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利用冶炼渣回收铁及生产微晶玻璃建材制品的实验室研究. 探讨了不同原料配比时渣铁分离的效果. 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确定了微晶玻璃试样的物相组成及性能特征. 提出了可供工业实验的原料配比及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富锰渣冶炼AlMnSi系列合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首先利用我国南方某厂的富锰渣,在25kVA单相直流矿热炉中,用电热法冶炼高硅硅锰合金,采用低碱度渣、渣中配加少量的MgO等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合金中的锰与硅的含量。再用实验得到的高硅硅锰合金,配加适量废铝在感应炉内熔炼AlMnSi合金,通过半工业性试验得到了优化高硅硅锰合金和AlMnSi系列合金。该系列合金可广泛用于炼钢复合脉氧剂和合金添加剂,且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金川镍闪速熔炼渣的物相与铜镍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方法,研究金川镍内速熔炼水淬渣的主要物相组成和有价金属铜、镍在炉渣中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水淬渣的主要结晶物相为铁镁橄榄石,结晶相之间由玻璃相填充,细小的铜镍铁硫化物以星散状分布于炉渣中,有价金属铜、镍主要以硫化物形态存在于炉渣中,还有部分存在于铁镁橄榄石相中。 相似文献
4.
利用本课题组提出的钛白废酸无焙烧加压浸出钒渣提钒的新技术,以P204为萃取剂从废酸浸出钒渣的浸出液中进行了提钒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亚硫酸钠为浸出液预处理还原剂,将浸出液中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从而防止三价铁的共萃;常温条件下,当浸出液初始p H=2.5、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3,震荡时间为4 min时,采用有机相组成为20%P204及10%TBP协同萃取体系,钒的萃取率可达98.61%以上,钒铁的分离系数可达135.3. 相似文献
5.
用多元回归和Butler方程分别计算了金川镍闪速炉熔炼渣和冰镍的表面张力.运用Girifalco-Good方程,计算了金川镍闪速炉熔炼渣与冰镍间的界面张力,分析了界面张力与炉渣成分、表面张力及温度的关系.提出了改进金川镍闪速炉冶炼工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利用二元钠盐(NaOH-Na2CO3)对钒渣进行焙烧,并分析了相关动力学参数对焙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元钠盐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NaOH与Na2CO3质量比对渣中钒、铬的浸出率影响重大;焙烧过程中,Fe3O4被氧化为Fe2O3,V2O5和Cr2O3分别被氧化为β钒酸钠型结构的Na3VO4与正交晶系结构的Na2CrO4;最佳焙烧条件下,NaOH与 Na2CO3质量比为1.5∶1,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60min,此时钒与铬的浸出率分别为98.66%与83.57%;浸出尾渣的主要金属元素为Fe. 相似文献
7.
采用钙化焙烧方式处理转炉钒渣以提高钒的浸出率,考察了焙烧参数(渣样粒度,升温速率,焙烧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配钙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根据钒渣氧化的TG-DSC曲线对钒渣氧化变温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升温速率可提高钒氧化率,保温温度高于600℃时钒浸出率迅速增加.在钒渣粒径48~75μm,外配钙m(CaO)/m(V2O5)为042,升温速率2℃·min-1,保温温度850℃,保温时间150min的条件下,钒浸出率达9331%.钒尖晶石氧化过程受三级化学反应控制,升温速率为5和10℃·min-1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6765,25603kJ·mol-1.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热处理方法研究了ZG25钢中网状珠光体的形成规律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钢经900~950℃退火处理后,珠光体易形成网状·过高或过低温度退火,以及在所有试验温度下正火,珠光体均不易形成网状·电子探针分析证实,这种网状珠光体的形成是锰偏析所致·ZG25钢中珠光体呈网状分布时,钢的强度、韧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几种钢渣处理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阐述了国内外钢渣再利用技术的发展动态,同时指出了钢渣粒化及热回收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0.
11.
31Si2MnCrMoVE钢是用于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超高强度钢.鉴于国内31Si2MnCrMoVE钢的生产现状及装备条件,提出了一种冶炼工艺,即“电弧炉偏心炉底出钢、钢包精炼、真空脱气和电渣重熔”.对于采用新冶炼工艺生产的31Si2MnCrMoVE钢,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化学成分、常规力学性能、延性断裂韧度以及表面裂纹断裂韧度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表明该工艺可行.从而使该钢种在没有双真空冶炼设备的情况下得以生产,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