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要求,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现实,从实践上深刻证明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关键在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为例,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其国民经济的42部门,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中的完全关联度分析法、方差系数分析法,并通过分析短缺部门(创新点),确定其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再结合重庆市目前的战略地位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投资对象.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了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绘制了1995~2004年10年间GDP增长曲线图.结果表明,一次特大型或偏大型洪水对湖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运用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模型计算出洪水灾害损失值,并绘制洪水灾害损失增长曲线图和洪水灾害损失与GDP比值曲线图,经分析得出防洪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相对经济损失,而且当防洪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洪水灾害绝对经济损失也可能得到控制.然后,运用皮尔曲线得出典型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以数据-信息-研判-方案(Data-Information-Intelligence-Solution,DIIS)理论方法为框架,基于各国不同行业间商品流动数据和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经济内循环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内循环程度由2008年的74.4%上升至2015年的83%;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能源生产产品的开采、电气设备等几个行业是我国经济内循环的关键堵点,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机会.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经济实现高质量双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带和都市圈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人口与经济能否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口与经济协调度进行评价和分析,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并不协调,区域差异明显,除了大连是中度协调发展以外,其他地区都不协调。大连的人口与经济协调度单独聚为第一类,是整个辽宁沿海经济带中人口与经济发展较为协调的地区;丹东、锦州、营口、葫芦岛聚类为第二类,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类;盘锦聚类为第三类,属于极度失调衰退类。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部地区已经进入到一个深化改革的新发展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历史起点.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部地区社会发展呈现出过渡性的新常态特征: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但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虽整体提高,但仍存在轻度失调现象;社会发展能力较低,尚处于"低福祉增长"阶段;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集中连片分布,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区域;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由生存型福祉向发展型福祉转变;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由"社会管理"向"社会发展治理"转变.为此,中部地区要以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共进,创新中部地区社会发展治理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成果向居民福祉转换.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在我国农业经济还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种农业剩余劳动力超常规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指出,这种转移带来了社会、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致使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都受到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应立足于农业内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有力地支持了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西藏落后的生产条件和不完善的市场机制降低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成为影响当前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文章提出了西藏财政在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不断创新财政服务、变不利为有利,支持社会经济的再次跨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郑旭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5):113-116
高速公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阐述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高速公路的经济特性,分析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必要性,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杭州模式是由政府总结和倡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杭州模式的主要特征:一是民外合璧和以民引外,二是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三是创业精神和文化经济。杭州模式的价值在于,它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模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驱动模式,还是生态现代化的模式。在“综合现代化”的背景下,杭州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应秉持和谐的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特色小镇是源于浙江的一种全新经济形态。鉴于浙江省的成功经验,本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浙江省77个省级特色小镇(有些小镇可能降级了)的网络位置特征。采用特色小镇间用共有的主导产业建立联系进行模型构建。通过计算整体社会网络密度和度数中心度、紧密中心度和间距中心度指标来分析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发现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存在整体网络密度偏低、小镇产业布局趋同、信息经济产业等重点产业的中心度较低等特征。针对这些现象文章结尾针对性提出小镇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主导产业的选择较多地侧重于经济标准和指标,对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以传统经济标准和指标为基础,构建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及废物利用率、水资源消耗量、煤炭资源消耗量等指标,以及反映促进社会进步情况的社会进步标准和吸纳就业人数比、人均收入占区域所有产业人均收入比等指标,体现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三方面的要求,并利用AHP方法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对陕西省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煤炭价格对我国经济微观部门的影响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行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对其下游相关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很强的关联效应。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根据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煤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分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煤价变动的反应。结果表明:耗煤占前10位的部门以工业部门为主,煤价上涨对个别行业影响显著。总体来说,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促使社会成本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工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浅议电力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其发展应当与国家的经济建设相协调。传统上,电力工业投资规模巨大,因此合理地进行电力系统规划可以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重点分析了电力系统规划(包括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借鉴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对我国1995年-2010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以经济发展度为横坐标,社会发展度为纵坐标,画出各年份于坐标系内对应的点,以每相邻两年所对应点与坐标系45°线所围成面积表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刻画出15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状况。经过分析发现,1998年以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较为落后但较为协调;1998年-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逐年降低;2007年-2009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减缓,社会发展较快,经济社会协调度大幅提升;2009年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回升,总体趋势上,社会发展仍然滞后。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的公共事业,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即人类生活方式、生产行为等影响人群健康的卫生与健康问题,都属于公共卫生的范畴。为确保公共卫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健康的各类决定因素,基于这些关系,通过政府和社会有组织的行动,建立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促进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是贯穿公共卫生治理始终的理念。本文分析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与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回顾“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发展,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合国际经验和做法,提出促进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部门,对规范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82年宪法的修正,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份中私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提高至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法律地位,这一深刻的变革将促使不同经济成份之间以及同一经济成份不同经营者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从而使得我国传统民事主体范围已被突破,而必然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关系的理论假说及其扩展,分析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关系,并提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与经济转型的良性互动发展的基本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因生产及其他经济实体地理位置集中化的集聚过程,确定了区域面积集聚过程的主要目标.重点论述了在现代条件下聚集的关键标准,如人口超过10万人的"核心城市"的出现;分析了来自俄罗斯联邦从1989年到2012年的城市、城乡定居点的数据,包括在这些区域的人口的数据;给出了区域经济的空间转换特征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山东省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山东省2010年17地市相关数据,选取经济和社会两个系统共30项基本指标,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系统的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山东省17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得出以下结论:山东省经济社会协调水平较低,在空间上存在由东向西明显的梯度性格局,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了山东省17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偏低.最后从协调发展类型的角度提出山东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