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藏高原盐湖微型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通常是指粒径在0.2~20 μm之间的真核浮游生物。高原盐湖中微型与微微型真核生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近年来对高原盐湖中微型与微微型真核生物的研究日渐增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类学和多样性研究进展,论述了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盐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在不同盐湖中的分布差异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自身的局限。最后对中国未来加强盐湖中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研究提出了4个建议:加强盐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开展盐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纯培养技术研究,充分挖掘盐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潜力,以及推动盐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重庆江津复兴河流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水质及鱼类资源现状.[方法]采集复兴河流域7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水质理化参数和鱼类资源数据,通过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标识指数等,研究分析该流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水质以及鱼类资源的现状.[结果]复兴河流域浮游植物共5门44属78种,平均密度为387.1个·L-1,平均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海洋浮游生物图像对浮游生物进行识别和分类,有助于合理地开发、管理、利用海洋资源。针对直接使用PCA或ICA形成的特征空间,不能达到各类别元素未能较好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浮游生物识别算法。采用PCA和ICA相结合的多层混合分类模型,提取WHOI数据集浮游生物样本特征,放入到分类模型中进行测试,并对不同距离度量的识别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耦合度量的混合分类模型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18S高通量测序技术于2022年5月对兴义市马岭河上、中、下游3个地点进行真核浮游生物的调查。调查得到样本涵盖真核浮游生物17个门,116种。其中,优势物种为绿藻。通过分析浮游生物群落、优势种、浮游生物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评价马岭河的水质状况,为研究喀斯特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9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17个站位的大中型浮游生物与水质参数分析,研究了大中型浮游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长江口咸淡水混合影响下,长江口-东海陆架断面浮游生物物种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随盐度增加而增大,且淡水及低盐度站位与高盐度站位的优势物种存在显著差异。长江口-东海陆架关键断面13个站位的大中型浮游生物密度及生物量与叶绿素a无显著相关性,与营养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上行效应并非控制该断面浮游生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在咸淡水混合所致多因素变化的复杂影响下,该断面大中型浮游生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呈现出盐度相关的区域性差异。首次利用浮游生物在线成像和分类设备(CPICS)在多个高盐度站位开展原位观测,获得了多种大中型浮游生物的原位影像,可对夜光藻、双生水母等大型浮游动物鉴定至种,对桡足类鉴定至亚纲。CPICS垂直布放原位观测与野外垂直拖网采样分析结果所反映的物种数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从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连续动力学模型出发,建立了一个浮游生物的离散动力系统,然后研究了正不动点的存在性、局部稳定性以及关于环境对有毒浮游植物的最大承载能力的局部分叉,并且运用中心流行定理分析了在flip分叉值处不动点的局部稳定性,最后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不动点的局部分叉,描述了捕捞力度对浮游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隐种广泛存在于各类海洋生物中,尤其是底栖无脊椎动物.然而,海洋终生浮游生物由于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往往被视为生物多样性低、物种形成慢.本文就海洋终生浮游生物隐种与物种形成的研究作一综述.基于研究的38个种类,结果表明:1)海洋终生浮游生物普遍存在隐种,其物种形成要比想象得快;2)由于引种的广泛存在,形态种生物多样性无法反映海洋终生浮游生物真正的物种多样性;3)地理隔离有助于海洋终生浮游生物隐种的形成,但异域物种形成的作用仍值得商榷;4)生态物种形成很可能是海洋终生浮游生物物种形成的主流模式.海洋终生浮游生物强基因流下快速的物种形成有悖于生物进化常理,解决该悖论将有助于我们对海洋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2016,(2)
正远古浮游生物有什么巨大贡献?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远古浮游生物,就没有今天的地球和五彩缤纷的生物界。远古浮游生物果真如此重要吗?在地球生命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它们扮演了哪些角色呢?远古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其中浮游植物贡献最大,它们多为单细胞的浮游藻类,仅为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1毫米=1000微米),所以只有在显微镜和电子显微  相似文献   

9.
隐种广泛存在于各类海洋生物中,尤其是底栖无脊椎动物.然而,海洋终生浮游生物由于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往往被视为生物多样性低、物种形成慢.本文就海洋终生浮游生物隐种与物种形成的研究作一综述.基于研究的38个种类,结果表明:1)海洋终生浮游生物普遍存在隐种。其物种形成要比想象得快;2)由于引种的广泛存在,形态种生物多样性无法反映海洋终生浮游生物真正的物种多样性;3)地理隔离有助于海洋终生浮游生物隐种的形成,但异域物种形成的作用仍值得商榷;4)生态物种形成很可能是海洋终生浮游生物物种形成的主流模式.海洋终生浮游生物强基因流下快速的物种形成有悖于生物进化常理,解决该悖论将有助于我们对海洋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铁佛寺水库在豫南丘陵山区是一座浅山山谷型中型水库。笔者对水库中的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消长规律,及其对网箱养殖鲢鱼和鳙鱼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库区合理利用浮游生物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硅藻栖性生态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厦门岛沿岸46个取样点表层沉积样品分析,共发现硅藻62个属的217个种及亚种;对台湾海峡44个取样点表层沉积样品分析,共发现硅藻36个属的181个种及亚种.各个取样点都有底栖种和浮游种出现,水浅的区域(厦门岛沿海)底栖种比例较高,水深的区域(台湾海峡)浮游种比例较高,硅藻对指示水深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底栖种和浮游种的比例可能还受水体流动性、地貌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光合细菌等饵料生物的种类及其不同的配比对虾蟹变态率、成活率及其生长率等的影响 ,有助于人们了解水中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虾蟹繁育率的作用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7月、9月采取现场调查和采样监测的方法对七里海湿地浮游生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变化动态以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共有浮游植物6门44种,其中蓝藻门11种,绿藻门18种,硅藻门8种,裸藻门4种,甲藻门1种,隐藻门2种。浮游动物13属22种,其中桡足类4属4种,枝角类2属2种,轮虫7属16种。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9月7月5月,而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5月9月7月。5月、7月、9月湿地浮游植物种类均较丰富;5月湿地浮游动物种类贫乏,7月、9月浮游动物种类一般。这一结果可能与湿地水质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也表现为5月7月9月。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生物监测试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河南库区2012年度富营养化污染状况以及浮游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按照生物监测试点要求,分别对库区3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了12次水质监测和2次浮游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水质为寡污-中污染状态,丹江库中心呈中营养状态,丹江和老灌河入库口水质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浮游生物以硅藻、绿藻、蓝藻等藻类及原生动物、轮虫和枝角类等水生动物为主.本研究为生物监测试点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Molecular diversity and ecology of microbial plankt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ovannoni SJ  Stingl U 《Nature》2005,437(7057):343-348
The history of microbial evolution in the oceans is probably as old as the history of life itself. In contrast to terrestrial ecosystems, microorganisms are the main form of biomass in the oceans, and form some of the largest populations on the planet. Theory predicts that selection should act more efficiently in large populations. But whether microbial plankton populations harbour organisms that are models of adaptive sophistication remains to be seen. Genome sequence data are piling up, but most of the key microbial plankton clades have no cultivated representatives,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ecological activities is sparse.  相似文献   

17.
Dolan JR 《Nature》2005,433(7024):E9; discussion E9
In their analysis of global trends of diversity in marine plankton, Irigoien et al. find that taxonomic diversity of zooplankton (consumer) is a unimodal function of community biomass that is unrelated to phytoplankton (producer) diversity. Their results are unexpected because in terrestrial organisms primary-producer diversity is a good predictor of consumer diversity. I contend that this apparent uncoupling of producer and consumer diversity in marine plankton is likely to be an artefact due to the authors' use of different measures of diversity for producers and for consumers.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演替,对虾池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由小球藻(Chlorella sp.)、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小环藻(Cyclostella sp.)、新月拟菱形藻(N.closterium sp.)、角毛藻(C.mueeleri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席藻(Phormidium sp)组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8~1.89,平均值为1.36±0.25,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0~0.98,平均值为0.51±0.26.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许水蚤(Schmackeria.sp)和臂尾轮虫(Brachionus.sp),其中,水体中许水蚤无节幼体的数量呈规律性波动,波动周期为1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