的响应关系曲线,同时根据模拟结果对泰州江段岸线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入江水道口向上游3.6~7.2km段内及三江营至泰州引江河口段的水质状况良好,可以用作供水水源地的取水口;古马干河至如太运河河口段水质较差,需对沿岸排污口及沿线相应的污染源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北运河系水质有机污染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主成分分析,以河段为研究单元,选取2000~2006年北京市北运河系部分监测河段的有机污染指标的监测数据,对该河系有机污染的年际和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系河流有机污染严重,城市河流污染特征明显,主要受居民生活和工业影响.城市中心区河流水质较好,年际变化小;近郊和远郊区河流水质较差,年际变化大.2005年后除个别河段(流)水质继续下降外,整体水质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规划引江济太通道,根据芜申运河航道工程和沿线水系以及水利治理规划,从运行成本、水量流失、水质保障、航道运行、综合效益和调度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利用芜申运河通道调长江水改善太湖水环境对沿线水系和水利治理的影响,并与望虞河、新孟河通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芜申运河近期还不具备引江济太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选取氡同位素(222Rn)作为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交换过程的天然示踪剂,探明不同河段多水源水力关联关系及海陵区水循环特征。对新通扬运河海陵段进行河水及附近地下水采样,定性分析河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过程,建立河道氡一维稳定流模型及流量平衡模型,定量辨识地下水入流和河水渗漏机制。结果表明,新通扬运河海陵段的地下水补给主要发生在R3~R4、R7~R9河段,支流汇入、汇出对干流影响较小。模拟的地下水入流和河水渗漏结果显示河道中存在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利用河道氡一维稳定流模型得到详细的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情况,所得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河道氡一维稳定流模型中,上下游流量为特别敏感参数,上下游河水内氡活度浓度为比较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北运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采用监测和模拟手段,以出口断面受纳水体水质不恶化为管理目标,计算了场次溢流事件河道纳污能力,提出了将超标频次作为合流制溢流控制指标,并与以溢流频次作为合流制溢流控制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13—2017年各排口年均溢流频次为7~9次,平均场次溢流量14.27万m3;2017年降雨19场,溢流10次,均超过河道纳污能力;分别以超标频次和溢流频次为控制指标,投入产出比最佳的频次为3次,实现该目标所需的调蓄规模分别为18116m3、13899m3,年溢流体积控制率可达52%和44%,溢流污染负荷控制率可达59%和51%;以超标频次为合流制溢流控制指标,兼具水量和水质控制意义,可利用受纳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工程规模。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紫荆河小流域的景观生态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提出其景观生态建设应在整体原则下,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协调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达到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流域水环境模型是研究流域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梳理了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模型及水质风险评价方面的模型,基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水质模拟对整个流域合理规划、管理管控的重要性,从水环境污染负荷模型、水质模拟模型及水环境质量评价3个层面,探讨了各类水环境模型的特征及适用性。结合农业非点源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稳态与动态模拟水质模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水质评价模型,剖析了流域水环境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大运河动态监测和管理,根据空间信息科学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探讨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方法流程和技术路线,研制了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持系统,并实际应用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产生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可靠保障,可以为缓解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矛盾、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大运河动态监测和管理,根据空间信息科学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探讨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方法流程和技术路线,研制了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持系统,并实际应用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产生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可靠保障,可以为缓解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矛盾、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