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以iPod、iPhone等产品为代表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成为了热点话题,已有专家把ICT产业从传统的产业中分离出来,称其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产业。浦东新区ICT产业构想的总体目标为构筑数字高原,实现智慧浦东。  相似文献   

2.
丁程美 《华东科技》2009,(12):50-50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11月26日,上海浦东新区与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市政府隆重举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市委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姜棵,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上海实业(集团)副董事长、党委书记王荣峰,上海实业(集团)执行董事、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上海实业(集团)副总裁、上药集团党委书记杨锡生等出席本次签约仪式。仪式由浦东新区科委主任朱旭东主持。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历史性变革时期,物联网、3G等新技术带来的产业袼局变化强大而不客忽视。面对这一大时代背景,浦东新区的信息化建设者们一刻也没有停止思考  相似文献   

4.
张金旺 《太原科技》2007,161(6):4-4,13
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努力构建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繁荣的省城产业新格局。小店地区作为太原市实现省城产业新格局的主战场,承担着艰巨的历史责任。太原市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小店地区建设成为太原的“浦东新区”。  相似文献   

5.
信息荟萃     
《科技潮》2002,(10)
中关村与浦东新区联合举办高新技术产业论坛 9月7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共同主办,海淀科委承办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举行。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11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浦东服务中心蝎牌暨浦东新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授牌仪式”在浦东创新港举行。上海市科委陆晓春副主任、浦东新区副区长张恩迪出席了仪式,并共同为浦东服务中心揭牌,此举标志着浦东新区科技研发平台在完善服务管理体系、推进市区联动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浦东进一步得到了延伸。  相似文献   

7.
早在2001年9月.陆家嘴软件园就已成立。当时围绕位于张江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一一上海浦东软件园,成立了陆家嘴软件分园、金桥软件分园、外高桥软件分园,形成“l+3”的浦东软件产业发展格局。其后,陆家嘴集团公司积极响应浦东新区“一园三基地”产业发展格局的构想,充分运用陆家嘴的区位优势和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8.
《上海信息化》2008,(1):90-90
上海市信息委日前公布了2007年度上海市区县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名单。浦东新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浦东新区社会治安社会稳定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金山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金山区社区事务受理系统;徐汇区空间地理信息分类编目和公开属性审核试点项目、徐汇区基于综合GIS信息平台的土地储备业务信息系统;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社区事务服务联动处置中心、长宁区华阳街道社会救助信访联动系统;普陀区电子政务项目审计平台等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浦东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发挥社会力量在信息化服务领域的作用,并做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浦东新区信息化协会于2007年年底成立。协会本着服务精神,注重浦东新区各领域内的信息化应用和推广,在促进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海信息化》2006,(6):88-89
近日,由浦东新区光电子学会主办,上海浦东知识产权中心、光盘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上海微电子中心、杭州新颖光电子有限公司、剑滕液晶显示(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863上海光电子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协办的“第二届光电子产业与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在上海浦东召开。  相似文献   

11.
浦东新区人口普查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GIS构件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模型集成技术建立了浦东新区人口普查GIS(简称PucGIS).在PucGIS的实现过程中,以充分提供人口统计信息为重要目标,详细设计了人口指标体系;运用数据仓库技术设计了两级人口数据仓库管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感潮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研究了感潮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Hwqnow模型。该模型不仅反映了感潮河网的水流、水质复杂多变的特点,而且反映了感潮河网水体受各种因素影响下的水量、水质变化规律,尤其是反映了感潮河网水体分别处于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下的各水质组分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变化规律。模型的参数都是在分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实验得到的。在计算方法上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水质基本方程数值求解,物理概念清晰,通用性强,计算稳定收敛。经实测资料审定和验证,取得良好的结果。该模型已用于为改善上海浦东新区河网水环境而进行的调水方案研究以及浦东新区水利一期工程对改善新区水环境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全面小康社会下生态型城市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评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角度出发,构建了以活力、组织、恢复力三方面构成的全面小康社会下生态型城市指标体系,参考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国内外城市生态建设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值和评价方法,上海浦东新区实例证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两江新区离不开深入认识开发区的本质意义和发展方式。两江新区发展应在学习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基础上,走内陆型的、创新性的新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民生导向为重心,以面向西部聚集和幅射为目的。未来两江新区应站在历史和宏观的视角进一步明确新区定位,采取集约型、现代化的开发方式,将开放作为新区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克服上一轮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尝试通过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及生态适宜性评价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技术性方法的探索。采用基于Arcgis10的图层加权叠加方法,对浦东新区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论文选取引导性和约束性两大类指标构建了浦东新区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10软件中将各评价因子数字化,然后采用加权叠加法对工业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两江新区的发展目标,应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经验,注重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两江新区须实施产业空间载体带动战略,打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合作型产业发展载体空间,培育增长极的核心功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设立西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发展中心服务平台,走引进吸收再创新之路;实施服务主导战略,创新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实施投融资战略,组建西部开发银行,打造基础性投融资平台,加快金融创新,增强投融资能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加强区域协作,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实施宜居战略,注重人居环境,倡导健康、和谐居住。  相似文献   

17.
上海浦东噪声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上海市浦东新区15个测站点2007-2010年的噪声监测数据,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浦东噪声污染时空变化模型,并对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浦东地区受到的噪声污染与空间、时间高度关联,其总体污染程度相当严重,但也有部分区域的污染由于成功治理而呈现出减弱的态势.本研究具有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特点,为环境噪声评价的实地开展提供新方法,对该区噪声环境治理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三新区城市供水现状分析及其保障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6月18日,重庆市"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后的"中国第三新区".随着我国第三新区的发展,区域用水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在我国第三新区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城市供水系统,根据我国第三新区城市供水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第三新区的城市供水保障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浦东新区的绿地、林地、湿地是其重要生态栖息地,同时构成基本生态网络。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快速增长影响,上海浦东新区建成区快速扩张,生态栖息地资源不断减少,斑块破碎化加大,基本生态网络连通性下降,生态功能下降。本项研究以2011年福卫二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地面调查,通过面向对象遥感分类方法和人工交互后处理,获得浦东新区绿地、林地、湿地土地利用现状。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多层次权重、最小费用路径法和重力模型对浦东新区生态网络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浦东新区湿地、林绿地总面积17.99万hm2,占区域面积的65.41%,生态用地比重较大;(2)生态适宜性较强的大型斑块较少,且南北不均;(3)林地是组成研究区生态网络的优势景观要素类型,10 m缓冲结果中林地占51.39%;(4)由重力模型得到生态斑块间作用强度可知,九段沙及南汇东滩禁猎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5)随着生态廊道缓冲距离的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巨大,生态用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  相似文献   

20.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历年《保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人口-发展-环境模型,依据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的迁移人口特点设定雄安新区政策导向人口迁移方案,对比分析了延续历史迁移趋势的自然迁移和政策导向迁移两种方式下2020—2035年雄安新区分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的人口结构变化特征。结论如下:(1)目前雄安新区人口已呈现老龄化态势,自然迁移方式下,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政策导向迁移方式下,未来老龄化有所缓解,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减轻,但出现少子化现象;(2)两种迁移方式总性别比均呈下降趋势,性别结构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性别比偏高现象;(3)自然迁移方式下,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20年的9年升至2035年的10年左右,中学教育水平仍占主导地位;政策导向迁移方式下,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年升至13.5年,人口教育结构由中学教育水平占主导地位转为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占主导地位;(4)建议应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人口财产性收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宣传男女平等观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