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收集了南郑县近50年气象灾害记录信息244条,按灾害严重程度,依次对暴雨地质灾害、干旱高温、连阴雨、农业病虫害、低温冻害、大风冰雹、寒潮暴雪等气象灾害情况进行了分述,并根据南郑县地形、气候和行政区划特点,对灾害分5个分布统计。  相似文献   

2.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热带气旋(台风、热带风暴)、暴雨、干旱、冰雹、大雾、高温、低温冷害、雪灾,寒潮,沙尘暴、雷电、龙卷风、大风等气象灾害每年交替发生。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口粮,我国是水稻的第一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世界稻谷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水稻,对低温却特别敏感,低温冷害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产量的主要灾害之一。民间素有"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的谚语,就是形容水稻抽穗开花期遇到低温减收甚至颗粒无收的情况。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水稻种植方式的演变及品种的更替,水稻抵御低温逆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共同关注的课题。位于杭州富阳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就通过不断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特点与灾情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0-2007年的热带气旋灾害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热带气旋特点及其灾害损失,并采用综合灾情评估方法对热带气旋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区登陆热带气旋频率高,强度大,登陆热带气旋集中在福建、广东地区;7~9月为热带气旋登陆高峰期,而且登陆地点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综合灾情评估结果显示东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损失偏重,福建省和浙江省灾害损失最严重,上海偏轻,广东省灾害损失中度.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地处热带,丰沛的降雨和经常性的高温,形成了湿热的气候特征,它给热带森林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该区域成为亚洲热带森林生长最繁茂,也是世界上热带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构成本区的热带森林种类主要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红树林和热带针叶林等(见图1)。一、东南亚热带森林的种类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背景下,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损害.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灾害评估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江苏省气象水文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灾害数据,通过分析气象灾害(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易损性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等指标,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江苏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而对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1)高温灾害苏南地区风险最大,苏北地区风险最小;(2)低温灾害风险在省内从北向南递降,高风险区位于苏北地区,低风险区位于苏南地区;(3)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苏北地区,淮安、宿迁、连云港以及盐城北部属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镇江、泰州和南通北部属于中风险区,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徐州西部,无锡、苏州以及南通东南部;(4)旱灾风险从苏南向苏北递增,最大区域为宿迁、连云港西部及徐州东部,旱灾风险低值区位于苏州、无锡、镇江、泰州及南通北部.风险区划结果能直观反映出气象灾害的区域性差异,且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一致,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全面精准的预报是进行防灾减灾的主体,同时还应采取措施降低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成灾体的易损性以及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瑞丽县位于中甸边境,是我国有限的南亚热带区域之一,该县自然气候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优越的水稻产区,也是甘蔗、橡胶、咖啡、胡椒、茶叶和一些名贵药材的远景开发区,为了因地制宜开发热带经济作物,必须充分认识气候资源优势,同时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使气候这一自然资源最大可能地造福于人类。本文从光、温、水三方面分析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优势所在,也找到了农业生产灾害因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仅期望对于对农业生产部门有所参考并作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回顾了国际上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研究的基本成果,重点讨论了我国旱灾、暴雨洪灾,高温热浪、霜冻、低温冷害和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变化特点。指出:在过去50多年气候明显变暖的背景下,华南,西北东部和东北东部随着降水量的减少,降水日数也显著减少,干旱化倾向十分明显;长江流域的强降水过程明显趋于增多,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也趋于增加。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影响之一是无霜期显著增加。虽然在过去50多年中我国沙尘暴发生频率和范围总体趋于减少,但由于持续干旱的影响,使得1998年以来又出现沙尘暴增加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利用海南省1982—201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台风和暴雨灾情资料以及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可较好去除物价上涨因素的灾害影响综合评估指数,并按照百分位法确定了灾害的气候年景等级阈值,给出了历年灾害年景的评估结果,分析了灾害年景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所研制的灾害年景评估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海南省台风和暴雨灾害的年景分布;(2)近36年海南省台风和暴雨灾害年景等级年际间的波动剧烈,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末存在3~6年的显著周期,21世纪初期存在短暂的4~5年和2~3年的显著周期.在年代际变化方面,1982—1996年期间,灾害年景等级基本处于相对偏高的阶段,1997—2017年灾害等级进入相对偏低的阶段,但未发生突变;(3)近36年来,尽管登陆海南岛的热带气旋的年最强登陆强度有增强趋势,热带气旋所造成的重度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年频次亦有增加趋势,但由于热带气旋年登陆频数的减少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的增强,台风和暴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死亡、房屋倒塌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有减少趋势,因而导致了台风和暴雨灾害年景有转好趋势;(4)海南省台风和暴雨灾害年景的年际变化与登陆海南岛的热带气旋年频数、年最强登陆强度以及热带气旋造成的重度以上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年频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丘润清 《科技资讯》2007,(34):77-78
防治松毛虫灾害是玉林市森防工作的重要任务.试验证明,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适合于玉林市在干燥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用山羊哺乳坡鹿幼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坡鹿是十分珍贵的热带鹿种,仅分布于海南岛.目前在东方县大田地区和白沙县邦溪地区尚有少量野生个体.为了挽救这一濒危的“稀世之宝”,有关单位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加速海南坡鹿的繁衍. 1985年10月,我们在大田自然保护区利用当地  相似文献   

12.
该文根据麻竹对环境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南靖县1981年~201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证实南靖县麻竹生长期温度适宜,生长旺盛期和盛产笋期水分充足,是种植麻竹理想的地区,但是低温冻害、干旱和暴雨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低温冻害是影响麻竹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加以防范。对此,该文提出应当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择地种植,不宜种植在海拔400m以上的地区和冷空气容易堆积的冷湖,尽量避开西坡、西北坡和北坡,以免遭受低温冻害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王华颖 《大自然》2011,(6):16-17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升高已成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卅现,在世界各地酿成了种种气象灾害。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夏季,我国有400多个气象站点测出了当地历史上罕见的高温,不少地方卅现了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高温。  相似文献   

14.
广东大部地处热带纬度,气候本质全年暖热而干旱,但东南亚地区,季风发达,又有台风侵袭,以致全省气候都具有季节性,冬有阵寒,春夏多季风雨,夏秋又有台风暴雨,形成季风热带亚热带气候,冷热雨旱多变而多趋极端,而且本省地域广大,农作、渔作生产种类多种多样,南北、东西、山地、平原、内陆、海岸,气候差别大,所以广东气候复杂,有高温多雨的优越性,也有水、旱、风、冻的灾害性。灾害性天气气候也是变化发展的。按气候分析,二十世纪以来,广东灾害性天气的气候变迁及趋势,同全国大范围气候变动一样,是近五百年来气候波动中的一次小波动,冬冷程度趋重,旱潦交替趋频,但近有和缓;台风趋多,但不大显明;至于本省五百年来气候变迁和灾害性天气的周期性亦与近世纪气候有同一的表现。但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貌变化,在研究区共施工7个场地33个钻孔,对其中2个代表性钻孔的213个岩芯孢粉样品,采用孢粉谱定量分析法,通过孢粉百分比图式、浓度图式将其划分出若干孢粉组合带,并结合C14和光释光测年数据,揭示了漳州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8.5 ka以来气候演化基本与我国南方区气候演化一致,以温暖气候为主,经历了由温暖偏干到温暖偏湿波动变化的7个阶段.植被经历了中亚热带含针叶树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灌草丛→中亚热带含松、柏树的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含针叶树的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含针叶树的灌草丛→南亚热带针叶林-灌丛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雨季施工,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施工以及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论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气象灾害是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抑制作用或破坏作用,并造成一定农业损失的天气(或气候),对农作物的生育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四平市1951—2010年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研究得出,四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低温冷害、霜冻害、干旱和暴雨烘涝、大风、冰雹等,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抑制或破坏作用及生育和产量产生的影响.结论给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合理化建议,为提高我市的粮食产量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
广西气候区划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况雪源  苏志  涂方旭 《广西科学》2007,14(3):278-283
研究过去有关广西气候区划的成果和196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以稳定通过10℃期间的积温6900℃和8000℃等积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带的指标,以2~4月降水量300mm,200mm等雨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9℃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区的指标,制作新的广西气候区划,并评述各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广西气候划分为3个气候带,9个气候区。3个气候带自北向南分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各气候区命名为:中亚热带东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东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桂中气候区、中亚热带西南部气候区、南亚热带东部气候区、南亚热带中部气候区、南亚热带西部气候区、沿海北热带气候区。  相似文献   

19.
2006年重庆特大旱灾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国尺度和重庆局地尺度上分析了2006年重庆特大旱灾的灾情,在此基础上,从气候背景、环流特征、地形以及人文因素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高温干旱灾害是在全球变暖及重庆干旱易发期大背景下的一次极端气候事件.大气环流的异常是这次旱灾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副高偏北、偏西、偏强,青藏高压偏北、偏强,东亚阻高不明显,冷空气活动弱,台风的促进作用和水汽条件的不足,这些气候因子间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从动力和物质条件(水汽)两方面共同造成了高温干旱.地形和人文因素也促进了高温干旱,加剧了受灾程度.  相似文献   

20.
热带气旋与台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引起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和台风气候变化研究均有新的进展:近60年观测资料比对表明,由于海上观测手段不足,造成前期资料可靠性较低,近30~40年资料较为可靠,观测资料的可靠性随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全球6个洋区观测资料计算分析显示,热带气旋存在多年代际变率,约自1970年以来,强和超强热带气旋活动有增强趋势;统计和动力降尺度方法模拟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与观测检验证实,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模拟热带气旋的能力,但尚存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利用统计和动力降尺度模型及模式考虑21世纪人类排放增加全球变暖,较为一致地预估西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强台风(飓风)强度和频数都有可能增强。热带气旋和台风均属于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极端气候事件,利用目前的统计和动力降尺度方法很难进行较为准确的未来年以上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和预估,尚需对影响因子和预测与预估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减小预测和预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