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警察毫无节制地使用权力和武力来蔑视法律,肆意戕害生命和侮辱尊严,使得俄罗斯社会警民关系已经彻底“离婚”。拿什么去拯救没有“灵魂”的警察队伍?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女主人公苔丝,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社会、家庭及人性中粗野欲望的戕害和心爱之人的伤害等方面分析其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3.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不仅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畸人形象,更体现出了他对于双性气质的推崇与追求。他不仅提出了双性气质共生的理想状态,揭露了传统的性别现对于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戕害,更构建了“坦迪”的理想形象,揭示双性气质共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满口余香的诵读美感,感人情境的塑造,语文课外那个海阔天空的文学世界等语文教学的水土的流失,最终戕害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天性,丧失了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借鉴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追求“无为”的语文教学境界,有助于语文教师教学魅力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讲述了女作家吴为母系家族三代女性的悲剧人生,揭示了男性权力意识、政治权力意识和社会上来自包括经济、法律、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权力对女性生命的压抑和戕害,对这多重权力包裹下的爱的神圣性进行后现代式的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6.
“文革文学”——失态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中的主流文学是失态的文学。其主要特征是“极化”即彻底意识形态化,主要表现为否定一切的极端化思潮,文学本体的彻底丧失,极端的文学创作模式和“棍子式”文学批评。文学彻底意识形态化对文学本身造成了戕害。失态的文学的发生有其社会历史根源,它不是孤立的,突然出现的  相似文献   

7.
刘雅悦 《科技资讯》2011,(2):228-228
契夫代表作《套中人》极为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社会对于人性的压迫与戕害。"套中人"别里科夫既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同时也是那个吞没一切新鲜事物的黑暗环境的象征。这是契诃夫对那个吃人社会提出的最为严厉的指控。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的小说是独特的。他往往通过一个个荒诞的故事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困境,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他擅长于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运用譬喻、象征、怪诞、佯谬等手段为我们建构一个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其表现方式或许是荒诞的,但其所揭示的生话本质却是真实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卡夫卡小说的主要表现方式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彭丽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Z1):43-46
袁中道的尺牍小品文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且反映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以《珂雪斋集》之尺牍小品为本,来展现袁中道追求性情自适与放纵欲望戕害生命、追求功名与渴望归隐矛盾纠结的内心,以此了解一个更真实的袁中道。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小煤窑曾一度泛滥成灾,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戕害生命,冲击市场,在地方保护主义和腐败的双重保护下关而不停,祸害不止。在一次次的矿难事故处理中,伴随着国家安监总局的严厉批评和地方政府关闭小煤窑的表态,一。时间,关闭小煤窑成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首要工作,湖南省通过严厉整治已经关闭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窑400家,目前还在进一步整治疏导,决心在今年7月1目前再关闭220家小煤窑,并全部吊销有关证照,彻底根治小煤窑对国家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两篇小说以女性的口吻与视角讲述了两个出身迥异却殊途同归的女性悲剧。从《月牙儿》侧重对造成女性悲剧的传统社会的批判,到《阳光》中对女性个体意识及人性弱点的拷问,老舍在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对外来“新”事物的质疑及嘲讽.又含蓄批判了,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对女性的戕害。这是老舍对传统与现代所持双重否定态度的体现,反映出老舍对男权社会里女性的生存及解放问题进行的犀利剖析与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更重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享受。有些人为摆脱组建家庭带来的负担和烦恼,便采取了独身主义的生活原则。对此,医学家告诫:独身之举非明智,因其戕害身心健康。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独身男女性格怪异。由于他们大多内向、孤僻、偏执,常常出现易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作家马修·G·刘易斯的成名作《僧侣——罗曼史》是英国18世纪末经典的哥特小说之一,它以16世纪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两个修道院为背景,通过对其与世隔绝的空间、摧残人性的禁欲主义、冷酷无情的修道院院长和残酷的惩罚手段等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中世纪晚期修道院的黑暗本质,愤怒地控诉了它对人性的戕害,揭示了天主教教会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体现出鲜明的反宗教倾向。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新文化启蒙时期的产物 ,在全剧的矛盾冲突中 ,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关键冲突 (即 :主题冲突 ,借此冲突提示该剧主题 ) ,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为线索冲突 (即结构冲突 ) ,以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为背景冲突 ,以周萍与四凤的冲突为命运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宗法思想对人性的戕害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大地的震动让人类惊恐万分,现在,大地的歉收又让人类饥肠辘辘,"腹中有如车轮转"。没有经历过物资极度匮乏的现代人想不出来,没有饭吃会是怎样的一种滋味,这不如地震那么直接地戕害人类,场景血腥痛苦,却同样深深地威胁到每一条生命,好似绞杀。  相似文献   

16.
<哈姆莱特>的中心冲突是真与假的冲突.一方面,"作假"的意象贯穿全剧,它有力揭露和抨击了当时英国封建腐朽势力奸诈伪善的本质和戕害人性的罪恶.另一方面,本剧还贯穿着一条"求真"的线索.哈姆莱特的复仇过程表现为弃假寻真之旅.它不仅是对父亡真相的查证,而是包含了对丹麦社会、整个世界乃至人类生命本体的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贾宝玉之"意淫"?从《红楼梦》最早的批书人脂砚斋到今天的红学研究者,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意淫"所包含的深刻意蕴作出解释,可谓众说纷纭。认为"意淫"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贾宝玉独有的性格情怀,是贾宝玉对女儿特有的非肉欲非功利的真性情。"意淫"与"皮肤滥淫"水火不容,前者是"情天",后者是"孽海";前者是至真至纯、深入骨髓、浸入灵魂的情的极致,后者是"淫污纨绔"与"流荡女子"对"情"的玷辱与戕害。  相似文献   

18.
方方在她的小说中以深邃、理性的眼光,全方位地描摹女性的生存景观与情感世界,披露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群体的戕害,昭示欲望对人性施加的伤害和扭曲,除此以外,女性的悲剧还源于那无法逾越的命运鸿沟。因此,方方的女性观较之于其他女作家来说显得更为深刻和理性,其作品中那种穿透表层生活直抵人性、人类命运的深度与力度便是她的超越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经济理性被高兹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将劳动被合理化,并在观念层面被意识形态化为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非自主性活动。经济理性的逻辑是当代资本主义劳动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它构成了对自由的事实上的戕害,而社会主义意义上的自由必然是基于劳动解放和时间解放的真正自由。重建劳动即意味着重建私人领域,只有在这个领域内,作为主体的个体生活和劳动才能实现其自主性和自由,亦即内在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90年代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塑造的众多“疯女人”形象,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受害女性的典型代表。通过展示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作品深刻地揭露了男权社会的残酷压迫,以及传统文化观念对女性的戕害,从而唤醒女性的强烈反抗意识,使其自觉勇敢地追求自身的主体地位,明确女性的解放不该只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战斗力,共同摆脱来自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因袭的束缚,争取合理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