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植物群落数量分类方法研究植被和土壤恢复状况,利用烘干法、环刀法、电位法、凯氏定氮法、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外加热法测定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并采用TWINSPAN、DCA和DCCA法研究了河南义马矸石植被梯度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矸石山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排矸35 a的煤矸石山边坡;排矸30 a和35 a矸石山;排矸45 a和55 a以及有人为干预(排矸20 a)矸石山。DCA排序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DCA和DC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不同类型矸石山自然植被的类型和生长情况差异明显,植物群落的梯度变化主要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总孔隙度和土壤养分控制。直接种植具有土壤改良作用的刺槐林能加快矸石山植被的自然恢复和土壤改良进程。研究结果也表明,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有助于自然植被恢复。边坡不稳定,植物难以自然定居,应采取措施稳固边坡;或与工程护坡措施相结合,种植一些抗干旱、耐瘠薄、深根性的植物,以加快边坡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平煤集团十矿煤矸石山特征及自燃的原因,探讨了注浆法治理自燃矸石山的机理,简单介绍了注浆法的灭火工艺及设计思路,通过对十矿矸石山的实地灭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证明注浆法治理煤矿自燃矸石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阜新煤矿区次生裸坡土壤抗冲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煤矿区次生裸地边坡的稳定性,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阜新矸石山和排土场的土壤性状和抗冲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煤矿区次生裸坡土壤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受环境影响极易发生次生地质灾害。其抗冲性最初较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冲性有增强趋势。与排土场相比,矸石山有机质含量偏高,植物恢复的营养因素较好。矸石山上坡位是工程措施治理的重点,中下坡位是植被恢复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潞安矿区煤矸石山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风化煤矸石山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及植被恢复,结果表明:裸露或植被稀少的矸石山边坡、林地边坡径流量分别与30 min雨强、45 min雨强最相关;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土壤抗冲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植物根系丰富,边坡比裸露边坡土壤抗冲性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细致整地、改良土壤,选择抗旱耐瘠薄植物种,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研究成果为矿区废弃地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山西神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旧排矸场概况,阐述了矸石山治理的指导思想和技术原则,提出了合理可行的矸石山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根据山西省水土流失情况,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潜力、技术措施及环境效应问题。从流域治理效果分析对比中得出,在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环境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但植被演替的基础依然存在,只要保护措施得力,完全有可能依靠自然力恢复当地植物群落。而要达到治理和生态修复目的,其植被覆盖率要恢复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7.
金城山植被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引言金城山是南充市附近植被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解放后此山已建为南充地区国营林场。金城山植被有其代表性,通过对该山植被的了解,即可掌握四川盆地川中方山浅丘与部分低山地区植被分布的一般特点,并能为农业区划与资源植物开发利用等,提供基本资料。自1963年起,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曾以该山为基地,开展了数届动、植物分类与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并借此机会对金城山植被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同时收集了有关金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门山的地理成分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植物区系,研究天门山科、属的结构组成。将天门山划分为山顶矮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五个植被类型,分别对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外貌、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为天门山的植被及植被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生活型、叶的性质和季相出发对天门山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以及不同径级和高度级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了天门山的空间排列和群落演替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门山植物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阜新矿区矸石山植被技术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调查了阜新矿区高德东山、海州排土场不同年代的矸石山风化壳表层植被情况,研究分析了植物生长的表层土壤结构和营养成份,得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结构及其厚度、养分含量.提出了阜新地区矸石山表层植被技术的关键是风化壳表层改良和氮的固定,可充分利用阜新地区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和粉煤灰.  相似文献   

10.
龙塘山是我国东南部一个有代表性的特殊的山区。本文分析了龙塘山的植被特点、珍贵植物的种类,以及与邻近地区植物的关系。为植被区划、引种驯化、开发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等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煤矸石基质土壤的水分特性,为煤矸石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复垦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峰峰新三矿6种不同煤矸石基质土壤,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测定土壤孔隙度、渗透系数和水分入渗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基质土壤孔隙度随掺土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掺土后基质总孔隙度显著增加;基质土壤的渗透系数山脚山腰山顶;矸土比为7∶3、5∶5和3∶7的混合基质土壤的渗透系数分别是原矸石的0.643、0.517和0.459,掺土后渗透系数显著降低。山脚矸石的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分别为山腰的1.111和1.078倍;山腰矸石的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分别为山顶的1.096和1.102倍;矸∶土/7∶3的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分别为5∶5的1.152和1.149倍;矸土比5∶5的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分别为矸土比3∶7的1.179和1.057倍。矸土混合土壤的初始入渗率、稳渗率均随矸土比的减小而迅速减小,入渗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随矸土比的减小而增加。Kostiakov入渗模型更适合作为风化煤矸石的入渗模型,通用经验模型更适合作为掺土煤矸石的入渗模型。矸石掺土可以显著降低入渗率,提高累积入渗量,有益于煤矸石山的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
废弃煤矸石的危害及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我国目前重要的能源之一,伴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其副产物煤矸石也大量出现。介绍了煤矸石的定义、组成、危害,探讨了煤矸石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煤矸石对环境的影响及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意义,在分析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煤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能基础上,综述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几种可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煤矸石保温混凝土是以玻化微珠为保温骨料,煤矸石取代部分天然石子为粗骨料的一种结构自保温材料。为研究煤矸石掺量对煤矸石保温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影响,以煤矸石掺量为变量,研究掺量分别为0、30%、50%、70%、100%时,煤矸石保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保温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随着煤矸石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煤矸石掺量为100%时,与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38.28%、39.79%;不宜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计算煤矸石保温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煤矸石保温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煤矸石是当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之一。大量的煤矸石堆存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根据煤矸石的有用成分对其加以综合利用,可以用于制砖、生产水泥、电厂发电等领域,从而实现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煤矸石化学成分与煤矸石水泥的28 d抗压强度建立了GM(1.6)的差分方程.以探求不同化学成分对煤矸石水泥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的化学成分中.对煤矸石复合水泥28 d抗压强度影响最显著的成分是CaO.故对煤矸石采用了化学增钙与热复合活化的方法.并对煤矸石不同化学增钙活化后复合水泥的28 d抗压强度性能及复合活化的历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煤矸石中掺入适当比例的碳酸钙.经一定的温度热活化后.煤矸石复合水泥的28 d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煤矸石混凝土耐久性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辟煤矸石在建筑大宗材料中的应用空间及拓展煤矸石"变废为宝"的新思路、新途径,以煤矸石替代碎石、粉煤灰,矿渣替代水泥配制煤矸石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法和综合平衡法得出了煤矸石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分析了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经硫酸盐侵蚀后的强度损失、弹性模量及其经冻融后的损失量,最后对煤矸石混凝土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混凝土经过硫酸盐侵蚀后强度影响不是太大。该成果突破了传统的煤矸石活化方法研究煤矸石,对其在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等方面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煤矸石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措施,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好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对其早期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强度等级为C35的混凝土配合比,以煤矸石代替部分碎石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随时间发展较快,为该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提供了安全性保障;基于普通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计算公式,探讨了适用于煤矸石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计算公式,提出了该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地层的煤矸石进行XRD(X-ray diffraction)试验及物理性能试验,分析其矿物组成与物理性能指标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的化学成分以Si O2和Al2O3为主,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煤矸石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在物理性能方面,黄陇侏罗纪煤田煤矸石吸水率较高,表观密度较小,压碎指标较大,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煤矸石和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煤矸石的吸水率较小,表观密度较大和压碎指标较小。不同地层的煤矸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地层越深的煤矸石吸水率越低、表观密度越大、压碎指标越小。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地区煤矸石在混凝土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利用煤矸石墙板为研究目标,通过对煤矸石的化学成分、基本性能及其利用和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将煤矸石烧制成陶粒,进而研制2种板型、5种规格的钢结构住宅配套墙板的技术路线;根据钢结构住宅的使用及构造要求,分析了影响煤矸石陶粒质量的因素,给出了煤矸石陶粒及煤矸石陶粒墙板的技术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