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74年早、中秋蚕,我们用250倍“板兰根”液对家蚕中肠型脓病、血液型脓病和卒倒病进行了添食试验,结果用于防治中肠型脓病的结茧率达82.5~92%;用于防治血液型脓病的结茧率达80~92%;用于防治卒倒病的结茧率达77.5~86%。说明,“板兰根”具有良好的消灭病毒和杀菌作用,是防治家蚕病毒性病和细菌性病的良好中草药剂。而防治病毒病的效果又尤于细菌病。用250倍“板兰根”液喷在桑叶上立即给蚕吃,蚕儿欲食欲旺盛,无异  相似文献   

2.
在养蚕过程中,往往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发生,造成蚕茧欠收和茧质下降。因此消毒防病必须贯穿养蚕的全过程。在重点抓好养蚕前消毒的基础上,做好蚕期防病和养蚕结束后的消毒工作,进行综合防治才能彻底消灭病菌,杜绝传染性蚕病的发生。1即时淘汰病蚕许多传染性蚕病,如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病、细菌性胃肠病等。蚕在染上述病初期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蚕体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此时已有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病蚕的粪便,消化液等排出体外,污染桑叶和蚕座,是造成再次感染,使蚕病传染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3.
预防蚕病除蚕室蚕具消毒堵塞传染途径外,蚕体蚕座消毒也是一个重要措施,近年来汞制剂停产禁用后,各地都纷纷展开消毒药剂筛选工作。1970年江苏蚕研所研试出灭菌丹防僵粉;1972牵山东蚕研所提出了福尔马林草木灰蚕体蚕座消毒;同年,浙农大开始对甲醛制剂进行研究,试验了不少配方,浙江农科院蚕桑所也于1970年开展药剂筛选研究,经过1973年中晚秋及1974年春在海宁、海盐、嘉兴、吴兴、桐乡、嵊县、奉化、德清等县的90个社队试  相似文献   

4.
封利军 《汉中科技》2010,(3):36-36,39
阐述了桑蚕真菌病发病症状,包括蚕期和蛹期症状,病源来源:主要由病蚕尸体和蚕室残存物、野外昆虫、菌类农药,传病途径是以接触传染、创伤传染为主,阴雨多、湿度大时易感病。防治措施:蚕前消毒、消除传染源,蚕期蚕座消毒,控制蚕室温湿度,注意通风排湿,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5.
养蚕季节气候差异大,而温湿度变化直接影响着蚕的生长发育。春蚕和晚秋蚕期气温低,不能满足蚕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而夏秋蚕期常出现高温高湿和干旱的饲养环境,对蚕体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在高温环境下,当温度超过30%时,蚕体内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蚕体变弱,抗病力下降。如再加高湿,蚕体水分散发困难,体温升高,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而有利于多种真菌滋生,引起僵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灭菌丹是一种新的化学合成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化学名称N—三氯甲疏基磷苯二甲醯亚胺,对多种农作物的真菌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徐州农药厂已开始生产。商品灭菌丹为灰黄色,其中含有效成份40%的可湿性粉剂。中国农林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在去年夏季进行了灭菌丹防僵粉试验,结果表明用5—7%灭菌丹混和滑石粉的防僵粉蚕体消毒,对防止僵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与目前赛力散防僵粉效果相仿。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蚕病的发生蔓延与蚕的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系。蚕病的发展过程一般分潜育期、前躯期、明显期等阶段,当侵入蚕体的病源增殖到一定的数量,寄生部位的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时,才在蚕体外部表现出明显的病症。这时,蚕已经病人膏肓,再对这样的病蚕进行抢救,任何努力都已经很难凑效。防治蚕病必须把重点放在预防上,而且,蚕病的种类颇多,  相似文献   

8.
兰州兽研所达康动物药厂消毒剂车间最近试制出新型无毒副作用的消毒剂—高效杀毒净.采用实验动物反复测试结果表明,该消毒剂1:1000水溶液在10-20℃常温下对口蹄疫病毒作用30min,具有完全杀灭效能,1:200水溶液可100%杀灭猪水泡病病毒.对人畜无任何副作用,对环境不构成污染,对金属器具无腐蚀性.可用于畜体、畜舍、场地、载畜工具、饲料、饮水、泔(潲)水等消毒.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汉中当地农民俗称“龙泡泡”、“火焰苞”,是发生在水稻谷粒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几年来,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大穗品种的推广、水稻种植粳稻化及病原量的积累,水稻稻曲病的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均呈扩大趋势,已上升为汉中水稻的主要病害。令大家记忆深刻的是2005年的水稻稻曲病大发生,全市80%以上的水稻感染,减产达到5%~15%,不仅影响产量、降低品质,同时,带病大米及米糠对人、畜有一定毒性,因此,该病的防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昊强 《汉中科技》2006,(6):31-32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的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蚕病的综合防治要根据不同季节及蚕病发生的特点,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养蚕与防病紧密结合,做好综合防治,才能杜绝和减少蚕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鱼养殖中的疾病22种,其中病毒性病5种,细菌性病6种,真菌性病1种,寄生虫病10种。分别描述了这22种病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以及防治方法。还叙述了鱼疾病的预防的综合措施,提出了今后鱼病害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真菌病     
<正> 真菌病(Mycosis)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真菌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界(Fungi),真菌门(Eumycota),是以吸收为主的从属营养方式,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虽然在构造上呈变形虫状,但其却以形成变形和类变形为特征。据研究,其中有200种与动物疾病有关。除粗球孢子菌(coccidiodes immitis)和皮肤真菌外,其它真菌皆是所谓的“机会感染菌(平时无害菌)”。在患有末期感染等疾病从而使抵抗力减弱的宿主,“机会感染菌”可成为其病因。  相似文献   

13.
威岛牌消毒剂是以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本品对鱼虾及禽畜细菌性、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消毒菌剂。每年冬春季,正是鱼虾养殖的清塘消毒、准备放养季节。尤其是去年我省对虾养殖由于发生流行性传染病而失收,因此,做好虾塘的清理消毒乃是保证各种海水虾养殖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威岛牌消毒剂对于防治对虾烂鳃病、烂眼、黑斑、白斑、红爪病、杆状菌病、链壶菌病、丝状细菌病、镰刀菌病均具有显著的疗效。防重于治,在清塘时,使用生石灰(每1/15公顷250斤)与消毒剂(15ppm浓度)混合消  相似文献   

14.
蚕病防治剂     
近年来,日本大力提倡省力养蚕技术,但蚕病的为害率达百分之几或更高,损失很大,因此,十分希望消灭蚕病的有效蚕病防治剂。过去,在蚕室、蚕具、稚蚕用具上消毒和对蚕体散布消毒,一般广泛使用的有醋酸苯汞、福尔马林、苯甲酸、水杨酸、漂白精或五氯酚等,但这些药剂还不能完全达到防治的目的,若使用量不适当、室温过高或蚕体虚弱,药害的危险性大,而且最近出现抗性菌种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在现有的药剂中,仍然缺乏具有彻底防治作用的种类。  相似文献   

15.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的体质、病源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联。蚕病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药理、生理,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有利于蚕体健康,不利于病源滋生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的体质,减少和控制病源,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颖杀菌消毒剂稳定性二氧化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菌消毒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如今的杀菌消毒剂仍是沿用了几十年的“氯制剂”。目前各行业使用的漂白粉、消毒灵、过氧乙酸等杀菌消毒剂,其主要化学成份为氯,气味重、刺激性大、一些残留物还会产生副作用,另外,这类杀菌消毒剂杀菌单一,真菌、细菌、霉菌等菌类要靠几种杀菌消毒剂共同完成杀灭,而且功效不高,其稳定性也不佳。稳定性二氧化氯是技术含量高的杀菌消毒剂,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国内外Sh8鱼养殖中的疾病22种,其中病毒性病5种,细菌性病6种,真菌性病1种,寄生虫病10种,分别描述了这22种病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以及防治方法,还叙述了Shi鱼疾病的预防的综合措施,提出了今后Shi鱼病害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氯化异氰尿酸属有机氯类消毒剂,它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等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本文着重介绍其应用与作者自己设计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SCPV)感染处理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ctatus wenshanensis),从处理前后的松毛虫体中均分离出了真菌和细菌,由于病毒的感染,引起松毛虫体内微生物区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真菌的曲霉属、青霉属等处理后大为减少,枝孢霉属、木霉属不再出现,而短梗霉属、盘多毛孢属、根霉属、毛壳菌属、酵母菌属、交链孢属、假丝酵母属则在处理后新出现。细菌中葡萄球菌属、氮单胞菌属等处理后减少,而芽孢杆菌属、不动细菌属、分枝杆菌属等则增多或新出现。总趋势是细菌在数量和种群的变化上都不如真菌大  相似文献   

20.
病毒感染蚕的血液及其他组织,在侵害的细胞核内形成多角体,所以叫做核多角体病毒(NPV),在病组织中,病毒有呈游离态存在的,也有包涵在多角体之中的,当多角体经碱性溶液(如蚕的胃液)溶解后,病毒便放出。多角体呈整齐的六角形,偶而也有四角形和三角形的,大小在2~6微米之间,有较强的析光,多角体和多角体蛋白经化学分析,含氮14.3~15.2%,磷0.19~0.35%,碳54.37%,氢7.02%,硫1.48%,氯0.075%,灰分1.51%,主要成分为各种氨基酸以及 DNA(5.7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