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色马铃薯冲调营养粉配方研制与主要功能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干燥、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3种方式对紫色马铃薯片进行干燥,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色马铃薯 色泽的影响.以紫色马铃薯粉、豆奶粉和白砂糖三因素设计3水平正交试验,探索紫色马铃薯营养粉的优质配方. 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马铃薯色泽最好,呈淡紫色,有光泽,花青素含量为0.05mg/g;当紫色马铃薯粉、豆奶粉和 白砂糖的比例为7∶4∶3时,制得的马铃薯营养粉成品中,水分含量平均为3.8%,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5%,感 官优良、冲调性好  相似文献   

2.
以四叶参为主要原料,与苹果、山葡萄、白菜复合,经过发酵干燥制成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果蔬粉.结果显示:四叶参与白菜经乳酸发酵后,能够改善四叶参复合粉的风味;苹果与山葡萄经酒精发酵后能够起到增香的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四叶参复合粉的原料复合最优配比为m(四叶参)∶m(苹果)∶m(山葡萄)∶m(白菜粉)为65∶30∶4∶1;研制的复合粉经分析可知含总糖52%,总酸0.5%,粗纤维14%,是一种较好的膳食纤维补充剂.  相似文献   

3.
热风和微波干燥生产草莓粉工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草莓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对不同厚度的草莓片进行干燥生产草莓粉.结果表明;选用厚度为5mm的草莓薄片在60℃条件下热风干燥,制得的草莓粉色泽为暗红色;选用厚度为3mm的草莓薄片在“中火”条件下微波干燥,制得的草莓粉色泽为红色,且微波干燥对草莓中维生素C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了解马铃薯升华干燥效果和马铃薯的升华干燥时间,优化冻干过程,减少冻干能耗,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马铃薯切片进行模拟。方法 综合利用传热学、传质学和有关学科知识,建立马铃薯切片在升华干燥过程中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模拟马铃薯片的升华干燥过程。结果 冰质量与初始时刻冰质量之比随着干燥时间增加逐渐减少,脱水速率随着干燥时间增加逐渐减小。考虑模拟忽略了蒸汽从切片四周流出的实际情况,导致冰质量与初始时刻冰质量之比实际值小于模拟值,脱水速率实际值高于模拟值。实际上升华干燥能除去马铃薯切片85%以上甚至90%以上的水分,干燥效果较好。随着马铃薯切片厚度的增加,马铃薯切片的升华干燥时间逐渐增大。马铃薯升华干燥时所处的冻干仓温度越高,升华干燥完成时所用的时间越少。冻干仓压力越大,马铃薯升华干燥时间越长。隔板温度越大,马铃薯的升华干燥时间越短。结论 在对马铃薯进行冻干时,应尽量增加冻干仓温度,降低冻干仓压力,增加隔板温度,减小马铃薯厚度,以降低马铃薯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的能耗。  相似文献   

5.
江晓丽 《海峡科学》2012,(8):53-55,61
目前国内外对锥栗加工只着眼于锥栗的口味,未能合理利用锥栗的保健价值.该文以锥栗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热风干燥与微波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加工成速溶锥栗营养粉,对工艺过程的主要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料液比为锥栗营养粉:水为5∶35 (g∶mL);最佳冲调水温为85℃~90℃;最佳粉碎粒度为100目;最佳配方为锥栗粉50%、奶粉20%、玉米粉30%;每10g营养粉添加1g白砂糖.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得膜强度更高的肉用易降解膜,以秸秆粉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在膜厚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膜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拟合分析及验证结果显示,所得拟合模型具有较高的显著性(p0.05).将所得模型用于膜干燥工艺优化,得出最适的膜干燥工艺为,膜厚度0.52 mm、干燥温度59.8℃、干燥时间7.35 h,对应的膜强度为6.4 kg.膜的降解性实验结果显示,所得膜容易降解.  相似文献   

7.
南瓜固体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瓜为原料,再配以填充剂、稳定剂、乳化剂、酸味剂、糖等辅料,用真空干燥法制成了南瓜固体饮料。采用正交试验,对比试验,对此饮料的最佳配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scheffe单形重心混料试验设计法 ,对以甘薯淀粉为主 ,配以玉米及豆类淀粉粉团的表观粘度进行了试验 ,试验表明具有最佳粉团特性的原料配比为甘薯淀粉∶玉米淀粉∶豆类淀粉 =75∶5∶2 0。该研究对于扩大粉丝生产规模 ,提高粉丝质量和开发粉丝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含人参皂苷的中药润唇膏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天然长白山蜂蜡和橄榄油为基质,人参皂苷为药物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优配比,以润唇膏的涂展性、质量稳定性作为质量评价指标。结果橄榄油∶蜂蜡∶人参皂苷的最佳配比为125∶55∶1。结论制成软硬适中、温润滋养、涂展性好、稠度适中、实验的工艺性和稳定性均良好的中药润唇膏。  相似文献   

10.
微波加热干燥对马铃薯全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风加热、微波加热和微波真空加热对马铃薯全粉进行干燥处理,比较了三种干燥方式对马铃薯全粉的感官品质、吸水和吸油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感官品质方面,马铃薯全粉采用微波真空干燥质量最好,其次是微波干燥,最后是热风干燥;在吸水和吸油能力方面,马铃薯全粉采用微波真空干燥要明显强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而采用微波干燥要略强于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11.
顾震  徐刚  张森旺  徐建国 《江西科学》2010,28(3):331-332,369
采用感官评定、微生物评定,对烘箱干燥和联合干燥的肠衣产品进行比较,确定肠衣干燥的工艺。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干燥前期(2 h)采用热泵干燥,干燥温度为35℃,干燥后期(3 h)采用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5 h。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吸附-流化床技术对酵母废醪液进行了干燥处理.在实验中采用麸皮、草籽、豆渣、糠粉为吸附载体,研究了吸附栽体种类对流化床吸附干燥的影响,探讨了干燥过程中粒径、料液质量混合比对床层流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麸皮类具有较好的干燥特性,且料液质量混合比低于1:0.7时,流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魔芋精粉、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利用其混合溶胶在适当条件下的成膜特性制备可食性包装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魔芋精粉(主成分为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和壳聚糖的浓度及二者的配比、补强剂的添加量、增塑剂的添加量等因素对膜制备及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精粉和壳聚糖浓度为2%,二者的配比为3∶7(体积比),补强剂6%,增塑剂6%,60℃下干燥成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膜其断裂强力可达585cN,伸长率达7.8%.  相似文献   

14.
用相似模拟试验进行低强度相似材料参数敏感性试验,选择铁矿粉、重晶石粉、砂及石膏用量4因素5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铁矿粉和石膏用量分别对相似材料的容重和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随铁矿粉用量增大,相似材料容重呈增大趋势,随石膏用量增大,相似材料抗压强度逐渐增大;模拟铁矿体合理配比为:m(重晶石)∶m(铁矿粉)∶m(砂)∶m(石膏)=21∶78∶40∶8。  相似文献   

15.
通过瑞香狼毒热风干燥试验,采用双因素全面试验方法,研究了干燥温度及切片厚度对干燥后瑞香狼毒中提取物含量的影响。从而对于如何提高干燥效率及干燥后有效成分含量提供理论参考,试验得出最佳条件为在干燥温度41℃,瑞香狼毒切片厚度3.3 mm时,瑞香狼毒干燥产品提取物含量为23.3%,此时干燥瑞香狼毒所需时间277 min,此干燥条件对药物的有效成分得以最佳保留。  相似文献   

16.
多味虾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由海虾制成的产品市场上琳琅满目,如速冻类有小块装速冻虾仁、小包装单冻虾仁;酱类有虾鲜酱、虾辣酱、虾酱油;干制类有虾米。虾球、龙虾片;调味类有鲜虾粉等等。众所周知,受虾肉肌纤蛋白结构的影响,虾仁不宜制成即食的干品,导致市场中唯独没有味道鲜美,携带方便的虾仁类即食、旅游食品。有厂家曾开发过珍昧半干虾仁小包装制品,但终因制品保质期受限制而不了了之。为此,本文引进了过热蒸汽加热干燥方法,此法木仅能延长制品的保质期,而且制品的个体也略有膨化,口感松脆、鲜嫩。1历担与工2$程1,l日本对…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法水解淀粉的生物技术,运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即食麦片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筛选,确定出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的种类和干燥的条件对麦片的品质操作影响程度是高度显著的。最佳的原料配比为富强粉∶早米粉=1∶1;最佳的干燥条件为65℃,0.5h。  相似文献   

18.
香菇真菌发酵的最佳氮源及香菇多糖的纯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正交设计法对香菇真菌发酵培养基中氮源最佳配比进行探索, 结果表明, 豆饼粉为菌体生长的最佳氮源. 几种氮源物质的质量最佳配比为: w(豆饼粉)∶w(酵母膏)∶w(蛋白胨)=1∶1.5∶0.2. 在此条件下, 香菇多糖的产量在发酵130 h时最大, 其浓度可达25.1 mg/mL. 该多糖经乙醇沉淀、 Sevag法除杂蛋白, 用Sephadex G-75柱层析分离, 得到两种组分的香菇多糖.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工农业废物(废纸浆、玉米芯轴等)制成复合层压板,对远红外强制对流干燥过程进行理论分析。讨论干燥速率的影响条件,认为恒速干燥阶段是决定板材性能的关键,并可根据不同板材的厚度调节电机速度。满足板材干燥要求,最后对板材的传热性能进行实验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它是良好的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20.
在筛选出制备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冲调粉原料的基础上,对低GI冲调粉配方进行设计,然后考察了不同加工工艺及参数对冲调粉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xpected glycemic index,eGI)和溶解度指数(drying-matter solubility index,DSI)的影响,确定了低GI冲调粉的优化加工工艺及参数,并对制得的冲调粉进行了人体餐后血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燕麦、鹰嘴豆、花芸豆在经过蒸煮、挤压或滚筒干燥加工后eGI值均较低。以燕麦、鹰嘴豆、花芸豆为原料,配比为16.43∶76.35∶7.22,采用挤压工艺(机筒升温程序60℃-80℃-100℃-120℃,水分添加量25%,螺杆转速100r/min)可制得高DSI、低eGI的冲调粉(DSI和eGI分别为16.45%和57.41)。该冲调粉经人体餐后血糖响应研究测得GI为52.13(以葡萄糖GI为100),属于低GI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