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触角     
<正>谁剥掉了火星的大气层?火星称得上是与地球最接近的"兄弟",比如它和地球一样为大气层所笼罩。但现在火星基准面的大气压力只有600帕,还不到地球的1%。火星的大气为何如此稀薄?2013年11月8日,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了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MAVEN)探测器。MAVEN探测器于2014年9月22日到达火星  相似文献   

2.
火星变地球?自从“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以来,科学家们就在讨论如何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一部分科学家说,只要火星上有了稠密、温暧的大气层,火星土壤中的冰就会融化,那么人类就可以  相似文献   

3.
<正>"地面指挥,我们好像有麻烦了!""这里的地形和大气状况有些复杂,我们该怎样降落在这鬼地方?""喂!地面指挥,快回话!怎么不回话……见鬼,我忘了这里是火星!"虽然人类正雄心勃勃地筹划着登陆火星,但登陆火星的确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距离地球太远,无法实现即时通信——这仅仅算是个小麻烦;更让人头疼的是——它那"中不溜"的大气,让航天器选择登陆方式时很为难啊!"中不溜"火星大气所谓"中不溜",指的是火星既不像月球那样没有大气层,也不像地球或者金星那样有着浓厚的大气层。  相似文献   

4.
<正>极其稀薄的大气层是火星不适宜生命生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火星怎么会弄丢自己的大气层呢?近日,NASA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MAVEN)似乎找到了答案:原来,火星拥有一条"隐形"的磁尾,因与太阳风作用而发生扭曲。而这一过程很可能令这颗红色星变成了冰冷的荒漠。"火星的磁尾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MAVEN项目的科学家Gina Di Braccio解释道,"它与金星的磁尾不同,因为金星本身没有磁场;和地球的磁尾也不同,因为地球拥有活跃的磁场。它像是这两种情况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宇航局的杰瑞德教授表示塞丁泉彗星很可能带走了火星的上层大气,就像一场强烈的太阳风暴那般。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颗近距离飞掠火星的彗星对其造成了严重破坏,科学家认为这颗小彗星磁场极强,甚至临时和火星的磁场相互作用了几个小时,很可能还吹走了火星部分高层大气层,这也是火星大气丢失的一个可能性原因,科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6.
正火星上打印3D冰屋在茫茫火星,建起什么样的建筑最适合人类居住?在NASA最近的3D打印栖息地设计赛中,"火星冰屋"脱颖而出!设计者的思路:火星冰屋采用透明冰块进行3D打印,内部有膨胀膜将房屋外部和火星大气层隔开,成为宇航员的"后院",进出时必须佩戴氧气面罩,还有厨房、垂直温室、图书室供人使用,甚至还能成为夜里的荧光灯塔。  相似文献   

7.
时事概览     
美“勇气”号登陆火星经历近7个月约5亿公里的太空飞行,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穿越火星大气层后,于北京时间1月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这是在日本“希望”号探测器登陆失败、欧洲“猎兔犬2”号登陆器登上火星至今下落不明的背景下完成的,因而意义尤为重大,也再次点燃起人类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激情。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或许存在支持生命的条件。探索火星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认识,长远看,对寻找地球之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也不无裨益。但火星探测以难度大、失败率高而…  相似文献   

8.
《奇闻怪事》2012,(9):12-13
橙红色,围绕在火山口、山巅山丘和峡谷中的,是无处不在的橙红色,甚至悬浮于大气层中的尘埃也是橙红色。火星就是一个红色的星球,它干燥而寒冷,放眼望去都是大大小小的岩石,似乎宣告着它就是一个矿物的世界。有一个问题总在困扰着人类火星上是否曾经有过生命的出现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甚至是病毒?也许这一切的确曾经发生过在火星演化的早期阶段,红色星球上也有过山川、河流、云彩、雨雪  相似文献   

9.
针对全球大气层臭氧密度,首先利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南极地区臭氧空洞面积的历史状况与发展趋势,其次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分析了南极地区臭氧密度变化趋势,最后基于以上两点分析,运用回归模型对全球臭氧平均密度的历史情况与未来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到大气层臭氧密度的具体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地时间3月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其发射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传回的火星南极图像和数据表明,火星上有大量的冰。这一惊人消息意味着:有冰就有水,有水就证明火星上可能有生命或者曾经有过生命。图片中深蓝色部分显示,火星南极地表土壤富含氢元素,高能中子密度低。  相似文献   

11.
火星——和地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是距太阳由近及远的第四颗行星,它和太阳的距离平均22794万公里,比地球远1/2,它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也只有地球的一半多一些,火星赤道直径为地球的55%,质量只有地球的11%,密度为水的5.9倍。火星公转周期为687个地球日或668个火星日,自转周期比地球长37分钟。火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地球重力的作用以及不同高度大气温度不同的影响,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的气体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层的折射率随高度增加变小,造成太阳光线在其中传播的轨迹是曲线而不是直线。现在我们研究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本文,应用气体分子运动论,讨论太阳系中行星大气的寿命问题。行星表面大气密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重力作用下,大气密度在接近行星表面处最大,并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大气最外层,则不断地有大气分子逃离行星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实际上,能够逃离行星进入大气层以外空间的分子,其速度必须超过第  相似文献   

14.
许汉奎 《大自然》2011,(6):53-55
陨石是陨星从宇宙空间穿过地球大气层后落到地面的残体。由于数量稀少,陨石常常被视为无价之宝,尤其是来自类地行星和月球的陨石。例如在纽约一家拍卖行,一块重仅0.28克的火星陨石竟拍出4600美元的高价,比黄金贵1500倍;而澳大利亚的一块月球陨石竟然卖到每克拉2万美元,令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5.
谈起世界气候日渐变暖,大概很多人都会想到“温室效应”这个词。不过,切不要以为“温室效应”只使气候变得异常。所谓“温室效应”,简单形象地说就是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与水份象棉被一样裹住地球,使地球上的热量不致散发到外空。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就会象火星一样冷得没法住人了。随着20世纪世界工业化的日益发展,大气层中的各种废气(主要是工厂和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越积越多,地球的“棉被”越来越厚实,人们这才将“温室效应”与世界气候  相似文献   

16.
前言高温高压是研究地球和天体演化的重要状态参数,因为地球和许多星体内部具有很高的压力和温度。空间科学的发展获得了木星、金星、火星及月球的大量资料,表明这些行星内部是超高压世界。木星的中心压力为140兆巴,温度为3000°K。土星也差不多处于相同的压力下。水星、火星和金星都分异出幔和核。水星和火星还具有金属核。地球的中心压力为3.89兆巴,温度约为5000℃。空间探测还获得了地球外空场存在有磁层和地冕,这些都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资料。对地球整体来讲,它应当包括磁层、电离层、大气层、水圈及固体地球——地壳、地幔和地  相似文献   

17.
漫话核冬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苏、欧签灯了议定书,合作研究"核冬天"理论。1982年,联邦德国科学家保罗·克鲁兹和美国科学家约翰·伯克斯,在瑞典的环境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了核战争引起的烟雾对地球大气层可能造成的危害。起初这篇文章并未引起人们注意,但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博士却受到了启示。他长期从事火星尘暴观测工作。也许是由  相似文献   

18.
火星探测研究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很多方面的特征与地球相似.有观点认为,火星是地球的未来,即地球经过长期演化,其内部机构、地表和空间环境可能会变成火星现在的状况.因而在与地球比较的基础上,开展火星探测和研究,不仅对于探索火星及其空间的奥秘,而且对于认识地球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空间飞行器所取得的有关火星的探测结果(包括火星内部结构和火星表面、火星大气、火星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太阳风与火星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和概述,内容涉及火星内部化学成分、火星岩石中的元素、火星表面地形和尘暴,火星大气的光化学过程、火星大气的季节变化和大气中的同位素,火星上过去全球尺度的磁场和现在的局域强磁场观测,火星全球尺度偶极磁场的可能反转,太阳风与火星电离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感应型磁层等科学问题.结合目前火星探测和研究的现状,对火星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意义进行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9.
文化播报     
英国媒体近日公布了火星探测器拍摄到的一些火星表面图片。由于火星上空气稀薄没有真正意义上流动的水流和生存的植被因此,对于地球来说很重要的风化和侵蚀过程在火星上的表现形式也完全不同。在火星英国媒体公布火星美景  相似文献   

20.
A:要想在这些天外来客的身上找到活的生命体,希望微乎其微。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有人声称,NASA在来自火星的陨石上找到了活的微生物,没过多长时间这个骗局就被拆穿了。因为,在进入大气层时,陨石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可怕的高温。2008年,法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把2厘米厚的沉积岩贴在联盟号飞船的返回舱上,在岩石和飞船之间则搭乘了地球上最能抵抗极端环境的蓝细菌,虽然有2厘米厚的岩层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