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恒星不永恒     
陈英 《科学世界》2005,(4):76-89
忽然间,一场大规模的爆炸照亮了宇宙的一角。这可能意味这一颗恒星生命的结束,然而,恒星的生命是怎么开始的呢?那些不爆炸的恒星是怎样消逝的?黑洞是怎样形成的?脉冲星、白矮星、变星、双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本文,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并详细介绍这些苍穹中迷人的“钻石”。  相似文献   

2.
近日美国天文学家声称,行星形成发生在与原先通常认为有些不同的条件下,这一结论建立在对正在形成恒星及其周围气体云团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天文学家借助于“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在红外线波段对这些正在形成的恒星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3.
谁说美丽的烟火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看到?在宇宙中某些地方,随时都在上演着一场场美丽的“烟火秀”,这些“表演”绚丽夺目、震撼宇宙,绝对让你过目不忘! 第1场“烟火秀”:超新星爆炸 没错,光芒方丈的恒星也有衰老的一天。当它进入晚年后,内核的能量会逐渐耗尽,很快,它便没有足够大的力气来支撑自己巨大的“身体”了。于是在某一天,恒星会突然发生爆炸,甩掉一部分已经衰老的外壳。  相似文献   

4.
正NGC 3199是位于船底座方向,离我们约12000光年远的明亮宇宙云。在这张窄波段假色影像里,这团星云涵盖约75光年的区域。虽然深空影像指出它具有接近完整的气泡结构,不过它的上缘远亮于其他区域。星云的中心附近,有颗会发出强烈恒星风的炽热短寿命沃夫-瑞叶型恒星。当沃夫-瑞叶型恒星的强烈恒星风扫及周围的星际物质时,往往会造就外观饶有趣味的星云。在上面这个案例里,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12,(6):56-56
科学家通过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我们银河系周围存在一个巨大“结构”的卫星星系和恒星团,并围绕着银河系运动。如此巨大的结构在理论上将带来与暗物质相关的麻烦。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05,(9):59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斯皮策”望远镜观测到宇宙第一代恒星产生的微弱光芒。宇宙中第一代恒星形成于“大爆炸”后2亿年左右。天文学家一直对这类恒星很感兴趣,因为它们在宇宙形成的漫长道路上发挥了最初始的作用,使银河系充满了促使生命产生的重元素。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生物吗?”、“有没有外星人?”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科学家,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理论上说,宇宙中除了我们人类以外,完全可能存在其他文明生物,而且其文明程度可能比我们还要发达。我们不妨对宇宙略加推算一下:银河系估计有4000亿颗恒星。如每10颗恒星有一颗拥有行星,就会有400亿颗恒星拥有行星。这400亿颗恒星如果各有10颗行星,就会有4000亿颗行星。这当中又有几颗适  相似文献   

8.
恒星要保持相对平衡,必须要有某种压力与引力抗衡,在核心处必须存在某种能量来源。恒星的一生是不断消耗能量的一生,一旦能量消耗殆尽,将演变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从理论上讲,黑洞的中心称为奇点,从量子场论的观点推测,奇点也许是“真实”与“虚无”的连接点,或者说“开关”。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身体就铭刻着宇宙的历史。 研究表明,构成人体的各种元素全都是在恒星中产生出来的。 在恒星中产生的这些元素在发生恒星爆发一类事件时被抛洒到宇宙空间。到了大约46亿年前,散布在宇宙空间的这些元素在空间的某处聚集起来,终于诞生出地球,继而诞生出生命。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章我们主要介绍了“大爆炸宇宙论”,在这第三章,则专门来介绍现代宇宙面临的一个难题,即宇宙中“存在着看不见的什么东西”。宇宙的主角是那些熠熠发光的恒星,这是人们早就习惯了的看法。然而,有种种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中应该还大量存在着某种未知的物质,即“暗物质”。其实,恒星不过是宇宙的次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超新星爆发是宇宙中最壮观的事件之一。多年来,天文学家一直认为.超新星或是由大量单个恒星(第二类超新星)形成,或是由双星系统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邻近恒星(第一类超新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直到不久前,这样继续生存在超新星“蒸汽”中的恒星仍没有发现过,同时公认的理论指出,任何相邻的恒星部不可能在这样的灾变之后继续生存。  相似文献   

12.
恒星大气物理参数的信息对我们研究恒星和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有重要意义。由于多目标光纤光谱仪的发展,人类获取恒星光谱的数量有了极大的增加。但由于这些光谱数量众多,天文学家快速而又精确的提取相应的恒星大气物理参数有很多困难。为此,天文学家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方法提取恒星的大气物理参数。本文总结了目前主要的恒星大气物理参数估计方法,并对以后可能的重点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太阳是一个相对孤独的恒星,在它的周围只有行星而没有其他恒星,但是根据天文学家的观测,宇宙中许多恒星有一个甚至多个伙伴,例如《星球大战》中的行星“塔图因”的天空中就有两个“太阳”,那么生活在拥有两个“太阳”的星球上的感觉究竟如何呢?天文学家将有两个恒星相互绕转的系统称为双星系统。如果两颗恒星间的距离比较遥远,那么彼此绕着...  相似文献   

14.
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天体和现象。这些天体和现象是偶然出现的,抑或是在某些自然定律支配下的必然结果? 科学家通过不断地观测、实验和思考,已经发现了隐藏在宇宙背后的许多“定律”。他们究竟是如何发现这些定律的?恒星和行星乃至宇宙全体究竟要遵循哪些定律?  相似文献   

15.
徐斌 《青年科学》2013,(12):20-22
自从1992年第一颗围绕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发现后,天文学家们已陆续确认了超过800个地球的“同类”。那么,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呢?现有的技术手段可谓各有利弊,美国太空网日专门针对科学家找寻系外行星时主要采用的7种技术方法,逐一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一本长篇巨著.作者从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星空论述了恒星、恒星群、星云、星系、球状星团、行星、开放星团、银河及其亮星星云。书中生动地描述了这些可见天体,介绍了如何找到它们,讲解了它们在银河系旋臂结构中的位置,论述了用双筒望远镜和大视场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的令人惊奇的许多星系的事件,以及这些事件与我们的关系。书中收集了近100幅彩色和黑白照片,读者通过这些照片可以漫步在银河际空间。  相似文献   

17.
1.今年5月,欧洲航天局成功发射目前世界最大远红外线望远镜——“赫歇尔”太空望远镜。以“赫歇尔”命名,正是为了纪念大天文学家、恒星天文学之父威廉·赫歇尔。  相似文献   

18.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13):76-77
<正>中国科学家实现人类首次大质量恒星死亡瞬间天文现象全过程记录6月9日,中国科学家实现人类首次大质量恒星死亡瞬间天文现象全过程记录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科学杂志《科学》。据了解,一颗质量是太阳20余倍的“超级太阳”恒星,在约20亿年前其核聚变燃料燃烧殆尽,在坍缩的瞬间引发了巨大的爆炸火球,产生了一个持续几百秒的巨大“宇宙烟花”伽马射线暴。火球与星际物质碰撞产生的大量万亿电子伏特高能伽马光子穿过茫茫宇宙,  相似文献   

19.
英国天文学家已经找到了可靠的证据证明与我们相邻的一棵恒星有类似地球的行星群围绕其运行,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与我们太阳系最相似的一个星系,这颗恒星就是“织女一”(天琴座a星)。  相似文献   

20.
《前沿科学》2013,(3):90-90
这些一闪一闪的恒星光是科学家对恒星调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