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磺胺甲噁唑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分析法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合原料摩尔比1∶1、包合时间3 h、包合温度60℃,其包合率可达86.03%;差热曲线分析得到包合比为1∶1,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在20℃、30℃、40℃和50℃下研究了磺胺甲噁唑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方法 制备了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和表观稳定常数.利用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热力学实验获得了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G,△H和△S.结果 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能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比为1:2,表观包合稳定常数为7.6×104L2/mol2.结论 加入β-环糊精后,α-山竹黄酮的溶解度和热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提高.包合反应主要由焓变控制,驱动力为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3.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环糊精对丹参酮ⅡA的包合反应,文中分别考察了环糊精种类、酸度等对包结物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β-CD、羟乙基-β-CD、羟丙基-β-CD和葡萄糖基-β-CD均可以与丹参酮ⅡA发生1∶1的包合反应,包合的结果使得丹参酮ⅡA的荧光光谱蓝移、荧光增强。四种环糊精中,以羟乙基-β-CD的包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黄酮--环糊精包合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荧光法研究了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行为,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比和包合形成常数,从热力学的角度详细探讨了影响包合过程的因素.结果表明,β-CD衍生物比母体有更强的包合能力,包合计量比为1∶1,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函数△G<0,△H<0,△S为负值或较小的正值,由此说明包合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分子内识别的焓变.另外,包合过程存在焓-熵补偿效应,所得体系的补偿温度为276K.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β-环糊精与巴西木素的主-客体包合物,并对其包合行为和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包合比和稳定常数;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运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了主-客体的包合机制.结果显示,β-环糊精与巴西木素的包合量比为1∶1;包合物形成后,巴西木素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巴西木素以单羟基苯环一侧进入β-环糊精空腔时结合能最低,并以氢键作用形成包合物;分子对接模拟表明,结合能最低时优化的构象为巴西木素以单羟基一侧从大口端进入β-环糊精空腔,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甲亢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实验法实验。结果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环糊精(β-CD)为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2h,挥发油包合率为85.1%。结论此工艺使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减少挥发油的挥发,便于制粒并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甲酯化前后多种非包合产物的吸光度及产物中γ-亚麻酸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非包合产物的紫外吸收值与GLA含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尿素包合过程中的一次非包合产物、二次非包合产物、三次非包合产物和γ-亚麻酸在220~330 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趋势是一致的,且随着GLA含量的增加,在230 nm附近的吸光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运用紫外光谱滴定、差热分析和粉末X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山姜素分子与甲基化β-环糊精衍生物形成配位包合物的包合行为、包合能力及其性质表征.研究结果显示,山姜素与甲基化β-环糊精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能力的大小为:β-CDDMβCDTM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水溶性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对羟基酪醇进行包合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利用率.通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和研磨法3种环糊精包合技术方法,确定最优的包合方法,再结合正交设计优化包合工艺.羟基酪醇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包合方法是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工艺为:在恒温50℃条件下,羟基酪醇体积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6,搅拌1 h,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羟基酪醇-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可行,操作简单,可有效提高羟基酪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脲包法富集被孢霉菌丝油γ-亚麻酸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采用脲包法富集被孢霉菌丝油脂中γ-亚麻酸过程中原料与尿素和溶剂配比、结晶温度、包合时间及包合次数等主要操作条件对γ-亚麻酸富集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二次包合处理,菌丝油中γ-亚麻酸含量由6.12%提高到73.66%,富集了12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荆芥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利用差热-热重分析(DSC-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适宜包合工艺条件,根据相溶解度法测定包合比、表观稳定常数以及包合反应的ΔGθ,ΔHθ,ΔSθ,并用Chem3D软件对β-CD包合胡薄荷酮的包合形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最适宜包合工艺条件为荆芥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1∶8(mL∶g),乙醇与水的比例1∶3(mL∶mL),包合温度40℃,搅拌速度4 500 r/min;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的包合比1∶1;表观稳定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反应的ΔGθ,ΔHθ,ΔSθ均为负值,说明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此外,模拟的结果表明,β-CD包合胡薄荷酮的理想模型是胡薄荷酮的甲基端从β-CD的小口端进入β-CD内腔.  相似文献   

12.
以亚麻籽油为原料对尿素包合法纯化α-亚麻酸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甲醇体积与尿素质量比对提取α-亚麻酸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包合时间、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甲醇体积与尿素质量比进行优化组合.以产物中α-亚麻酸质量浓度为指标,确定了尿素包合法提取α-亚麻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包合时间12.80 h,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为2.82,甲醇体积与尿素的质量比为2.44mL/g,该工艺制备α-亚麻酸质量浓度为179.96μg/mL.采用紫外光谱检测将样品与标准品进行对照,确定样品为α-亚麻酸.  相似文献   

13.
赵海  程驰 《科技信息》2007,(20):64-64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八角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以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八角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分子摩尔比为1:4、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h,包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硼酸化合物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合成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性质的硼酸化合物:对-二苯氨基联二苯基硼酸(DBBA)与β-环糊精(-βCD)、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包合行为,且测定了其包合物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在DBBA溶液中加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时,其荧光光谱发生蓝移、荧光强度增加,环糊精对DBBA的包合能力的大小为SBE--βCD>CM--βCD>-βCD.同时,采用分子力学计算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了DBBA与-βCD形成包合物的最优化构型.  相似文献   

15.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青霉素酶后酶活力的变化;荧光分析法检测不同温度下HP-β-CD对青霉素酶内在荧光的影响;将HP-β-CD与青霉素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青霉素酶与HP-β-CD相互作用的位点及作用方式;测定青霉素酶被HP-β-CD包合后对青霉素钠的分解速率.结果发现:HP-β-CD作用后的青霉素酶复合物的活力提高了2.12倍.荧光光谱研究发现:HP-β-CD对酶蛋白荧光有增敏作用,HP-β-CD包合青霉素酶的包合比为1∶1,包合反应自发进行.同步荧光结果显示:HP-β-CD与青霉素酶复合物同步荧光比青霉素酶强,酶蛋白荧光主要源于酪氨酸(Tyr)残基.分子对接实验结果显示:HP-β-CD与青霉素酶之间共形成了3对氢键,VAL39、ASN180和ASP183参与了氢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应用正交设计法,以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率为指标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α-亚麻酸的包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2D2,即α-亚麻酸:β-CD为1:8,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5h的包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β-环糊精衍生物对萘普生对映体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研究β-环糊精衍生物与萘普生的包合作用,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与萘普生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常数;加入乙醇和改变溶剂的离子强度以进一步对其包合机理进行探讨:用红外光谱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和萘普生的包合比为1:1,整个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常数△G,△H和△S都小于0,说明该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在水溶液中,主体的包合能力较弱;加入乙醇以后表观包结稳定常数降低:溶剂离子强度增加有利于包合反应的发生:萘普生溶解度随pH值增大及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表观稳定常数却随pH值增大而减小:环糊精衍生物对R,S-萘普生外消旋体具有不同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紫外法测定环糊精与叶绿酸的包合常数,研究环糊精改进叶绿酸性质.实验结果表明,α、β、γ-环糊精中,叶绿酸与β-环糊精具有最大包合常数(Ka=2055L/Mol).  相似文献   

19.
在弱酸性的条件下将6-去氧-6-甲酰基-γ-环糊精接枝到壳聚糖纤维上,制备了接枝γ-环糊精壳聚糖纤维;合成了包合药物左氧氟沙星的γ-CD接枝壳聚糖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该功能纤维对左氧氟沙星包合与释放性能,并测定了其包合稳定性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起主导作用;包合物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低于25℃比较稳定,35℃释放达到平衡;在同一温度下,释放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20.
考察超分子材料环糊精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与布洛芬的包合作用及包合过程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包合作用的机理和驱动力.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环糊精与布洛芬包合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焓变(△H)和熵变(△S)均为负值.形成包合物后,布洛芬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羟丙基-β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强于β-环糊精,稳定常数也高于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2种环糊精在常温常压下可以自发形成包合物,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和稳定.与β-环糊精相比,羟丙基-β-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包合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