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辽西北风沙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种植桑树以及施加不同浓度的生物炭改良风沙土.结果表明,桑树单独种植会减小风沙土pH,在风沙土中添加生物炭会增加土壤pH,随着实验时间变长,桑树种植可平衡生物炭对风沙土pH的增加作用;桑树单独种植及添加生物炭处理都能有效增加风沙土有机质、CEC、全氮、全磷,其在种植6个月土壤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种植3个月土壤中的含量,桑树及桑枝生物炭对风沙土改良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是生物质材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高温热解或者水热碳化法得到的富碳物质,在可持续能源、农业土壤改良和环境修复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对生物炭的制备及改性,生物炭改善土壤质量、去除环境中污染物等进行总结,并对生物炭的研究前景和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生物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柚皮生物炭(PC)的理化性质及对Cd的吸附效应,以柚皮为原材料在300,450和600℃绝氧环境下制备柚皮生物炭(分别记为PCt1,PCt2和PCt3).通过分析PC理化性质、PC对水环境中和土壤环境中Cd吸附效果以及PCt3对土壤Cd吸附机理,综合研究柚皮生物炭对Cd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P...  相似文献   

4.
磷酸和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酸活化油菜秸秆热解法制备生物炭,并考查磷酸浓度、热解温度对生物炭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高热解温度,所得生物炭中脂肪碳减少,芳香性物质增加,灰分质量分数下降,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外表面积、中孔孔容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加大磷酸浓度,生物炭微孔面积、微孔孔容和平均孔径减小,微孔数量减少,所得生物炭平均孔径均大于2 nm,为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以其良好的自身解剖结构和理化性质、广泛的材料来源和广阔的产业化发展前景,成为当今农业、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以生物炭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作为切入点,从全球专利申请年度分布、申请地域及布局等方面分析了生物炭技术的发展现状,以期为生物炭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常被用来制作沉积物原位覆盖材料,以减少沉积物内源污染的释放。研究模拟了白洋淀清淤后铺洒生物炭以及活性炭对上覆水的降浊效果,共在白洋淀中设立6个围隔(搅动空白;铺洒空白;生物炭薄;生物炭厚;活性炭薄;活性炭厚),通过人力搅动的形式模拟清淤过程,搅动结束后迅速铺洒不同厚度的活性炭与生物炭并于0 min、1 min、2 min、5 min、10 min、20 min、60 min、120 min、540 min后测定围隔内表层、中层以及底层的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生物炭投加后在第2分钟达到极大值,而活性炭投加后第1分钟即达到极值。无论生物炭或者活性炭,短期内(120 min)都没有降浊效果,反而是悬浮颗粒物的污染源。但在540 min时,与搅动空白对比,仅活性炭有一定的降浊效果。投加活性炭的水体浊度下降趋势优于投加生物炭的水体。无论生物炭还是活性炭,铺加层越厚,水体越浑浊。研究结果对清淤后生物炭原位覆盖过程的降浊效果与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炭是一种天然科学的质炭,可以将其用在退化的蔬菜用土壤上,中和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的肥沃度。根据生物质炭原材料的不同可以对土壤有不同的改善作用。其中生物质炭在物理和化学等各个方面都对土壤有一定的改善,通过改善土壤的肥度来提高作物的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是一种新型材料,其稳定性高、吸附能力强,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和环境修复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在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生物炭的应用,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为材料,探究其对水溶液中四环素的吸附效果,分别进行了吸附剂用量、振荡时间及pH值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大豆秸秆生物炭,酸性环境条件对吸附有抑制作用,吸附时间为60 min时效率最高,含盐量对吸附有抑制作用,添加量为100 mg时吸附效果最好;对于水稻秸秆生物炭,碱性环境条件对吸附有抑制作用,吸附时间为120min时效率最高,含盐量对吸附有抑制作用,添加量为80mg时吸附效果最好,等温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2006,(10):27-27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可降解膜水稻控释肥料,该成果属农业技术类研究成果,可在我国水稻种植区普遍应用,无副作用。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利用天然、半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包膜主成分,采用自行研制的流化态双喷床包膜新工艺,研制成可在30-330天内人为控制肥料养分释放的可降解膜控释肥料,该控释肥料无毒、施入土壤后的2年内完全降解,无残留,能减少肥料对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植物根际微生物组是植物的第二基因组,但由于自然或人为干扰,使得根际微生物(特别是植物促生菌)面临着生物/非生物的多重胁迫,在此过程中,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调控机制影响自身代谢活性和植物抗逆性,成为根际微生物 植物间互作的重要调控系统为此,该文论述了植物促生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促生机制,着重探讨了土壤根际环境中缺氧、盐碱、酸铝、重金属/有机污染及施加生物炭等非生物胁迫、病原菌侵染等生物胁迫下植物促进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响应及调控行为,旨在推动发展以植物促生菌群体感应系统为基础的微生物 植物联合修复中轻度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研究模拟了白洋淀清淤搅动后铺洒生物炭以及活性炭对上覆水生物毒性影响效果,共在白洋淀中设立6个围隔(1搅动空白;2铺洒空白;3生物炭薄;4生物炭厚;5活性炭薄;6活性炭厚),通过人力搅动的形式模拟清淤过程,搅动结束后迅速铺洒不同厚度的活性炭与生物炭并于不同时间段采集上中下3层上覆水,测定其发光细菌毒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在未搅拌的情况下,水体的毒性在中等毒性等级;当我们将水体沉积物进行搅拌,使其悬浮在水中时,水体的毒性明显降低,降低至低毒性等级;当我们搅拌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物炭时,水体的毒性呈现较大幅度波动,但均值处于中等毒性等级;当我们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水体的毒性同样出现较大波动,但毒性总体处于中等毒性等级。研究对清淤后生物炭原位覆盖过程的生物毒性与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冬梅 《河南科技》2001,(11):40-40
施肥对蔬菜的污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肥料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毒气等直接对蔬菜或土壤的污染。二是通过施入大最氮素肥料 造成蔬菜体内硝酸盐的过量积累。因此,绿色蔬菜生产中使用肥料的原则是必须使足够数最的有机质返回土壤,以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而且不会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和植物抗性)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施肥对蔬菜污染的两个途径,在施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绿色蔬菜用肥上应选用农家肥。商品肥料应首先选用商品有机肥、腐植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料及含磷、钾…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有机肥加工方法是将畜禽粪便收集,人工进行堆沤.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引进烘干法处理鸡粪的方法.近年来,各国相继用高新技术处理畜禽粪便加工有机肥,如生物发酵法等.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复合菌剂研究和肥料试验基础上,于1996年引进开发生物型快速发酵腐熟,工厂化生产活性有机肥技术,研制生产出蔬菜、果树、花卉等系列有机肥,对促进作物增产,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农作物品质等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高岭土/木质素磺酸钠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复合高吸水树脂(KLPAAM),研究了不同KLPAAM树脂用量、不同肥料溶液(单一与混合溶液)对不同土壤质地保水率、含水率的影响.自然蒸发条件下,KLPAAM复合高吸水树脂施用量为0.5%时,各种肥料溶液中泥土、泥土/河砂=1/1和河砂三种质地土壤保水率下降明显减慢,土壤保水性能提高,10%尿素、10%尿素/0.1%磷酸二氢钠混合溶液下降最慢,即保水效果最好,而0.5%氯化钾、0.1%磷酸二氢钠/0.5%氯化钾混合溶液下降最快,即保水效果最差.KLPAAM复合高吸水树脂更适合于含非电解质肥料溶液的砂质土壤中施用.  相似文献   

16.
<正> 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磷、钾或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配方施肥的内容,包含配方和施肥两个程序,“配方”的核心是根据土壤、作物状况,产前定肥、定量。目标产量确定后,按产量要求,估算作物需要吸收多少氮、磷、钾,根据土壤养分的测试值计算土壤供应情况,以确定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如土壤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或作物对某种微量元素反  相似文献   

17.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农药市场管理办法最近,国家工商局、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肥料、农药、种子市场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凡从事商品性肥料(含叶面肥、拌种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肥料,有机生物肥料等)、农药(含杀虫、杀菌、除草、杀鼠剂、植物生产调节剂、...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原因 1.土壤酸化.韭菜的生长发育适于中性土壤.如果韭菜田长期施用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等,会使土壤酸化而发生酸性危害.韭菜受害后,叶片生长缓慢、细弱、外叶枯黄.  相似文献   

19.
<正> 农作物所需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和肥料。施肥不当,肥效降低,肥料报酬小。采用“因地定产,计划用肥”,可以克服施肥上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土壤养分的增产作用,做到合理施肥,均衡增产,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西北农学院土壤营养诊断课题组和武功马江公社协作,首先,通过普查和试验示范找出土壤养分、施肥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在当地条件下,初步确定:(1) 土壤肥力基础不高时,增施肥料,小麦增产效果显著。据试验统计,在平常年份,土壤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20.
郑秀娟 《河南科技》2006,(12):14-14
一、发病原因 1.土壤酸化:韭菜的生长发育适于中性土壤。如果韭菜田长期施用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等,会使土壤酸化而发生酸性危害:韭菜受害后,叶片生长缓慢、细弱、外叶枯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