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静  黄莺  孙永林 《科技信息》2013,(23):208-208
《好人难寻》是奥康纳的短篇经典,颇能体现她的创作风格。作者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和一系列的场景描写,使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哲学主题,隐含了奥康纳对"荒诞"这一哲学主题的阐释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石景山法院:共享执行人基本信息,缓解执行难 传统上,由于申请人提供执行线索的能力受限、案件审理和执行中存在被告隐瞒真实自然情况等原因,大部分案件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难以获取被执行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和财产信息,导致法院执行工作面临的"人难寻"和"财产难寻"问题日益突出,案件执行难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3.
加缪认为,"荒诞"是人与世界唯一本质的联系。在荒诞的世界中,人存在的意义变得虚无。当人们清醒地认识荒诞时,荒诞就开始了。人与世界、社会以及自身的对立和冲突,使人处于绝望和荒诞之中。他主张正视现实中存在的困境,面对荒诞通过反抗去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给世界和人生赋予意义,在强烈的悲剧情景中实现对荒诞的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好人难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以"不合时宜的人"为代表的现代人对精神支柱以及生活意义的无果追寻。本文用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理论去解读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好人难寻》中主人公失败的追寻,并分析了作品中各人物在主人公"不合时宜的人"对宗教信仰和人生意义的追寻中所起的否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一部经典著作,在美国的现实社会中,这种荒诞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到处都存在着让人啼笑皆非的专横和残暴,以及捉弄人、折磨人使人无法摆脱的荒谬。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象征,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美国社会及其官僚机构的荒诞、疯狂和不可理喻。  相似文献   

6.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言人之一,加缪的"荒诞哲学"曾在世界范围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荒诞的存在,人虽生活在其中,却如同虚设。对人类来说,要想重构自己的生活意义,首先要敢于正视荒诞的现实,然后面对荒诞作出反抗。人不能无条件地忍耐甚至接受荒诞对自己的消解,只有奋起反抗,才有可能将荒诞彻底摧毁,重构新的人类和世界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环形废墟>是体现博尔赫斯"时间虚无"与"死亡意识"的一篇重要小说.博尔赫斯受到诺斯替主义和佛教轮回观的影响,在小说中建构了一种"分有"和"倒退追寻"的模式,表达时间的虚无以及在虚无中的荒诞性;在荒诞和虚无中,死亡给生命注入意义和尊严.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她的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中展现出一个看似荒诞,但却真实无比的未来景象.小说中男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残酷压迫、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抗争,展现了阿特伍德独有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给世人敲响警钟: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然和女性的"边缘"地位,培养人们的生态整体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奇幻小说《奥兰多》是一部有趣的颇具夸张色彩的"假期书",同时也是一部极富哲理的作品。《奥兰多》在表面的荒诞之下,蕴含作家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探讨,对"真实"、"死亡"的思考,以及对个体"人"的身份追寻,将文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唐鹏 《科技信息》2013,(24):159-159
约瑟夫.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充满了黑色幽默,被誉为"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第二十二条军规"也因此成了人类难以逾越的障碍的代名词。约瑟夫.海勒通过描写战争中的荒诞和疯狂,塑造了一个混乱、荒唐而又疯狂的美国社会形象,展示了现实社会的病态、非理性、不公、黑暗和荒诞,及其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相似文献   

11.
徐钰愉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182-182,122
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运用其无限丰富的想象力,以荒诞离奇的形式创作出这离奇荒诞的<等待戈多>.然而,他并不是为荒诞而荒诞,在荒诞背后隐藏着可以确定的深刻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曹淑娟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3):89-90,92
《局外人》是加缪荒诞三步曲之一,与他的哲学随笔《西绪弗斯神话》成同构关系。小说透出的是现实世界的荒诞。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是这个荒诞的世界的局外人。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局外人"之局外并阐释一下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十分丰富深刻的作品。其基本主题既表现了对人生荒诞无意义的了悟,更重要的是它在对人生无意义的彻悟基础上抗拒荒诞,在同荒诞的抗争中显示人的尊严、价值,在虚无中寻找出不朽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4.
《鼠疫》     
正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很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楼,即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师,即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有重大成就而被人敬仰的学者.在梅贻琦先生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大师,只有大师才能彰显大学的精神和品格,大楼易得而大师难寻.大楼只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却并非是大学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只有通过保存和创新知识的学术活动培养人,才是大学真正之道.  相似文献   

16.
虽然人们对世界荒诞性有意识、自觉地表现开始于20世纪的现代社会,但是早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作家爱伦·坡即在他的小说中,通过表现人格的分裂、人性的孤独和死亡的恐怖等主题,深刻表达了人与世界的疏离和现实的荒诞这一主题,并对世界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从存在主义视角对人类生存的荒诞进行了思考,本文试从《蝇王》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荒诞和人与人存在关系的荒谬来分析它的存在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18.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美国"黑色幽默"派的小说,其最大成就就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和人们心理的深刻描写以及对荒诞的尖刻讽刺。小说中最荒诞也最具"黑色幽默"性质的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象征的总体题旨,即社会和人类存在的荒谬性。小说围绕这一主题从不同细节来揭示现实社会的本质,以荒诞隐喻真理,寄托了作者对自己所描绘世界的深深厌恶和绝望。  相似文献   

19.
程瑜瑜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6):92-93,104
王尔德秉承"生活模仿艺术"的原则进行叙事创作,也真实地反映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质。他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对世相百态和人心美丑的揭示恰恰表达了一种荒诞的真实,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荒诞故事逻辑的建立,以及对哥特式风格的借用展现了"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马尔罗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文学创作直指:人如何面对人类必死的生存的荒诞性。马尔罗的小说有浓厚的荒诞意识,并以个体独秀的方式抗争人类荒诞的命运;马尔罗在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面对死亡的独特体验,反映了西方文化在"上帝死了"以后个体抗争死亡的个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