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强化农业基础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高度,论述了推进“科技兴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并指出:“科技兴农”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增加投入、稳定队伍是“科技兴农”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根据汉中盆地降水、径流资料,研究盆地水资源及其特征。结合自然条件和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小麦等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径流量和耗水量,并计算出不同水平年作物生育期的水分盈亏。针对农业用水问题,提出了兴修蓄水工程,改造旧工程,加强渠道防渗,建立节水农业,完善节水灌溉制度,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灌溉管理,实行多水联用、一水多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创新机制、形成产业是三项工程实施的重要内容。中心在引进和研发新品、推广优质丰产技术的同时,聚焦市场,加大种苗基地建设和种苗推广力度。2000年,中心结合三项工程实施,大胆创新机制,在驻地附近渡村镇承包了50亩土地建立了股份制种苗基地,采用产业化模式,市场化运作。这一机制不仅筹集了建设资金,而且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取得了当年投资、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和内容、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等角度,论述了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比较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及其产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节水农业工程的实施会对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方法,定量分析节水农业综合效益,有利于规模化节水农业发展。基于生态经济学能值理论,分析了节水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正负效益的构成,以能值作为统一的度量尺度,提出了节水农业综合效益的量化方法。以河套灌区沈乌灌域2016年节水改造工程为例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沈乌灌域节水农业综合效益为10.67亿元,其中生态环境效益比重最大,达到了79.8%,经济效益比重为20.0%,社会效益比重为0.2%。节水农业对于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节水农业在取得正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效益,综合来看节水农业是正效益大于负效益。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为量化节水农业综合效益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长远大计.但生态环境恶化;科技能力低弱,生产方式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农村市场体系建立不完善;农业资源立法不健全及管理脱节等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主要是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管理,加快科技兴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制定和完善农业保护政策,建立良好的农村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7.
戴晨 《今日科技》2003,(12):23-23
台州市路桥区委区政府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认真制定和实施现代化建设规划,积极出台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效益农业基地,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政策,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采用引进、示范、推广及技术研发等多种方式,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目前已建成区级科技农业园区9个,组建了农业技术研发机构若干个。建成枇杷、杨梅、瓜蔬、食用菌、养殖、优质米等各类  相似文献   

8.
日前,江苏省优良品种培育工程正式启动实施。该工程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发展高效农业为中心,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业新品种的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实施各类科技计划,整合各类育种科技资源,进行联合协作攻关,大力培育种子种苗产业,全面提高江苏自主开发农业新品种的能力和优良品种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9.
杨铭 《河南科学》1999,17(3):343-346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根本措施是科技兴农,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运清 《河东学刊》1999,17(1):72-74
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就必须为科技兴农创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制定相关的农业政策,使之向良性方向发展。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还不够完善,农业科技体制亟等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太原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大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引进种养业优良品种,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实施“沃土工程”“种子工程”“双千创优工程”等农业综合配套技术,耕地质量整体上明显提高,完成了全市粮食作物品种的第七次更新换代,品种优良率达到90.0%以上,其中小麦、玉米、高梁优种率达到100.0%。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工程对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分析了农业工程各分支的不同贡献,并结合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约束条件,提出了我国农业工程发展的重点方向。农业工程各分支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分别体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农业水土工程保障水土资源安全;土地整理工程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实施集约化生产,不与粮争地;农村能源与环境工程减轻环境污染;农产品加工工程减少粮食损耗、种子加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工程科技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综合协同左右,其重点研究方向为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推进种业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工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粮食安全是综合性工程,统筹实施农业工程技术,可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替代农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现代石油农业带来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各国提出多种替代农业模式,探索新的农业发展途径.第一次替代尝试侧重于单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针对第一次替代的不足,又提出环境、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农业.中国的生态农业(CEA)是可持续农业的一种典型模式.在生态农业实际操作实施过程中,不必完全拘泥于一般的生态农业概念,即叶谦吉等学者定义的生态农业,而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生态农业,从发挥当地优势的角度出发,以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的协调为目标,开展种类多样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4.
王平 《杭州科技》1996,17(3):10-11
1.任务及目标 依据市委、市府提出的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和“科技兴农”的战略部署,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及农业科技的实际情况,“九五”期间杭州市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兴农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努力解决我市生产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改造传统农业,促进本市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慈溪市紧紧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这一目标,广泛开展科技兴农和科技进步活动,使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积极实施科研项目,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近几年采,慈溪市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广泛开展农业科研活动,积极组织科技攻关,使农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并积极实施科研项目,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据统计,1992年-2000年;全市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研项目107项。其中,围绕果蔬这一优势产业的科研活动 44项,占 41%;…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市围绕加快推进全市科技兴农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硬件,狠抓科技推广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推手,促进农业向市场化迈进,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呈现出崭新局面,全市农业正以种养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种、养、加和流通协调共进的现代农业过渡,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两个趋向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商品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效益农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客观必然性,从理论上对效益农业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效益农业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遵义科技》2009,37(5):31-32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主要载体,也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必须通过推广环节,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使之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农业科技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科技兴农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必然性和现代科技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关系及在新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业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农业生物技术也成为生物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业生物技术,且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可以解决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促进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可以三方面来加快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最终推动农业大跨步的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