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水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础。大量的数据事实表明 ,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和华北地区 ,解决缺水问题已是当务之急。为此 ,一些专家学者围绕“水”提出了节水(如滴灌)、调水(如南水北调)甚至空中运水(如人工增雨)等好的建议。笔者认为 ,《科技导报》2000年第6期发表的《“借渭通黄” ,节水治淤》一文 ,确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所谓“借渭通黄”工程 ,主要是打通西秦岭构造对黄河水的阻挡 ,在黄河上游西倾山和鸟鼠山筑坝引黄河水入渭河 ,借渭河通道引黄河水由潼关进入黄河下游。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 ,结合黄河中上游引水固沙、小流域治理和…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黄河下游出现226天、最长达704km的断流以来 ,全国又一次关注黄河。黄河断流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引起了国家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现根据笔者几年来的研究 ,提出一种新观点 :借渭通黄 ,节水治淤。黄河断流直接影响到下游流域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连续几年断流已影响到华北、华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但黄河断流并非首次 ,自上世纪以来 ,有记载的大旱即95次、大水110次。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出现过前后历时10年的断流。黄河水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 ,但它的旱、洪、淤的…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黄河下游出现226天、最长达704km的断流以来, 全国又一次关注黄河。黄河断流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引起了国家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现根据笔者几年来的研究, 提出一种新观点: 借渭通黄, 节水治淤。黄河断流直接影响到下游流域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连续几年断流已影响到华北、华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但黄河断流并非首次, 自上世纪以来, 有记载的大旱即95次、大水110次。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出现过前后历时10年的断流。黄河水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 但它的旱、洪、淤的问题几千年来一直严重危害下游760多km流域范围内人民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十分匮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后期将实现从长江流域每年向黄河上游调入多达195亿m3的水量。为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这些调水,笔者认为应当实施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配套的借渭通黄工程。前水利部长钱正英院士最近指出:渭河是陕西省的母亲河,目前渭河已无以为继。借渭通黄既能为渭河补充足够的水源,满足沿途天水、宝鸡、咸阳、西安等城市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需求,又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向黄河下游送水的规划目标,从而使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全局性调配达到一个新水平。为通过借渭通黄实现西水东调,本文提出黄河走祖渭(祖历河-渭河)捷径形成黄河新干流(或称南干流)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十分匮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后期将实现从长江流域每年向黄河上游调入多达195亿m3的水量。为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这些调水,笔者认为应当实施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配套的借渭通黄工程。前水利部长钱正英院士最近指出:渭河是陕西省的母亲河,目前渭河已无以为继。借渭通黄既能为渭河补充足够的水源,满足沿途天水、宝鸡、咸阳、西安等城市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需求,又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向黄河下游送水的规划目标,从而使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全局性调配达到一个新水平。为通过借渭通黄实现西水东调,本文提出黄河走祖渭(祖历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2003年渭河大洪灾的原因和渭河下游渭南入黄段防汛抗洪的形势 ;指出控制和降低潼关高程是渭河下游防洪的关键性措施 ,同时还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兴建防洪系统工程 ,对渭河中下游展开全面的综合治理 ;力主建设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配套的“借渭通黄”工程———可为渭河的冲淤治理做出重要贡献 ;着重剖析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弊 ,认为其发电等效益远不足以补偿其带给渭河人民的灾难性损失 ,应当选择适当时机予以废弃。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我国一条特殊的大河 ,是西北和北方地区可靠的重要水源 ,因其携带泥沙量巨大、严重的凌汛和灾难性的旱涝而成为世界最难治理的江河 ;加之90年代以来黄河进入少水期形成下游的每年长时间的径流断流 ,给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造成严重水荒 ,且有变为内陆河之虑 ,已成为明显影响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合理利用现有的黄河有限水资源、提高对黄河水的利用率、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凌汛对沿河地区的破坏等问题 ,提出引黄入渭分流工程的综合治理设想。一、黄河的特征1.黄河河道特征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  相似文献   

8.
黄河是我国一条特殊的大河,是西北和北方地区可靠的重要水源,因其携带泥沙量巨大、严重的凌汛和灾难性的旱涝而成为世界最难治理的江河;加之90年代以来黄河进入少水期形成了下游的每年长时间的径流断流,给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造成严重水荒,且有变为内陆河之虑,已成为明显影响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合理利用现有的黄河有限水资源、提高对黄河水的利用率、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凌汛对沿河地区的破坏等问题,提出引黄入渭分流工程的综合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9.
 黄河难治的根本症结是水少沙多,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于世。公元前602年以来,下游河道决口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26次,呈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涝灾害频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黄土高原“变绿了”,黄河“变清了”。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治理了近50%,黄土高原林草覆被率由20纪80年代的20%增加到现状的63%,梯田面积由1.4万km2提升至5.5万km2,建设了各类淤地坝5.9万座,累积拦截泥沙194亿t,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变绿,入黄泥沙由1919-1959年的16亿t/a锐减到2000年以来的2.4亿t/a。二是水沙调控体系初步建成,洪水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干支流上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控制性工程,已建水库库容近800亿m3,下游两岸1371.2 km临黄大堤进行了4次加高培厚,调水调沙使下游河槽平均冲深2.5 m,水沙关系不协调问题得到初步改善,“悬河”得到遏制,河道游荡性大幅减小,保障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三是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高,资源分配日趋合理。黄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八七”水量分配方案, 1999年开始实施全河水量统一调度,保障了黄河20年不断流,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黄河以占全国2.5%的水资源量,养育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  相似文献   

10.
毛新宪  毛宁 《科技信息》2012,(31):484-484
虽然小浪底水库已建成投入运用,黄河大堤进行了多次加高,但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局面,是不利的水沙条件与边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能使河道整治工程失去作用,也对防洪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提出了适时进行调水调沙、淤筑相对地下河、主槽疏浚、加强河口治理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电视上、报刊里对冬末至夏初间,经常出现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的报道和讨论多起来了,尤其是那些关于沙尘暴的真实画面和形象描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我想起了多年来关于半句唐诗的文字争议。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所载王之涣的《凉州词》。多年来,这首七言绝句的前四个字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版本。现在流行的版本多为“黄河远上”,也有的是“黄河直上”,而且许多版本从不提及还有“黄沙直上”一说。那么到底是“黄…  相似文献   

12.
《史记》《汉书》所载帝王诏书中有对××犯罪“勿听治”的说法,《汉语大词典》及专书辞典对其中的“听治”或解为“断狱治事”,或解为“治理、处理”。本文认为此“勿听治”为“不准治罪”,“听”为“准许”之义,并作了详尽阐释。  相似文献   

13.
“耕藉田”作为一种制度,最早出现在《周礼》和《月令》里面。但汉以前的史书里,能够看到的正式记载很少,就连并吞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是否有过“耕藉”活动,都不可得知。直到汉朝,这个制度大概才算正式定了下来,以后便各朝因袭下去。什么叫“耕藉田”?古人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应劭说:“古者天子耕藉田千亩,言为天下先。藉田,典藉之常也。”韦昭曰:“藉,借也;借民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  相似文献   

14.
黄河在汉代以前称“河”,那时人们普遍用“川”来泛指一般的河流。《尚书·禹贡》里“导河积石”的“河”和《史记·高祖本纪》里“泱河之限”的“河”都是指黄河而言的。所以,汉以前古书只书“河出昆仑”。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历史学家班圃所著《汉书》:“使黄河为带,泰山为厉。”但是黄河一词在当时尚未广泛采用,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遍使用黄河名称并简称为“黄”。  相似文献   

15.
堤防是黄河抵御洪水的第一道屏障,放淤固堤工程是通过管道将河流中或河床质的水沙送到堤防背水测的淤区,以达到加大堤身断面、加固堤防的目的。放淤固堤工程机械经60年代的萌芽简易冲吸式挖泥船,已经发展研究应用电泵平台并联式DBP抽沙清淤设备,施工方法也日趋规范,加强放淤固堤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为黄河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建设,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分流治黄工程”的讨论ADiscussionon"TheYellowRiverDiversionPlan"黎汝静,刘思忆,徐名居(兰州大学,兰州730000)分流与合流之争,一直是整个治黄史上的一个焦点问题。分流说崇尚把黄河分成两支或几支下泄,更...  相似文献   

17.
邵养民  陈正宪  崔贵锋 《科技信息》2009,(29):I0732-I0733,I0720
本文对2002—200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洪水期问,发生在菏泽河段的有关来水来沙、河道冲淤、河势变化、抗洪抢险、迁安救护等突出表现进行了考察分析,并探讨对菏泽“悬河”段的治理措施,以引起各界对黄河的认知,确保黄河防洪工程和滩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黄河淤背区开发是黄河经济工作的重点.是黄河产业经济发展支柱.是绿色黄河的唯一途径。随着黄河淤背区开发逐年增多.尤其是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竣工后.黄河淤背区全部开发利用.任务艰巨.前景远大,经济势头看好。面临大规模的淤背区开发,就如何利用淤背区开发,提高黄河经济增长点,是黄河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要做好淤区开展这篇大文章,势必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调整产业种植结构.以经济、高效、快捷为方针,宏观调控种植格局,以标准化、规范化、经济管理科学化的特色经营理念.大搞淤背区开发.从而实现黄河淤区开发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22,(14):12-13
<正>“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的首要战略外延空间,也被认为是俄与美西方战略博弈的“主场”。俄乌冲突对全球地缘政治板块产生深远影响,“后苏联空间”也不例外。随着冲突影响持续外溢,“后苏联空间”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将如何演变?本期“封面话题”约请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的学者撰文发表看法。——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20.
作为长江航运开发的重要课题,长江中下游河段的航道治理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治理工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主要是对北槽和南北槽分流口进行大规模地河口整治工作。三期工程自2006年开工之后,航道的维护疏浚量迅猛上升,沿航道的回淤分布不均匀。该文从实践角度提出了河口治理中高回淤量整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