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圈之星     
这一次我们要看的星空是绝大我数读者一生也未曾看到的.对于我国南极科考队员来说,在一年中有三四个月、整夜都能看到这些星座在天空旋转,这真是太令人羡慕和向往了.但是现在出国游已经是很方便了.只要你新、马、泰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赤道或赤道以南的地方去观光,可不要忘了你头上的星空也是十分值得观赏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2.
这一次我们要看的星空是绝大我数读者一生也未曾看到的.对于我国南极科考队员来说,在一年中有三四个月、整夜都能看到这些星座在天空旋转,这真是太令人羡慕和向往了.但是现在出国游已经是很方便了.只要你新、马、泰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赤道或赤道以南的地方去观光,可不要忘了你头上的星空也是十分值得观赏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3.
"我们站在地球的一角,仰头凝视阿斯忒瑞亚美丽的双眸,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世界,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过去、现在与将来."天文,人类自古以来便踏入了这片神秘的世界,仰望星空,夜观天象,积累了一笔又一笔极其宝贵的资料.直至今天,这些活动依然在进行着--高山上宏伟的大望远镜、草地边竖立的精致小巧的爱好者的望远镜,甚至后院摇椅上老人的眼,无一不在注视着星空.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用望远镜看星空,常可见到一颗美丽的天体:淡黄色球体,浅蓝色极区,赤道上空笼罩着一道美丽的"光环",光环中间有时还有一两颗玲珑剔透的小卫星跳来跳去,可爱极了.这颗美丽的天体就是土星.  相似文献   

5.
在光污染较少的郊外,我们可以看到满天闪烁的星星。或许不少人还不知道,天上的星星也像月亮和太阳一样在太空中移动。由于星星比月亮和太阳小得多,数量也多得多,所以我们平时不大注意星星的移动。由于地球每天都在从西向东自转,因此从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是从东向西移动的。一些摄影师通过长时间曝光的方法,用照片向我们展示了星星移动的轨迹,这种轨迹简称为星迹。拍摄星迹图的时  相似文献   

6.
“我们站在地球的一角,仰头凝视阿斯忒瑞亚美丽的双眸,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世界,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过去、现在与将来。”天文,人类自古以来便踏入了这片神秘的世界,仰望星空,夜观天象,积累了一笔又一笔极其宝贵的资料。直至今天,这些活动依然在进行着—高山上宏伟的大望远镜、草地边竖立的精致小巧的爱好者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7.
火星人之梦     
在外面,萧萧然沉默的陆地陷入沉沉黑暗,与闪烁不已的粗壮烟柱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得莫斯和福波斯这两个火星的月亮,在缀满星星的华丽背景上投射着光芒。有一颗令人注目的星球出现在吉米眼前,给他以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那是蓝色大理石般的地球,有些时候,吉米想到地球上去看看,但他也同样想到其他星星上去看一下。吉米重返活动房并把氧气盒放了下来,他感到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8.
刘磊 《科学之友》2020,(8):46-47
正每当看到梵高那些描绘星夜的画作,人们往往会心醉神迷。我们虽然无法登上外星球一探究竟,但至少可以在地球上寻找一处最迷人的、最宜仰望星空的地方,那就是新西兰小镇特卡波——世界上第一个星空自然保护区。在这里,银河和大团星座清晰可见,还可以看到只有在南半球才能观测到的神秘南十字星和麦哲伦星云。这里的每个角落,都能成为你与星辰私密对话的净土,令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在天堂中行走。  相似文献   

9.
30年前,1972年12月,新年到来之前,阿波罗17号登月飞船归来途中拍下了这张传遍世界的精美地球照片。你也许是第一次,或者不止一次地看到过这张地球照片,但是你可能未去仔细思考过这张照片的含意和特点。首先这是一张接近满地的照片,展示了被阳光照亮的地球向阳面的全部,就好比从地球上看满月的情景。第二,照片显示出非洲大陆的全貌以及右上方的亚洲一角。第三,白色的云块飘浮在海陆上空,以各种曲线表现出大气的运动,气流的走向,给人以动态的美。在  相似文献   

10.
秋高气爽,在秋天的夜晚,天空也显得分外明朗,令人神往,使人多么想上天去逛一逛,去认识这些晶莹可爱的星星。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认星的方法。 认识星星,首先要有一张简易的星图。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国家,每个国家的位置在哪里。而星图可以告诉你:天空中有哪些星星,它们彼此之间排列的位置是怎样的(图1)。 (关于星座、星座的划分以及星星的等级,本刊已于1999年在“本刊专栏”中的“宇宙风采 天文学入门”专栏中分期加以介绍过,请读者朋友参阅。——编者) 天上到底有多少颗肉眼看得见  相似文献   

11.
1957年10月的北京是美丽的,10月7日的夜晚是难忘的,因为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之余来到刚刚开幕的北京天文馆,视察天文馆的科普工作。我有幸参加了周总理在天文馆视察的全过程,成为我难忘的人生经历。深夜,周总理来了。他下车后就边走边问,问我们能看到哪些星星?我向总理介绍了当晚的星空情况,还告诉他馆内还有一座小天文台,安装着一架性能不错的天文望远镜,现在正进行第一轮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科学观测,我问总理是否去那里用天文望远镜观星?总理表示不要影响他们的工作,后来我们就在一片空地上,总理举起随身带来的双筒望远镜,十分认真地向星空…  相似文献   

12.
    
光传播得非常快,它每秒约走300000千米。月光到我们这里用不了一秒半钟,而月球距我们有382000千米之遥。日光到我们这里需八分半钟,而太阳距离地球149640000千米。其他的星球比太阳就更远了,从最近的星体上射出的光到达我们这里需4年时间。当你观察星星时,看不到它们现在的状况,你只能看到它过去的样子。从有些星球上射出的光到达我们这里要用上百年的时间。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星星现在的样子,我们只能看到它很久以前的样子,也许是几百年、几千年前的样子。天文学家通过大型望远镜观察星体。有些望远镜里装有玻璃透镜,透镜是一块圆玻璃,但不是平的。透镜面是曲线性的,有些透镜的中间厚于边缘,而有些透镜边缘厚于中间部分。  相似文献   

13.
也许,在比星星更遥远的地方还存在着什么东西吧!而星星离开我们又如此之远,从距离我们最近的(当然,我们不把太阳系的星星包括在内)一颗星星发出的光线,要经过四年才能到达地球表面。但是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把人类的注意力吸引到那个遥远的地方去了。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人们产生了通观宇宙全貌的奢望。宇宙是一个整体,这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似乎都有它的组成:宇宙——银河系——星体——原子——核子——基本粒子——夸克。这就是物质结  相似文献   

14.
在晴朗无月的晚上,你站在灯光较暗的郊外高坡上仰望星空时,那些错落有致、疏密得当、亮暗分明、相映成趣的星星使你感到星空的浩瀚和神奇.星光不仅装点着美丽的星空,而且是宇宙的信使,人类的天文知识都是由星光透露的.那么,人类是用什么方法揭示星光奥秘的呢?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在近代天文学历史中的地位十分特殊。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文明都位于地球赤道以北,对南天特别是高南纬星空的观测甚少记载。16世纪初.麦哲伦环绕地球与澳大利亚失之交臂。直到18世纪末期.英国人到此永久殖民。澳大利亚这个拉丁人未知的南方大陆才成为南纬星空观测的主要基地。到了20世纪,射电天文学革命性地开拓了对宇宙的认识。澳大利亚不但是早期射电天文学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吴沅 《自然与人》2009,(6):34-37
神奇太空、茫茫宇宙,成了人们十分向往的旅游胜地。如果你乘坐宇宙飞船进入离地100千米的高空,就可以“尝”到片刻失重的“滋味”,还可以尽情观赏美丽的地球。如果你乘坐宇宙飞船抵达离地200~400千米的太空放眼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弧形的地平线、蓝白相间的地球呈现在你的身下,大海、白云、陆地时隐时现……此时漫天的星星,仿佛是镶嵌在黑色天鹅绒大幕上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  相似文献   

17.
浩渺夜空,繁星点点,光肉眼可见的星星就有六七千颗,而且它们都有专名,如:天狼、织女、牛郎等,这是古代人们给它们的命名。我们要想认识星空,只须从铭记亮星开始,逐一辨认每一个星座,探索更多的星空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很困难,技术很复杂。但如果一个国家的卫星发射场建在地球的赤道上,那这种卫星的发射就简单多了,在赤道上由西向东发射,达到要求的轨道高度,在适当的位置定点,问题就解决了。可惜的是,许多发射卫星的国家不在赤道上,也不可能在赤道上建立卫星发射场。这样给卫星的发射带来了许多的困难,要经过几次的轨道变换才能成功。现在我们结合下面的图来看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如何发射的。  相似文献   

19.
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神奇的大自然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你听说过“寒岛”藏身于赤道地区、热带品种的企鹅四海为家、南极找到了热水湖吗?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真实可信的。赤道上出现“寒岛”加拉帕戈斯群岛地处赤道,按理说应该具有典型的热带风光:终年  相似文献   

20.
如同我们中的许多人 ,星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似乎都在试图缩小自身的半径 .而星星又不同于人类 ,在诞生之时 ,它们已被“喂饱“ ,而当它们所储存的能量用尽之时 ,便是它们的消亡之日 .在这不断收缩的进程中 ,有多次停顿及转变 .当星星从一种能源转变为另一种能源之时 ,它们就跨越了不同的年龄阶段 .这一过程的速度是质量的函数 :星星的质量越大 ,转变也就越快 .  《消失点》是一本极好的介绍星星奇妙一生的书 ,书中有许多精美插图 .该书不仅集中介绍了我们所熟知的星座中的星星 ,而且涉及到了星星世界的极端边缘之处 .这里为你分类列出了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