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了浸提茶叶质量浓度对绿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及可逆与不可逆沉淀形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提茶叶质量浓度的升高,绿茶茶汤固形物浓度,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可逆沉淀量及不可逆沉淀量都显著增加;随着浸提茶叶质量浓度的升高,茶叶中可溶性物质浸出率下降,但是随着茶汤中固形物含量上升,相同单位浓度下产生的沉淀量增加。较低的茶叶质量浓度更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得率和较少的沉淀。0.1g/mL茶叶质量浓度可能是个临界点,更高的茶叶质量浓度不利于茶叶有效物质浸出,且容易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2.
离心分离工艺减少茶饮料沉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绿茶和乌龙茶提取液通过高速离心前后的透光率的变化,探索高速离心工艺对茶饮料产生沉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绿茶和乌龙茶提取液通过高速离心前后的透光率的变化,探索高速离心工艺对茶饮料产生沉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风味稳定性差一直是制约绿茶饮料货架期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改善绿茶饮料货架期风味稳定性,对添加了蔗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等不同糖类的绿茶饮料在高温灭菌条件下(135℃、15s)和贮藏过程中(4℃和38℃,28d)的风味稳定性及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绿茶饮料在高温灭菌与贮藏过程中风味发生明显劣变,而添加糖类物质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绿茶饮料的风味稳定性;2)添加蔗糖和麦芽糖对提高绿茶饮料的风味稳定性好于葡萄糖和果糖;3)通过分析绿茶饮料品质变化机理,发现在高温处理条件下,蔗糖、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都有保护作用,其中麦芽糖的保护效果最好。综上分析,添加蔗糖和麦芽糖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绿茶饮料的风味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混浊型桔汁饮料的生产实际,应用重力沉降理论,解决了饮料物理沉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情况、混合离子沉淀顺序、影响分步沉淀的因素以及分步沉淀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各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的润滑油市场技术服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用户反映油品中有出现沉淀和杂质的现象,使用户对油品质量产生疑问。本文通过对润滑油沉淀和杂质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事例分析,对不同的润滑油沉淀和杂质产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沉淀和杂质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及解决的方法,为广大用户在日常的润滑油使用中,对出现的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并为使用的正确处理及解决方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胜利油区典型的低渗透油田--大芦湖油田樊124断块的油藏条件,利用SDS固体沉淀实验装置对5种压力下注入CO2过程中沥青质的沉淀情况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沥青质沉淀析出的条件及沉淀量,并提出了预防沥青质沉淀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樊124断块进行CO2非混相驱,不会产生明显的沥青质沉淀,而在高于26 MPa下进行CO2混相驱时,会产生少量沥青质沉淀,且注入压力越高,沥青质沉淀趋势越强,但由于地层油中原始沥青质含量较低,产生的沥青质沉淀量不大;根据樊124断块油藏流体条件,在较低的压力(<26 MPa)下进行CO2混相驱或近混相驱,既能获得较高的原油采收率,又能避免或减少沥青质的沉淀.  相似文献   

9.
大芦湖油田樊124断块CO2混相驱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区典型的低渗透油田——大芦湖油田樊124断块的油藏条件,利用SDS固体沉淀实验装置对5种压力下注入CO2过程中沥青质的沉淀情况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沥青质沉淀析出的条件及沉淀量,并提出了预防沥青质沉淀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樊124断块进行CO2非混相驱,不会产生明显的沥青质沉淀,而在高于26MPa下进行(硒混相驱时,会产生少量沥青质沉淀,且注入压力越高,沥青质沉淀趋势越强,但由于地层油中原始沥青质含量较低,产生的沥青质沉淀量不大;根据樊124断块油藏流体条件,在较低的压力(〈26MPa)下进行CO2混相驱或近混相驱,既能获得较高的原油采收率,又能避免或减少沥青质的沉淀。  相似文献   

10.
吉洁 《科技信息》2014,(12):163
高效沉淀工艺因占地小、具有良好的提升水质功能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领域。本文介绍了DENSADED高密度沉淀池、ACTIFLO微砂加重絮凝高效沉淀工艺和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三种高效沉淀的工艺,对这三种工艺的特点及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硝酸磷肥联产沉淀碳酸钙的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及在橡胶上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产品进行了成本概算。  相似文献   

12.
稻麦草蒸煮废液的酸沉淀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麦草蒸煮废液在不同pH下的酸沉淀特性(沉淀物的组成及清液的COD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分级沉淀的木质素进行了应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pH是影响酸沉淀过程的主要因素,pH≥6时,仅有极少量的木质素被沉淀,沉淀物主要为灰分:采取分级沉淀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度较高、性能良好的木质素产品。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晶界沉淀的形貌和化学组成,发现高温加热时生成富Ti 的厚片状晶界沉淀(MC);以后的低温加热时生成 Mo含量较高的薄片状晶界沉淀。不同冷却速度条件下的晶界沉淀(M_7C_3)的Cr 含量不同,加热后的冷却过程中,较低温度下析出的晶界沉淀(M_(23)C_6)中的Cr,Mn 含量较高。结果表明:溶质原子的错配度、点阵溶解度及沉淀温度对晶界沉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摩擦产生沉淀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固体表面对晶核形成的催化作用。提出了边界层对核的阻滞作用,进而指出摩擦消除了边界层,保证和加速了固体表面的成核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对黄河某处给水工程沉淀设备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第一部分结果。内容除介绍静水自然沉淀的原始条件、试验方法的特点及提供沉淀他设计的具体数据外,并对下列几个基本问题作了讨论: (1)不同水温的沉淀试验结果的比较; (2)颗粒分析所得泥沙的粒度与在沉淀试验过程中计算所得粒度的差异; (3)模拟含泥浑水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乙醇-水介质中氟-铝配合-沉淀电位滴定体系进行了研究。用该体系进行铝的配合-沉淀电位滴定,电位突跃明显,有确定的氟/铝计量比6:1,并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准确度。在研究涉及的化学平衡中,测定了氟-铝各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计算了沉淀的溶度积。在研究pH对平衡的影响中,测定了F~-离子在水中及在不同浓度的乙醇介质中的加质子常数。通过标准回收及标样分析,对该体系用于氟-铝电位滴定的可行性进行了方法检验,其回收率达100±0.6%。对标准试样分析的相对误差小于1%。并进行了试样分析,与其他方法对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在沉淀期间进水的可行性和进水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沉淀期间进水对上清液(即出水)未造成明显扰动,因而是可行的.而且,沉淀期间进水所产生的效应与生物选择器的作用类似,即有助于磷的释放,将污泥层中的NO-3—N还原,抑制丝状膨胀.  相似文献   

18.
水垢是反渗透过程中最普遍的膜污染。由于水不断透过膜,使膜的进水中的那些微溶盐在浓水中超过其溶度积而在膜表面沉淀析出导致水垢的产生,有时甚至在系统的管路内部也会发生,进而严重影响反渗透脱盐率、回收率等重要指标。水垢是反渗透过程中最普遍的膜污染。碳酸钙沉淀作为反渗透最普遍的垢型,对其进行判断及防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强 《科技信息》2010,(24):I0317-I0317
目的:探讨50%硫酸镁溶液灭菌后沉淀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对传统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采用趁热过滤分装,灭菌的办法,使用不同容器配置,并用长期实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配置容器的质地,原料中及外源加入的铁盐,灭菌温度的高低均对沉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加入金属络合物,减少铁盐的来源,使用非铁器容器配制,使用100℃流通蒸汽灭菌可以有效防止沉淀产生。由此配制的50%硫酸镁溶液稳定性好,室温储存的12个月内,3批样品的外观,性状,含量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实验、理论测算,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黑色沉淀的条件、组成,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