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1999,(1)
去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旧石器考古专家贾兰坡迎来了他90岁生日。为了庆贺他对中国考古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主办了他九十华诞庆贺会及由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参加的“旧石器考古学和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30年代,贾兰坡主持周口店发掘工作,11天内连续发现了北京猿人3个头盖骨,此次发现轰动了国内外。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高度评价了这次发现的意义和贾兰坡所做的贡献。人们把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和研究誉为“中国近代在科学  相似文献   

2.
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生于河北省玉田县。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因发现3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而饮誉世界。值此贾老90岁诞辰喜庆,本刊特致祝贺,并向科学耕耘70年的贾老致敬!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8日上午11时44分,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我国杰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和第四纪地质学家、享年93岁的贾兰坡教授。在探索人类黎明的足迹中感悟快乐与困惑 1908年,贾兰坡出生于河北玉田县的一个小山村——邢家坞。在那里,他度过了12个春秋。故乡在他少年的记忆中是青山绿水、鸟语蝉鸣,一派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这使他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大自然的个性。后来他又受了当时有名的科普刊物《科学》和《旅行家》的启蒙,这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1991,(3)
在北京甘家口附近的一幢普通的楼房里,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虽已八十六岁高龄,并早已享誉中外考古界,但至今仍孜孜不倦,每天伏案工作八小时以上.他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但他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的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使了解他的人有口皆碑.他就是三十年代中期在一年之内连续发现三个北京人头盖骨的,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著名科学家贾兰坡先生.  相似文献   

5.
贾兰坡先生,他是我们龙骨山的特殊人才之一.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从1931年参加龙骨山工作,担任会计和事务工作,但是他苦心研究,现在已经成了中国有数的专家了.  相似文献   

6.
丁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关镇丁村一带的汾河两岸。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4公里。1953年在基建取砂中发现,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身)并有山西省文物管理部门参加,由贾兰坡先生任队长,裴文中、吴汝康、刘宪亭、  相似文献   

7.
贾老师不得不向冷校长反映:“请给我换个办公桌。”冷子兴冷若冰霜,“我说过多少次了,我们大观园学校经费紧张,你就凑合着用吧。”贾老师嘟哝着:“实在不能用了……”“这桌子影响你批改作业了吗?”“这倒没有。”“那是什么问题呢?是不是你希望它宽敞一些,在午休的时候可以当床用?”“不不,”贾老师说,“我是嫌抽屉太小了,你瞧。”贾老师想拉开抽屉让校长看看,但拉不开。他使了点劲,还是拉不开。里面的东西把抽屉塞满了。冷校长就帮着贾老师拉抽屉,“一,二,三—”终于拉开了。冷校长伸着脖子看,抽屉里什么都有—布老虎、泥阿福、弹弓、纸牌…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1961年3月1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两处为旧石器时代遗址。一处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另一处就是山西襄汾县丁村遗址。丁村遗址是我国既有人类化石和大量石制品,又有近30种哺乳动物化石的大型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群。它不仅在考古学领域中占有极重要的学术地位,而且在第四纪地质以及晚更新世动物、生态、气候等研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地点之一。当年的发掘队长、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曾这样评价丁村遗址的价值:“丁村之前的那些遗址,不管哪一个,都跟外国人有关系,不是外国人搞的研究,就是花了外国人的钱。而唯有丁村,发现是中国人,搞的是中国人,花的是中国经费,一切都是中国人搞的,丁村是个很值得纪念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2015 年1 月10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一个让人闻之万分悲痛的消息。和其他院士去世时略有不同,几乎所有门户网站和传统非科技类新闻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报道,这多半是因为2014 年一张李先生光脚穿“布鞋”给学生作报告的照片走红网络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据《科学时报》2 0 0 0年 1月 7日报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出 1 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1 999年 1 1月 2 0日 6时 30分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航天发射场升空。2 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领导的先进碳材料研究小组完成。3 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地球中低纬度上空揭示出大气臭氧损耗的事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研究所揭示了形成原因为…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起步于 2 0世纪 50年代 ,至今已有 40多年历史 .1 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 982年被批准成为国内首批 4个科学史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1 983年正式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 ;2 0 0 1年在研究所的基础上 ,成立了“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目前是全国高校中惟一招收本科生的科学技术史系 .该系现有教职工 1 5人 ,其中教授 6人 ,副教授 4人 ,博士 4人 ,在读博士 3人 .我国著名科学史家、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李迪先生是本系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创始人 .系主任罗见今教授为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并被聘为博士…  相似文献   

12.
谁是房产主     
动物王国警视厅厅长狮子狗杰克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案卷。麻雀妈妈带着几个孩子和老鼠乐乐相互扭打着来到办公室,警探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他们拉开。杰克厅长说:“你们有什么冤屈?慢慢讲,不许吵闹公堂!”老鼠乐乐先生说:“他们住我的房子,不付房钱,我请他们搬出去,他们还不认账。厅长先生,您给评评理,天底下有这样不讲理的吗?”几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喊起来:“我们跟着爸爸和妈妈搬到树林和沙漠边缘的洞子里时,里边根本没有人住,我们见没有主儿,才住了进去!现在怎么一下子变成了乐乐先生的了?请厅长先生明断!”“前几年我丈夫去世了,乐乐欺负我们…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01,(1):7-9
2000年10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卢良恕先生在合肥举办的“首届安徽科技论坛”上作了题为“面向新世纪的农业与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共分6个部分,本刊现将其中的“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部分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198 0年秋天 ,我专程去济南接孙昌熙教授和我的老同学现代文学专家孟广来教授来我校讲学。在火车上 ,我们谈笑风生 ,沉浸在幸福之中。我突然想起个问题请教孙先生 :50年代初期 ,你用“罗逊”的笔名写了不少文章 ,我们都很喜欢读。据说 ,你这笔名还有点讲究 :“罗”是取自师母的名字 ,“罗真”的“罗” ,“逊”是你的“孙”姓加“走之” ,意思是罗孙二人共同进入社会主义 ,是不是这个意思 ?先生说 :“是的”。老孟说 :“我记着这件事 ,将来给孙先生写评传时要用。”先生听了 ,会心地一笑。但是 ,哪里想到 ,老孟于 1988年 8月 30日竟溘然辞世 …  相似文献   

15.
1.北京怪坡谜团昌平十三陵德陵附近的一座石拱桥处发现怪坡,汽车竟往“坡上”溜。专家在考察后解释,怪坡是由视觉误差造成的。视觉误差主要出现在对地形的判断上,这是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参考点造成的。相关报道见北京科技报2004年3月10日《专家解开北京怪坡谜团》2.破解救星石之谜贵州平塘发现巨石上有“中国共产党”五个横排大字凸起于石面之后,有学者宣称“贵州平塘神秘‘天书’,疑是外星人所为”。去年年初,有关专家借助本报批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在2.7亿年前的地壳运动过程中,这部分海底随着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一起“隆升于地表”,成为陆地…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1 2月 8日至 1 0日 ,我校在翠园宾馆召开“土壤侵蚀与生态重建”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我校环境科学系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主办 ,共有专家、学者 54人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双聘教授刘昌明教授、安芷生教授及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司长尹改教授出席大会。我校副校长惠泱河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祝贺 ,陕西省副省长陈宗兴教授也向大会发来了贺信。大会共收到论文 38篇。与会代表们围绕着“土壤侵蚀”和“生态重建”两个主题展开了讨论。刘昌明院士作了有关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的专题报告。1 2月 1 0日 ,代表们参观了杨凌国家…  相似文献   

17.
9月 2 0日 - 2 7日 ,我院召开了 2 0 0 2年学术大会。大会期间 ,有 3位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唐教授做了“煤炭工业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教授做了“煤炭生产与科学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教授做了“制造业创新的基础———知识服务”)、1名长江学者 (唐春安教授做了“岩石破碎过程的数值模拟”)在内的 1 9位国内知名专家做了能源、煤炭生产、岩土工程、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业、网络系统控制、电力电子器件、信号处理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古代哲学等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的学术报告。会前葛修润院士…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1 0月 2 7日下午 ,我校党政领导、校内各单位负责人和在校博士生导师等 1 0 0多人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在我校举行的“2 1 1工程”“十五”(二期 )建设项目专家论证会。在会上 ,专家组组长安芷生院士代表专家组宣布 :专家组一致同意《西北大学“2 1 1工程”“十五”(二期 )建设项目论证报告》,建议陕西省将西北大学“2 1 1工程”列入陕西省“十五”建设规划 ,并尽早启动、组织实施 ,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这标志我校“2 1 1工程”“九五”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同时也标志着我校“2 1 1工程”建设将会进入到一个…  相似文献   

19.
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和蒙古国自然科学院联合主办、蒙古国自然科学院承办的“蒙古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生物多样性”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6日至 1 2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 .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日本国的 1 1 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有 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其中有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教授、副教授 1 6名 .会议由蒙古国科学院院士巴特尔先生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能乃扎布教授共同主持 ,蒙古国自然科学院院长嘎日迪先生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初志壮先生致开幕词 ,蒙古国环境部副部长宝力德先生、农业部副部长达木…  相似文献   

20.
“只要能做事就成” 1951年1月24日,经钱三强推荐,中国科学院决定,任命我为仪器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主持仪器馆的筹备工作。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一种现状。在旧中国留下的废墟上,寻找不到一处可以完全利用的基础,中国几乎就没有应用光学!“没有”,这是一个最令人灰心沮丧的现实了。在“没有”面前,我们一般的反应大多是失望、退却和逃遁。但对有些人来说,“没有”却往往是一个最可以引起兴奋的现实,因为“没有”,你才可能得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因为“没有”,你才有可能从事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事业。我想,我就是冲着“没有”这两个字来的。如果中国“有”,我就不会百折不挠了。无论如何,我是绝不会因为“没有”而退却的。从此,我开始了一生的追求——发展祖国的应用光学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