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描绘了婚恋女子的生存困境,认同了伊丽莎白有原则的婚恋观,塑造了女性意识下的完美男子形象。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困境,女性的婚姻观和女性意识下的男性形象的分析,阐述了简·奥斯汀对建立在真挚的爱情的基础上的婚姻的赞扬,对贫困女子以婚嫁为唯一出路的忧虑以及在对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形象的消解中重建了女性意识下理想的男性形象达西。  相似文献   

2.
舒婷的诗歌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结合创作时间与具体文本,可以发现其在女性意识的背后隐含着中国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她的这种女性价值观主要体现于传统美德下女性形象的书写,传统视野中女性价值的认识,传统文化里女性理想的追寻三个方面。在舒婷的诗歌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既富有含蓄美,也符合儒家文化对女性品格的要求;作品中的女性价值观则由她的创作观而定,再以诗歌的形式思考,但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即想要打破世俗之见又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另外,她诗歌中的女性在追求个人价值时总要面对一些道德与义务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可以说是自然流露于小说文本之中.她通过塑造肢体残废和精神疾患两种类型的男性以及压抑焦虑、缄默无助的女性来达到男性的放逐与女性的迷失的文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一直被公认是塑造“硬汉”形象的巨匠,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许多“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英雄。但是任何作家的作品中不可能只出现男性,而忽略女性形象的塑造。海明威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被很多人认为是不成功的,其实不然,仔细分析其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塑造,可将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分为两类:即“小兔子”式的理想女性和“男性化”的现实女性。海明威作品中女性的塑造不是中心,但却对男性中心形象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普拉斯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孕育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的女性意识包括了独立的女性自我。在她的诗歌中,依据女性的独特体验、以女性的独特视角、直白地表达女性的独特心理感受;另一方面,把女性自我与男性对立起来。把男性作为反抗、斗争和鞭挞的目标,意在颠覆男权世界、张扬女性自我。因此,普拉斯的女性意识被女权主义者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6.
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受男性世界压抑的现实,一直是萧红在作品中所关注最多的。萧红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受男性世界压迫,从而只能生活在暗日下的女性形象。"王婆"是萧红代表作《生死场》中的人物,她也是萧红笔下女性形象中的异类。从王婆作为妻子和母亲这两个人生角色来分析这一形象,可以看到萧红所寄予这个人物的深刻的期望。王婆这个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萧红对改变女性命运的深深企盼。  相似文献   

7.
杨绛先生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姿态各异、贴近人性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究其原因是杨绛在创作中占据了清晰的观察角度,在作品里呈现了自己独特的智慧和思考。解读杨绛小说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杨绛对社会的理解和她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8.
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是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引人入胜之处。通过对《白衣女人》中玛丽安这一女性形象的分析,提出维多利亚时期一种全新的女性观:坚强独立的女性。她身上具有明显的男性特质:男性的长相,坚定的性格,厌恶女人的言论,对男性特权的渴望,对婚姻的反叛等。因此,玛丽安是混合体。她融合了男性和女性的品质,体现出了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9.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展现了男性少年的成长历程,小说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小说中的女性仅仅作为一种性别符码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10.
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拓者,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历时性梳理,特别是通过对其爱情话语的探索、考察,来揭示张洁的女性观,是研究张洁创作倾向与风格演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男导演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仍然是建立在强大的男性中心文化基础之上的,男性话语给这些女性形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虽然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有限地反映了中国电影当中女性意识的崛起.电影<喜盈门>中的女性形象就体现了这种男性视阈之下女性意识的有限表达和艰难凸显,她们仍然是体现男性审美理想的介质.  相似文献   

12.
袁学琴  陈兵 《科技信息》2007,(31):251-251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不仅对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男权传统限定下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超越了男权传统的女性角色特征,充分体现出男性作家所特有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阐述哈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末的女性作家中,张洁的小说基本上代表了时下女性文学的崭新面貌。女性意识始终是小说的一个精神主体。随着张洁创作的日益精深,其小说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形象的日益提升和男性形象日益衰落上,对女性文学做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女作家铁凝的小说文本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香雪时期、玫瑰门时期和大浴女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贯穿在铁凝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存在本质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人物塑造的。她在自己所能驾驭的生活环境里精心编织小说的经纬,塑造出独具形象魅力和艺术特质的男角。她笔下的主人公的性格都是变化的、发展的、成长的。奥斯丁的女性解放意识虽未能像后来的女性作家、女权主义者那样鲜明和激进,但她以文学方式对抗并超越那个时代的社会意识,通过作品中的男角来反应理想中的男性,表现出作者对新男性的理解与期盼,展示了女性视角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8-193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她充满女性主义意识的小说《纯真年代》中,她塑造了两个互为对照的女性形象:梅和埃伦。为了避免女性作家身份给创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华顿采用了以男性人物纽兰为中心的叙事格局,并以后者的眼光来刻画两位女性人物。同时,她又通过对(故事外)叙述者叙事声音与人物叙事眼光之间关系的巧妙调节,在文本中有力地渗透了她的创作意图,尤其是她所想表达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郝思嘉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中极力塑造的一位光芒万丈的女性形象,从少女时期的初具女性主体意识到经过爱情的抉择、战争的创伤和战后的挣扎,她变得成熟、坚强、独立,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成功地建构了自己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一直关注着社会女性在婚姻、家庭、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池莉小说有着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女性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从关注女性、到反观男性、直至批判男性、颠覆男权的女性观之发展过程,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是一个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铁凝一直标榜一种无性别立场的写作,认为惟有如此才能跳出性别赋予的天然的自赏心态,女性的本相和光彩才会更加可信,才可能对人性、人的欲望和人的本质展开深层的挖掘。但通过解读铁凝的小说,我们发现她小说中最光彩四溢、微妙灵动的女性、男性形象,却是其用女性目光叙述的作品,无意识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作品主人公焕发出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池莉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都自觉、自尊、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挠地活着。她们不再依附于男性,她们敢于抗争,敢于反抗,成为新时期女性形象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