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电解酸化法制备钨磷酸、钨硅酸、钼磷酸和钼硅酸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电解酸化法温和而缓慢,易掌握酸度变化,不加入其它酸根离子而利于钝化.  相似文献   

2.
在纳米电极对不锈钢工件进行超精细加工过程中,以工件中铬(Cr)原子为基构成Cr团簇,分别模拟了钨与镍纳米电极与Cr团簇间的电子透射加工过程,通过电子传导的量子计算方法,研究了电极与Cr团簇系统的能量、电子态密度、电子传输过程的隧穿。考虑到加工过程中电极的耗损使间隙发生变化,还研究了电极和Cr团簇间距离变化时对态密度和电子传输的影响。能量结果显示镍电极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而钨电极系统的能隙比较小,但电子都具有很好的穿透性。电子态密度和电子透射结果说明钨电极与Cr团簇系统的电子态密度和电子传输都大于镍电极与Cr系统,并且具有量子传输特性。电极与Cr团簇间距改变与电子态密度和电子传输关系显示,其间距达到0.41 nm时,电子传输近乎截止,系统基本已经失去了电子透射和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塑料封装的特点,对金属、陶瓷、塑料三种封装材料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塑封元器件高可靠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对国外塑封器件筛选温度范围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单晶n-CdTe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和光致钝化行为,采用近代表面分析手段考察了电极表面形貌和组成的变化.通过选择适当的氧论还原偶及浓度配比,进行电极表面修饰,显著改善n-CdTe光电化学电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器件的表面钝化是器件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必需.然而器件衬底和表面氧化膜之间常因热学性质不匹配而产生较大的应力,如高温氧化后的硅片中的张应力[1].由于Si-SiO2界面的应力增加了结构内部的缺陷,使器件的电流增益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将Keggin型硅钨杂多酸SiO2.12WO3.26H2O(SiW12)掺杂到溶胶-凝胶叶,滴涂在碳糊电极表面上,制备成化学修饰电极。对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该电极不但保持了杂多酸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将纳米分子器件的电极和分子本体作为一个系统,考虑到入射电子在原子电极和分子本体中的传导,在电极与分子之间界面上的透射的量子状态,在满足Fisher-Lee关系式的基础上,一个新型的Green’sFunction被设计出来。这一理论模型把三个区域上的不同量子状态完整地表达在一个方程式里,符合物理学基本原理,可以系统地用来研究纳米分子器件的量子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8.
顶电极对金属—绝缘体—金属器件I—V曲线对称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顶电极金属材料的选择,考察金属-绝缘体-金属器件的I-V曲线的对称性。并用p-n^--n能带模型进行了分析解释。结果表明,采用电负性小于1.6的金属作顶电极,并在一定温度下对该器件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其I-V曲线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对n-ZnxCd1-xTe为基的光电化学电极进行FeCl3,Pb(NO3)2的修饰,消除了光电极在1M NaOH 1MS 1M Na2S多硫溶液中的钝化现象,电池效率可达10.2%,通过光谱响应,循环伏安曲线等的研究,探讨了FeCl3,Pb(NO3)2对电极的修饰机理以及与电池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密度泛函与非平衡态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双铁酞菁(Fe_2Pc_2)与金纳米线电极构成分子器件的自旋输运性质.研究发现即使不存在磁性电极的情况下,Fe_2Pc_2分子器件也能表现出良好的自旋过滤效应和较大的磁阻.与传统的磁隧道结相比,仅通过改变位于酞菁分子中心的铁原子的磁矩方向即可实现对该分子结的自旋输运性质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