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9):80-80
7月28日,光明日报报道,北京协和医院在一位艾滋病患者眼部前房水中检测出HIV-1病毒。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房水中发现HIV(艾滋病病毒)。这一发现提示。当艾滋病患者血浆中HIV检测呈阴性时,患者房水中仍可有HIV存在,抗HIV治疗仍然不能中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湘潭市无偿献血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湘潭市共检测53969名献血者,采用ELISA检测献血者的抗-HIV和抗-TP,梅毒螺旋体还增加TRUST的检测,确定HIV和TP在湘潭市献血人群中的感染率。结果所有献血人员中没有检测到HIV感染,TP的感染率年平均为0.43%。ELISA与TRUST检测抗-TP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ELISA敏感性高于TRUST。结论湘潭市献血人员中未发现HIV感染者,但梅毒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提示本站应着重加强梅毒螺旋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广西科学》2011,(1):55-55
艾滋病病毒(HIV)存在潜藏机制可以长期潜伏在细胞中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已上市的抗HIV药物均不能选择性地杀伤感染细胞而根除病毒。核糖体失活蛋白(RIP)具有RNA N-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含量测定提供一种定量的方法。方法 以HIV-Ⅰ型感染小鼠,用竞争性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C-PCR)和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HIV含量。结果 用QC-PCR方法测定HIV含量简单、快速、准确而且无污染。结论 QC-PCR可作为HIV DNA测定的新方法,是AIDS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愈后判断的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5.
Q&A     
包春莹 《科学世界》2014,(1):102-103
Q: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体液和母婴传播,那第一个艾滋病患者是如何感染的? A:现在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起源于感染非洲狒狒(chimpanzee)和黑猩猩(gorillas)的类人猿免疫缺陷病毒SIV(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相似文献   

6.
最新研究发现,开发艾滋病病毒(HIV)疫苗可能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因为HIV不仅会对抗病毒药产生抗性,而且会进化产生规避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相关论文2月2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微量营养素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体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2名HIV感染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复合微量营养素片,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分别进行体格测量和免疫状态测定。结果 两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和男女性别比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前两组受试者体内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和IgA、IgG、IgM、C3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后试验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和IgA、IgG、IgM、C3水平均明显高于研究前和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与研究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补充微量营养素能改善HIV感染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实验室检测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及其质量保证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验收批准3707个筛查实验室,53个确证实验室,已经开展的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包括血清学和免疫学检测,病毒学检测能力的验证将于2005年启动。目前艾滋病实验室使用的常规检测技术包括HIV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和CD4细胞计数。正在研究和评价的新策略、新技术包括:确认试验替代策略、抗原检测、多亚型新感染酶联检测技术(BED-EIA)、滤纸于血片检测HIV抗体及核酸技术、集合RT-PCR方法等。这些研究工作紧跟国际步伐、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14种HIV抑制剂的4H-甲基咪唑苯二氮(TIBO)的分子性质。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减少了子变量的个数,从而使这些变量能有效地对抗HIV活性的4H-甲基咪唑苯二氮TIBO衍生物进行分类。主成分分析法表明,EH OMO、μ、LogP、Q A、QB和MR参数能够有效地把所研究的药物分为活性强的抗HIV病毒药物和活性弱的抗HIV病毒药物。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类似。为了检验结论是否正确,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分层聚类分析法对其他4个抗HIV活性的合成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其中3个被认为是活性强的抗HIV病毒药物,这与临床试验结果一致。主成分分析法和分层聚类分析法为新的抗HIV病毒的TIBO药物的分类提供了一个可信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甘肃省3名感染HIV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探讨感染HIV儿童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CD4~+T淋巴细胞计数按照美国BD公司FACS Calibur四色流式细胞仪和相应试剂说明书进行,HIV-1病毒载量按照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NucliSens easyQ HIV-1 v1.1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 3名感染HIV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在目前中国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标准(350个/μL)以上,而HIV-1病毒载量治疗前平均在10~5IU/mL左右。其中两名儿童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3个月后,HIV-1病毒载量降至10~2IU/mL左右。未开展治疗的儿童其HIV-1病毒载量仍维持在10~5IU/mL。结论儿童一旦感染HIV,应尽早诊断和及时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俊 《科技潮》2011,(9):22-25
艾滋病(AIDS),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为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杀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患者失去防御能力,最终死于机会性感染。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至今,全世界超过3300万人感染HIV。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相似文献   

12.
2004-2007年塘沽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海涵 《天津科技》2009,36(5):116-117
采用国产、进口两种试剂,用ELISA方法对天津市塘沽区2004-2007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抗-HIV检测,了解塘沽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证实了目前无偿献血的检测方法敏感度较高,血液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相似文献   

13.
马铃 《大自然》2012,(3):40-42
艾滋,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引起艾滋病等相关疾病的病毒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它是一种以RNA(核糖核酸)为遗传物质的慢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IL-32)抑制HIV病毒复制的机制.方法:利用荧光色素酶活性测定筛选抑制HIV复制最显著的IL-32亚型,通过构建HIV的LTR系列截断质粒和TAR茎环结构的系列点突变质粒,确定IL-32抑制HIV复制作用的位点.结果:在Hela、Jurkat、293T三个细胞系中,IL-32γ和IL-32ε两种亚型对HIV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在Hela细胞系中证实IL-32可通过抑制HIV 5'-LTR的活性抑制HIV复制,确定TAR形成的茎环结构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32与TAR结构相互作用的位点定位在TAR的环状和半环状处.结论:IL-32能抑制HIV复制,可作为HIV治疗的潜在手段.  相似文献   

15.
番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基因RNA干涉及其抗病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余洋  漆梅芳  叶志彪  李汉霞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5):2008514-2008522
植物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eIF4E在参与植物病毒互作,影响病毒在寄主中复制和侵染过程.文中通过RNA干涉调控番茄eIF4E表达,鉴定eIF4E在植物病毒互作中的作用.根据数据库假设性一致序列(TC171564,TC170275)分别克隆了番茄“中蔬五号”SleIF4E基因及其异构体基因SleIF(iso)4E.构建了SleIF4ERNAi抑制表达载体pSL4D,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入番茄品种“中蔬五号”基因组.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目标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通过半定量RT-PCR对转基因番茄进行eIF4E表达分析,表明pSL4D转化番茄中eIF4E得到不同程度抑制.转基因植株分别接种PVY和CMV两种病毒,病毒ELISA测定和病毒RNA积累量分析表明,pSL4D转化植株相对于对照组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病毒抗性,番茄eIF4E参与PVY的复制或侵染寄主过程.就不同病毒而言,RNAi对PVY抗性的调控效果比CMV调控效果好,抑制PIF4E表达可提高植物对PVY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16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我院16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AIDS)职业暴露发生的类型、经过、危险程度及暴露后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暴露后实施预防措施及进行防护的方法。方法:结合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我院16例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职业暴露人员在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经过暴露后预防措施(PEP)的实施,进行4年6个月的临床医学观察后,未发现一例感染。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极易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防护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Nef PKA磷酸化位点对HIV复制的影响。方法:在全长HIVNL4-3中,通过将Nef Ser9突变为丙氨酸,构建一个单突变HIV DNA。接着用野生型HIV或单突变型HIV产生病毒,然后用病毒去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结果:与亲代病毒比较,单突变Ser9为丙氨酸的病毒下调了HIV在静息PBMC中的复制。结论 :该突变在消除静息原代细胞中Nef对HIV复制的影响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PKA对Nef磷酸化是静息细胞中病毒生命周期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得到近三年来某市娱乐场所中性工作者(女)总数、HIV/AIDS总数等资料数据,用传染病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HIV/AIDS动力学模型,用Mathematic软件模拟得到了目标人群(为该市娱乐场所涉性活动人群)总数曲线,用MATLAB数学软件求得解曲线,预测出目标人群中以后10年HIV/AIDS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机体的营养状况对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免疫力的高低对AIDS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徽省自2006年至今,在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和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的支持与帮助下,已在多个县开展了“养鸡康体”、“种豆康体”项目。本研究对185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营养宣教,旨在探讨提高其营养健康意识,改善膳食行为.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生存质量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可通过多途径影响CD4+T细胞的应答,增强CD8+T细胞介导的抗HIV/SIV作用,具有潜在的抗HIV/SIV的临床应用前景。血清IL-21水平测定有望作为确定HIV感染者AIDS病程以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反应的重要免疫学参数。近年来关于IL-21免疫调节HIV/SIV感染者T淋巴细胞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