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B(以下简称气象雷达)是一个探测、处理、分配并显示雷达天气数据的独立应用系统。通过一定的图形算法对距离、方位和反射率等数据做进一步处理,生成可显示的气象数据。常规的雷达装备主要由天线、发射器、接收器、显示器、电子计算机和图像传输等组成。本文主要介绍了气象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组成,重点探讨气象雷达的应用与常见故障。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若羌站L波段气象探空雷达在2009年至2012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探索L波段气象探空雷达的维修维护方法,为今后类似的雷达故障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基于多普勒气象雷达三维拼图技术,并融合河南电网GIS,建立强对流预警模型,实现覆盖河南电网的0-2小时强对流天气预警,将分散的电力、气象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实现一体化应用,有效提升电网防灾减灾能力和电网企业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4.
雷达是一种在航海、航天、气象、防空等多领域广泛应用的复杂综合的电子设备,其可靠性在复杂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雷达装备的可靠性,提高雷达装备可靠性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将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L波段雷达探测由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GFEL1型)和数字化电子探空仪(GTSl型)组成。L波段雷达能更好、更精确地为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提供全面、准确的高空气象资料。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受风吹、日晒、雨淋,和差箱、近程发射机等在雨季容易进水或受潮造成雷达故障。由于厂家受到地域及人员等各方面的限制,无法对L波段雷达实行实时保障。所以一般常见故障都是台站维修,这就要求台站在雷达出现故障时能判断主控箱各块电路板是否出现故障,各独立部位工作是否正常来排查故障,从而保障L波段雷达系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技》2021,(1):156-158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重要的信息技术,近年来已经被深入应用于气象领域。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不仅仅是直观地表达天气预报的结果,而且还可以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气象信息与其他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综合的空间叠加分析。本文主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天气预报应用、人工影响天气、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气象灾害评估、气象资料管理与可视化分析以及综合气象服务系统等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边界层高度的确定是目前边界层气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大气环境保护工作中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南京气象学院观测场的声雷达探测资料对边界层高度的时变模式进行检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代气象雷达的建设与使用,雷达脉冲电磁波辐射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某一城市固定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做测试试验,对特定地点进行电磁波辐射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和脉冲电磁波功率密度的瞬时峰值均在《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所要求的范围之内,电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计算机、网络等部件的一些故障现象,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故障排除方法,为确保新一代天气雷达汛期和重大气象服务期间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安阳为例,介绍了安阳的气象信息建设现状、我国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气象信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传达不畅、准确度不高、农业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目前,GI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领域。本文主要对GIS技术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农业气候区划、天气预报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探讨GIS技术在气象领域中的相关应用,为气象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电磁感应法、地质雷达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结合多个工程实例说明了地质雷达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并结合电场和电磁波理论简单对地质雷达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管线探测应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利用温州一体化平台数据资料、温州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资料等,本文对2019年4月23—24日平阳县连续强冰雹天气过程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天气发生在200 hPa西风急流、850 hPa西南气流的天气背景下,探空的0℃层高度和-20℃层高度均十分有利于冰雹在雷暴单体中的维持和增长;常规多普勒雷达产品回波反射率因子表现出十分典型的超级单体雷暴回波特征,出现了三体散射回波;双偏振雷达的ZDR、KDP等参量能有效地提高对冰雹的识别能力,HCL产品能直观地识别出粒子形态,对降水粒子的种类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探地雷达具有快速、无损、费用低等优点,在勘察、考古等行业发展很快。随着雷达技术的逐渐发展,它在工程质量检测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主要将探地雷达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检测,并且对漏振区进行了灌浆处理,从处理后的雷达图像看灌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回波等气象资料,对2016年6月21日信阳区域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此大暴雨天气是在副热带高压环流影响下,配合高空低槽和江淮切变线等天气系统而发生的。低层西南急流和超低空南风急流将海上水汽移至信阳上空,同时受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影响,促使该区域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经测量雷达回波强度为50dBZ,"列车效应"使得该区域保持持续降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信开展气象服务是传统气象服务方式的有效补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简述洛阳气象微信公众号的开发、使用和推广情况,然后提出微信在公众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建议,以期为其他地方利用微信提供公众气象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空气象探测资料是气象预报所需资料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由于L波段GFEL-1型自动跟踪二次雷达其仰角被限制在-6°~92°之间,而不是-6°~180°。所以该雷达在跟踪气球时雷达天线不能翻转180度进行跟踪。又由于L波段雷达波瓣宽度比59—701型二次测风雷达波瓣宽度窄,测角精度提高了,但遇到丢球时操作人员找回目标较59—701型二次测风雷达困难,不能像59—701型雷达那样可以根据四条亮线就能把球迅速找回来。因此在仰角高于90°时往往由于方位跟不上而丢球。丢球的发生使高空探测资料失去了近地面层的记录。尽管可以补放小球,但有时也会因为天气原因而无法补回,造成记录缺测.或因某些原因找不回气球而重放球。大大降低了资料的使用价值,并且还浪费物力、财力,避免气球过顶丢球及重放球在高空观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L波段雷达基本原理及性能分析,不断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气球过顶原因及预防过顶丢球时的操作方法 ,可供同类型台站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毫米波FMCW三维实时成像雷达在高炉料面测量中的应用原理、设计思想和雷达的主要性能.提供了雷达系统在模拟高炉上所作一系列试验的成像结果.把毫米波雷达技术应用于高炉料面测量,在国内外属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以昆禄二级公路大普吉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该通车隧道,给出地质雷达在无损检测应用中的工作方法,主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的工作原理,包括测线布置、采集参数设定、现场检测和后期资料处理解释。因该隧道通车出现病害,通车前未使用地质雷达探测,而地质雷达具有方便、成本低、精度高的特点,所以通车后选择运用21-002188便携式探地雷达对该隧道围岩进行扫描分析探测。通过雷达测线剖面了解隧道围岩的含水分布、富水区和围岩松散与破碎等不良地质病害隐患,并通过几幅典型雷达图像分析了不同异常情况在雷达图像上的反映。为解决大普吉隧道安全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情报监测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科技信息监测平台经科研人员不断研究挖掘,平台系统的网络信息资源已经逐渐趋于完备。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我国气象信息采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气象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同时还能实现对不同信息的针对性处理,并对未来气象变化做出态势分析。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气象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气象单位开展各类工作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