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预应力锚索群锚效应的数值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预应力锚索的群锚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大型的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ADINA为研究手段,对预应力锚索的群锚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加锚岩体中的应力场和变形场的变化特征,并用试验资料加以验证,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规则波作用下群桩波浪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实验条件与方法 1.1 实验条件 全部实验在长×高×宽为 24.0×1.0×1.5 m的水槽内进行。水槽首部安装可产生 2.0—19.0 cm波高,0.60—1.85 s波浪周期的摇板式生波机。生波机前后分别安有滤波器和立式金属消能器以改善波浪稳定条件和池臂的反射效应。实验范围:桩径:D=2—4cm,桩距:l/D为1.5,2.0,2.5,3.0,3.5,4.o(l—相邻桩中至中距离);波高:H=2.5—10.0 cm; 实验分单排枚平行波向线排列,单排桩垂直波向线排列,方阵排列与单排桩比较三组。 1.2 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重力相似定律,实验桩用有机玻璃或钢管制做,用悬臂梁承受波浪作用,上端用测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拖曳锚的嵌入机理和运动特性,设计并实施拖曳锚模型实验.模型实验系统主要由模型水槽、拖曳系统、测量系统和模型锚板4部分组成.实验采用接触式测量技术,实时测量了拖曳力、拖曳角、拖曳距离及锚板方位角、翻转角和运动位移等多运动参数.通过系统分析锚板的运动参数和嵌入轨迹,结果表明:设计锚胫角增大,对应锚板的方位角、嵌入深度和拖曳力均成倍增加;锚板形态对锚板的拖曳嵌入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优化的梯形锚板较矩形锚板的各方面性能均有所提高.由实验验证得出,矩形锚板在土中的行进方向平行于锚板平面;在嵌入过程中,锚板的方位角与拖曳角之和近似为常数.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出砂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物质守恒方程,设计室内填砂管实验模拟地层不同出砂情况,研究出砂对含水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出砂、含水与其他实验参数的关联程度.研究发现未出砂、出砂0.5%、出砂1%地层孔隙度随驱替分别呈下降、上升、先升后降趋势;含水饱和度随驱替迅速上升并逐渐稳定,对出砂情况变化不敏感;渗透率随出砂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并在整个驱替过程中保持稳定.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含水饱和度对出砂影响最大,其次为孔隙度、目数、压差和渗透率;孔隙度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压差、目数、渗透率、出砂量.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提出防砂控水的措施,以指导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5.
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处于高地应力砂板岩区,厂区第一主应力与厂房轴线大角度相交,应力集中释放破坏岩体问题突出,且存在优势裂隙发育不利于块体稳定等地质问题,导致厂房岩锚梁开挖施工难度大、成型质量难控制.开挖中严格遵循"薄层开挖、随层支护"原则,通过1∶1精细化爆破实验优选爆破参数并严控爆破钻孔质量;严格遵循"先固后挖"原则,根据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速监测与反馈分析成果进行支护参数动态调整、采取预加固措施等严格控制围岩变形,确保了岩锚梁开挖优质成型.岩锚梁精细开挖技术在砂板岩地区的施工控制措施全过程的详细介绍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模型组合实验研究注水油层驱油效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油层注水时层间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用油层岩心制作的真实砂岩微观组合模型实验 ,研究了注水对油层驱油效率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 ,在合并注水层段中高、低渗油层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为 :随注水的继续 ,好油层驱油效率越好 ,差油层驱油效率越差 ;非渗透性夹层的存在能控制注入水的层流性 ,对提高驱油效率有益。探讨了在透镜状砂岩体不同部位注水时驱油效率的特点 ,认为在透镜状砂体边部注水、中部采油 ,高于中部注水、边部采油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多层砂岩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备了一种大尺度可视化砂箱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不同注水速度的水驱油实验,考察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注入速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该模型具有设计尺寸大、模拟程度高及直观可视等特点,较其他模型更具代表性。通过模拟NP 油田某区块砂岩地层,根据几何相似、井型相同、层序韵律相同、流体黏度相同的原则,更加真实的模拟地层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及注水速度对模型的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油井数多,单井控制面积小,采收率略高;而注水速度低,油井见水晚,含水率上升缓,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特征曲线拟合表明,该实验过程符合水驱特征,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穿层岩石锚杆作用特点,通过建立以层面粘结力C、内摩察角Φ等效表述的数值模型,将位移不连续方法(DDM)应用于深部硐室层状岩石顶板锚杆支护效果的分析,探讨了不同锚固条件下硐室顶板的铅垂位移特征;通过DDM计算结果与传统梁理论所得结果的比较及顶板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利用梁理论进行锚杆支护设计的不合理性,结果表明,合理的地下层状岩石锚杆支护参数设计应在考虑锚杆与围岩的共同作用条件下计算。 相似文献
9.
土工格室结构层抗变形性能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工格室加筋松软地基,能有效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刚度,减少地基沉降变形,这在许多实际工程中已得到验证。但对土工格室结构层本身的变形性状,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利用自制的试验装置,通过静力载荷试验,对土工格室结构层抗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工格室规格、填料类型和压实度3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加固的黄土和粗砂结构层的抗变形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填料为粗砂时,土工格室结构层的变形模量平均提高了3.25倍,填料为黄土时,提高了1.73倍;土工格室焊距对土工格室结构层抗变形性状无显著的影响,而对土工格室压实度和土工格室填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徐卫亚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构造层状坝基工程岩体结构分类的三角多项式函数,结合基于实际工程的岩体结构的典型特征,利用其数学特征所展示的韵律进行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和识别,对清江高坝洲层状坝基岩体典型岩体结构建立三角模式图,作为层状坝基岩体结构的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在大断面综掘巷道锚杆支护施工中,加大锚杆顸紧力对加固围岩起到的重要作用,试验得出螺母扭矩与锚杆拉力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提出锚杆预紧力不应小于杆体强度的1/2.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空腹网架结构模型试验的研究,阐明了模型设计及量测方案的有关问题,对模型相似律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提出了试验的有关数据和分析,证明了空腹网架结构工作的可靠性,提出进一步研究内容,同时也为今后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实际结构的工作状况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对水工模型试验现有的技术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水工模型试验的主要问题是水在这些控制系统中的受控作用不明确或者过于复杂,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改进水流的复演方法及其装置,并给出了两种数字化的水流复演方法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元网络确定巷道围岩稳定性判定各特性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采用自适应共振(ART)神经元网络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聚类分析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元网络是用于解决采矿工程中权重评价、模式聚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解决采矿工程中相关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孙国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2):5-8
利用原位声波测试法对新集一矿F10断层岩体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得出F10断层两盘有7.5 m的岩体力学性质较差的地段,且断层上盘较下盘差,对应的岩体动弹模量、体积模量、剪切模量都比较小.研究表明生产实际中可以通过原位声波测试获得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种物理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岩石点荷载试验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进使用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和岩石强度的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点荷载试验的ISRM方法和《工程岩体分级标准》方法.指出了有两大关键问题影响点荷载试验的推广.提出了用Is的平均值确定Is(50)的方法,通过岩石不规则试件和规则石膏模型试件的点荷载试验证实,在D值大于50 mm的试件个数n2和D值小于50 mm的试件个数n3大致相等的条件下,本文的方法和传统方法的相对标准差相差不到2%.最后提出了制定岩石点荷载试验国家标准的建议,并总结了点荷载强度指标的应用范围.这对于岩石点荷载试验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切实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使用要求,制造厂必须进行电机型式试验。本文提出了用普通常用仪表及简单自制设备对微型电机进行型式试验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