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老年人晚间休闲出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主要有静坐、散步、广场舞,男性老年人选择散步和静坐的略多于女性,参加广场舞的女性老年人占比高达87%;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出行距离整体偏短,出行距离在0.5~1.5 km区间的老年人人数最多;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出行距离明显下降,女性下降趋势较男性更为明显;选择不同休闲活动类型的老年人出行距离有明显差异,不同活动出行距离峰值不同。通过网络调查,采集全国范围内的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出行特征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老年人整体出行规律较为相似,受城市经济水平及建成程度影响,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出行距离峰值区间略有不同。建立Logit模型,对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及家庭结构对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类型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人文地理学、休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揭示芜湖城市老年人休闲活动和休闲体验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休闲活动的因素,结果显示:(1)大多数老年人休闲活动很有规律;(2)看电视是老年人最主要的休闲活动;家人是老年人选择的最主要的休闲伙伴;每月休闲花费支出主要在50-100元;个人身心因素、群体支持因素对老年人休闲活动影响程度大;(3)休闲空间和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4)休闲体验方面,收获较大的主要表现在寻找友情;放松身心和寻找放松、发展智力.这些研究结果对提高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质量和城市休闲空间的组织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老年人口日常活动的时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老年人日常活动分为早晨锻炼、日间休闲和傍晚散步等三个阶段,日常活动的空间区域有公园、绿地和社区等.为了保障老年人日常活动,建议老年人调整晨练时间,充分利用社区环境,对公园的活动空间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4.
将高密度城市发展中常被忽视的边角地微型公园化,是提高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发病率增高的时代,建设微型公园也是促进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市9个微型体育文化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对公园建成环境和老年人体力活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公园建成环境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环境要素上,座椅密度、器械密度和商业设施对老年人体力活动具有支持作用;从活动空间看,体力活动更多发生在硬质活动场地,其余依次为球类场地、健身器械场地、儿童活动场地和商业设施场地.在此基础上,为促进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促使更多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发生,对微型体育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取英  张凤娥 《江西科学》2021,39(6):1015-1021
为了解上海郊野公园中乡土树种应用情况,通过广富林郊野公园中乡土树种的调查,对乡土树种的种类、生活型、观赏特性和植物空间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广富林郊野公园现有乡土树种34种,隶属25科34属,其中针叶树种2种,隶属2科2属,阔叶树种32种,隶属23科32属.通过乡土树种形成了利于游人休憩的林疏林草地、林下活动空间、绿道景观等.乡土树种反映地域特点,树种生长适应性强、易于成活.郊野公园中通过乡土树种有利于营造近自然植物景观、符合郊野公园低维护植物景观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和郊野休闲活动的绿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满足老年人行为需求的寒地城市滨水建成环境特征,缓解老龄化社会下二者日益显著的矛盾。方法 以沈阳市五里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获取老年人在公园内行为需求的满意度以及对环境要素的评价,构建二者影响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探讨影响差异。结果 总体影响路径由高到低排序:设施适老性、景色吸引度、空间适宜性、地域独特性,其中康体设施、空间多样性、自然微气候等影响程度较高。结论 得出了寒地城市滨水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行为需求的影响机制,并给出影响权重,为该类型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将常用于市场调查的Kano模型与风景园林相结合,应用于老年人对城市公园坐憩空间的需求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对于坐憩空间及设施的满意度/不满度并不与单个影响因素呈线性相关,满意/不满意系数绝对值均较高的微气候、空间开敞度、兴趣中心和座椅舒适度是老年人选择坐憩空间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未来的公园改造中,可先关注满意系数绝对值较高的特征因素,消除造成不满的因子,继而考虑对不满意系数较高的特征因素的改善,提升满意度,以在资源配置中节省开支并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活动特点的分析,并且结合重庆山地地形的特点,对重庆几个老人密集的公园、广场、居住区的调研,总结出为老年人设计户外活动空间的原则,进而提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应设计的内容、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求尽量减小地形、气候等条件对老年人户外活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名城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步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口的休闲生活正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运用“行为模式”理论,结合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研究我国滨海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老年人休闲行为,分析其休闲的特征,时空选择,休闲意愿。结果显示:康体、益智型等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占重要的位置,但是老年人休闲时间较短,休闲生活的质量不高;老年人选择的休闲项目和内容等在时间与空间方面不连续;季节变化对老年人的休闲时问影响较小,但对休闲活动内容和户外活动的距离有较大的影响;不同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休闲活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居民休闲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城市,213万市民在工作日及双休日的休闲活动的现状有其不同于中东部大中城市的特点,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民工作日及双休日休闲活动的类型、乌鲁木齐市民对冬季休闲活动的满意程度、休闲活动目的及对乌鲁木齐市整体环境评价等协特征,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彭静  郭勇君 《科技信息》2012,(33):387+409-387,409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已经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的转变和行为活动等特征的分析,总结出老年人对公园绿地活动空间的特殊需求,进而提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活动空间应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角色特征的分析发现,空间尺度、可达性、微气候、空间类型、兴趣中心和空间边界是城市公园坐憩空间适老性设计的主要评价因子。厦门中山公园的实证研究,在验证坐憩空间适老性评价因子准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表明,老年使用者多偏爱可达性好、微气候适宜、空间尺度可控、存在明显兴趣中心的向心性坐憩空间,公园管理部门可据此完善坐憩空间,以创造生机盎然、整洁和谐的适老性公园坐憩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以网络评价文本数据为代表的网络数据,对重庆园博园景观形象游客感知进行研究.在研究中爬取了携程网、去哪儿旅行网、马蜂窝旅游网、途牛旅游网、同程旅游网、大众点评网、美团网和微博中与重庆园博园相关的有效评价共9 975条,总计54.86万字.研究表明:重庆园博园在春季和有节假日的月份游客量最高,春季评论数占总评论数的34.54%,有节假日月份的评论数量是其他月份的1~2倍;游客对重庆园博园的平均评分为92.83分,表明游客对公园满意度较高;游客对重庆园博园的积极情绪占比为79.92%,表明游客对公园具有正面的情感倾向;游客对重庆园博园中的公园景观、环境质量、休闲活动、服务管理等游憩要素关注度较高;季节仅影响了游客对休闲活动和内部交通要素的关注度;游客对展园的特色景观、文化底蕴和设计风格有一定关注,对景点的设计风格、文化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等有一定关注;游客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服务管理、公园设施和公园景观等方面;游客关注点与公园景观评价标准在公园景观、环境质量、服务管理、外部交通和公园设施等要素上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游客关注的休闲活动、内部交通和服务管理等要素没有相关评价标准.根据研究结果,从网络数据在公园景观评价分析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来探讨网络数据的应用价值、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园具有游憩、生态、美化等功能,但日益增长的游憩活动已给城市公园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解游憩活动对城市公园土壤的影响效应,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芜湖市赭山公园三条有代表性的游径附近的土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游憩活动对公园的土壤影响显著,游憩活动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及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含量,增加了土壤容重和土壤全钾含量.游憩活动对土壤显著影响的空间范围至少已达游径外3m.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市老年人休闲体育参与者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老年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锻炼项目以跑步、散步及广场舞为主,体育项目不够多元化,老年人的消费水平较低,锻炼场所以公共体育场馆、广场、公园等免费场所为主;影响老年人休闲体育参与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共体育设施欠缺,社会体育管理服务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等;针对重庆市老年人休闲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广义上讲,每个人都具有享受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权利,但是细分城市个公园的服务对象,对于我们研究公园人性化设计会更加深入。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女性对于环境的安全性和场地的设施要求更加具体,在公园中的活动时间和类型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才将他(她)们看做"特殊"的服务对象。通过这些特殊性的研究,从而达到普遍意义上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银色住宅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全社会要共同关注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环境,针对我国老年人难觅经济适用的老龄居问题,对适用于老年人的银色住宅的居住环境、细部空间及构造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杨亚璪  廖丁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487-10497
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评价,能够有效衡量老年人出行需求与公园绿地供给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并增大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以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和公园绿地固有属性确定的出行选择概率,得到基于选择概率的两步移动搜索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based on selection probability,SP2SFCA),用于评估老年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用ArcGIS进行插值分析与叠加分析,确定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分布差异与重点改善区域,计算老年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与两步移动搜索法相比,SP2SFCA更具合理性与适配性,尤其是在评价高可达性区域内部差异和边界区域的可达性计算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由SP2SFCA计算得到的可达性,增长率最高达到3 127.17%,降低率最高达到97.03%;可达性极差的区域由0.48%提高至6.27%,极好的区域由48.92%降低至35.42%;低人口密度高可达性区域占比约14%,高人口密度低可达性区域占比约21%。SP2SFCA能够分析城市公园绿地资源的供给分布,为保障老年人生活与城市公园绿地分布格局提供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老年人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了弥补性建筑环境的设计理念,探讨了老年人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要点,进而提出在老年人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努力实现可接近性、社交性和营造无障碍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型公园是游憩量最大的一类风景区,而在城市生态型公园中户外游憩刻划对被刻划的植物影响最大,对游憩景区的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对位于芜湖市中心的赭山风景区(生态型城市公园)进行了游憩刻划调查,调查了20条不同类型游憩步道上的409棵被刻划的树木,发现刻划主要集中在14个树种上,刻划的平均长度为88.5cm、宽度为27.8cm,最大刻痕的平均宽度为16.15mm、深度为2.07mm,调查区域的刻划频度为0.14棵/米;分析了刻划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赭山风景区的游憩刻划程度较大,对景区内植被和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