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构造了具有良好解析性和幺正性的共振态X(3872)衰变谱,能够定义衰变反应X(3872)→D*0D0+c.c.的分支比,而只需要多研究另外一个衰变,比如说X(3872)→π+π-J/ψ(1 S)衰变,这表明构造谱是筛选共振态X(3872)模型的有效工具.之后讨论了共振态X(3872)是粲偶素c珋c=χ0c1(2P)的情形,此时它处在D*D0的阈上.根据由粲偶素χc1(2P)的质量的势能模型的预言解释了共振态X(3872)的质量偏移.这个势能模型是依据衰变产物D*D+c.c.的中间态计入共振态X(3872)的质量的贡献而构造的.这使得我们能够研究共振态X(3872)和衰变道D*0D0的耦合常数,X(3872)*→D 0D0+c.c.的衰变分支比以及共振态X(3872)衰变到所有不含D*0D0+c.c.的过程的分支比.预言了一个共振态X(3872)通过双胶子衰变的重要常数.  相似文献   

2.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计算了 ηc 两胶子衰变宽度的有限顶角展开的修正 .通过数值计算 ,得到了 ηc 的零程近似的修正因子为 :γ=1 32 ,利用衰变宽度Γ (ηc 2g) ,抽出强耦合参数αs(mc) =0 2 8± 0 0 5 ,这个值与Γ (J/Ψ 3g)强衰变的顶角修正得到的结果一致 .而Γ (ηc 2g)的有限顶角修正没有Γ (J/Ψ 3g)大 .  相似文献   

4.
采用北京谱仪BESⅢ离线模拟软件系统BOSS6.5.1版本对重子衰变道J/ψ→ (n)Ks0Λ,J/ψ→ (p)Ks0∑+衰变过程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研究,得到相应的探测效率及本底比率.数值研究结果表明:BESⅢ上的事例选择效率比BESⅡ提高了两倍多,并且所有的本底事例数对信号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根据J/ψ事例数、探测效率和衰变分支比计算出在BESⅢ上可以分别得到6 200±1 037和2 794±770好事例.该结果对BESⅢ上J/ψ总数的取数计划和实验数据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D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a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计算发现在D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部分贡献相当大,甚至超过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a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最后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D →(K-)0π 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和软胶子交换部分.计算结果表明,在D →(K-)0π 衰变中,软胶子交换部分不能忽略.并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7.
由雷吉轨迹算出11S0径向激发态的部分成员的质量谱,在3P0衰变模型算出的衰变宽度的基础上,X(1835)很可能安排为η'的第二径向激发态,而共振态X(2120)和X(2370)安排为η和η'的第三径向激发态是不合理的,二者很可能具有奇异结构.另外,K(1830)安排为31S0的同位旋二重态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用一种改进的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辐射衰变B*d→Bdγ. 在关联函数中选择适当的手征流算符, 计算耦合常gB* dBdγ, 从而消除了矩阵元〈γ(q)|d(x)γμγ5d(0)|0〉的不确定性对 计算结果的影响, 其衰变宽度与标准的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基于3×3质量混合矩阵,我们研究了3个主要的标量胶球候选者——f0(1370),f0(1500)和f0(1710)的夸克胶子组成.利用唯象模型计算它们衰变到赝标量末态的分支比,将结果与最新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得到f0(1370),f0(1500)和f0(1710)的味组成.同时,对其他几个衰变分支比进行了预言并发现f0(1370)中|N〉的成分较大,而f0(1500)和f0(1710)更接近于纯胶球态.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 ,B工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测幺正三角形的三个角α、β、γ .对于γ角的确定 B→πK衰变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文献 [1] 已给出了用比值 R和 A0 来抽取γ角的详细讨论 .随着探测到的衰变事例数的积累 ,R的测量精度将被逐步提高 ,最新的测量结果为 R =0 .99± 0 .1 3,因而比值 R对γ角的限制不如以前强 .所以 ,我们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用一组新的物理可观测量 R1和 A1来抽取γ角 .在此RA0≡ BR( Bd0 →π-K+ )± BR( Bd0 →π+ K-)BR( B+ →π+ K0 ) + BR( B-→π-K0 ) ( 1 )R1A1≡ 2 BR( B0d →π0 K0 )± BR( B0…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核子共振态N*-核子N与中性介子π0强作用的Lorentz不变耦合模型,研究核子共振态N*-核子N-π0介子强衰变时树图阶及考虑了单圈顶角修正的衰变宽度理论计算式,与实验数据比较,得到精确到树图阶及精确到单圈顶角修正的有效耦合常数G(ⅠN*)和G(ⅡN*),并比较G(ⅠN*)和G(ⅡN*).在单圈顶角修正的理论计算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解析计算单圈重整化顶角函数AC(p,q).鉴于AC(p,q)属不可严格解析计算的超越代数函数(函数级数),对此,本文寻求出一个收敛性很好的这种函数级数,并完成有关解析计算.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核子共振态N*-核子N-π0介子强相互作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处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TC2模型是高能物理研究热点之一,而top-Higgs粒子与top-pion粒子均为TC2模型中重要的特征粒子.在假设top-Higgs的质量大于top-pion和W玻色子质量和的前提下,研究了h_t~0→π_t~+W~-衰变过程,其结果可以用来修正top-Higgs总衰变宽度及其衰变的分支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BaBar合作组在分析正负电子湮灭的不变质量时发现的一个很窄的峰结构,该峰结构被命名为D*s0+(2317).首先假定它是S波的DK分子束缚态,利用Bethe-Salpeter方程研究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同位旋破缺衰变过程D*s0+(2317)→Ds+π0,同时在末态考虑了η-π0混合效应对衰变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s0+(2317)可以具有DK的分子束缚态结构,而且η-π0混合效应对衰变宽度影响非常明显,D*s0+(2317)→Ds+π0衰变宽度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其它的理论模型也对D*s0+(2317)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认为D*s0+(2317)可能存在其它形式的结构,并且得到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因此的结构存在多种形式,或者是几种结构的混合.该研究结果对未来的实验进一步确定D*s0(2317)的结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QCD求和规则研究D+→-K0l+vl衰变过程,计算D→K跃迁形状因子,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精确.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7.
通过QCD求和规则研究D+→K-0l+lν衰变过程,计算D→K跃迁形状因子,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精确.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8.
使用Floquet理论对原子的过渡态-过渡态跃迁进行了研究,通过求解一个藕合矩阵而得到从不同束缚态到连续态的衰变宽度.通过一些计算,得到了单光子和双光子的衰变宽度.  相似文献   

19.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D+→K0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 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和软胶子交换部分. 计算结果表明, 在D+→K0π+衰变中, 软胶子交换部分不能忽略.并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  相似文献   

20.
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计算了B+→Ds(*)ρ0,B+→Ds(*)ω0和B+→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通过计算发现衰变道B+→Ds(*)+ρ0,B+→D(s*)+ω0和B0→Ds(*)+ρ-的分支比在10-5量级,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最大,约为1.2×10-4.在这些衰变道中,对于末态包含两个矢量介子的衰变,径向激化的贡献是主要的,并且大于80%;而两个横向激化的贡献是被rDs(*)、rρ(ω)的幂次压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