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它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据调查,机器人从1981年到2000年间给美国创造了6000亿美元的财富,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机器人将超过百万。机器人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菲尼克斯惊呼:“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机器人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份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入’的功劳!”向人类“进化”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机器人”的名字正式产生。1959年美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机器人大致…  相似文献   

2.
刘茵 《世界科学》2005,(8):30-31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经典的科幻故事:一群由网络所控制的机器人在陆地上漫步,当其中的一个发现什么的时候,其他的机器人就立刻知道了这件事的全部内容——它们是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各自的任务,其执行是一个被称为“蜂群”的机器人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3.
天蝎平乱     
10月23日 ̄11月21日的生辰星座是天蝎座。黄道十二宫1元硬币中的天蝎座钱币背面外圈为天蝎图案,内圈为一小洞,内放天蝎星座幸运宝石碧玺。右方有天蝎座的符号。碧玺,又称为电气石,英文名称为Tourmaline,是从古僧伽罗语“Turmali”一词衍生而来的,意为“混合宝石”。此石呈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硬度7 ̄7.5,比重3.02 ̄3.26,属中档宝石。世界上许多地区出产碧玺,我国的主要产地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这里产出的碧玺晶体对径一般在宽0.5 ̄2厘米,长3 ̄8厘米之间,长达10厘米以上者便很少见。碧玺因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其色泽也十分丰富,并且在同一晶体…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特殊的商品当今世界,也许没有一种商品会像机器人那样具有多种身份。目前,全世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全方位、多领域普及机器人的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美元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人的功劳,请看──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关于机器人的三条规则并引起了轰动。这三条规则是:一、机器人不能对人构成伤害;二、机器人必须服从指令(除非有关指令违反第一条规则);三…  相似文献   

6.
桑洋 《自然与人》2010,(1):22-25
烹饪机器人和家政机器人 1921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创作了一个剧本《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剧中一个无生命的机器人被一位科学家赋予了情绪及感情。在剧中他将机器人称作“ROBOT”。从此。机器人就叫“ROBOT”。时隔不久,机器人成了耀眼的明星,深受人们的关注,也频频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电影文学作品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开始登上工业生产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让我们纵情畅想一番:二三十年后,大批的“跳蚤”将会出现,它们的个头小得肉眼看不见,但本领大得却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甚至能进入人体内修复人体缺陷。当然,这些美妙的设想暂时还不能实现,倒是一些小得不起眼的微型机器人正在陆续登场,它们将为更小的后代出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谓的“机器人”,在英语里被称为"robot”。事实上这个词本来泛指一切“人造人”,因此在西方科幻小说中“robot”一词除了指钢铁型的机器人(mechanical men)之外,还包括所谓的“生物机器人”等用生化方式“制造”出来的“robot”。而事实上现代科技所研究的机器人,大多属于“自动机”(automaton)一类,它们的智力还远未达到科幻作品中机器人的那种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下半年,山西晋中市科协青少年部以市科协“一大”提出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覆盖率城市达40%,农村20%”为目标,召开了“晋中科技巡回报告会”,同时还设了昔阳、太谷两个分会。10月21日~23日,山西省科协副主席关原成、省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李广林在昔阳县昔阳西大街小学、太谷中学为五千多名师生做了5场精彩的科普专题报告。报告以进一步了解科技小发明、电脑机器人以及如何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目的,在师生中普及了科技知识,激发了广大师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技人才的兴趣,丰富了校园生活。在太谷中学第十六届校园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10.
阿碧 《世界科学》2005,(3):28-28
在最近召开的第191届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科学家向外界展示了三个仿照人类步行方式直立行走的机器人(见封图),它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步者”机器人、康奈尔大学的“康奈尔”机器人、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的“丹尼斯”机器人。“学步者”机器人是3个机器人中最矮的一个,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就像刚开始学步的儿童。“学步者”机器人只有2.74公斤重、高43厘米。而“康奈尔”机器人重约13公斤、高度约1米。“丹尼斯”机器人重8公斤、高1.5米。  相似文献   

11.
想象一个“自立式”的、不需借助外力支持的、外形酷似埃及金字塔的一个巨大之城如何矗立于东京的上空;再想象一下,这个几乎不需要人类劳动参与的庞然大物如何在机器人的一手一脚下建造起来;这个“漂浮”于东京湾之上、直冲云霄的“超级三维城市”,其高度为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金字塔之一的吉萨金字塔的12倍,可以同时容纳750 000人在里面安居乐业。这就是东京未来蓝图上的“金字塔城”(City in aPyramid)。“东京金字塔”的构思最早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个城市建筑设计原创大赛,它旨在为解决城市人口的  相似文献   

12.
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概念 “机器人”一词在欧美并不仅仅指区别于“蓝领”和“白领”之外的“钢领”工人,而是泛指一切由人工技术制造出的智能形式,其中也包括了由生物复制和化学合成的“人工人”。事实上由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出版于1818年的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就是一部有关“人造人”的故事。玛丽·雪莱的“人造人”是利用死人器官拼凑而成的,最后施以电击使之复活。 不过率先使用“机器人”一词的则是捷克作家卡列尔·恰佩克,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写出的讽刺作品《洛桑的万能机器人公司》《R.U.R》)中,第一次使用了  相似文献   

13.
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一大批“机器战士”悄无声息地向某座敌国城市发起总攻。而此时,控制“机器战士”的士兵们正躺在距离战场数千公里之外的电脑控制台上,头上连接着无数电极,仿佛陷入了沉睡一般。但实际上,这些士兵正凭借自己的大脑思维,灵活自如地操纵“机器战士”在战场上作战,遥控驾驶无人飞机。千万不要以为这又是好莱坞科幻大片《骇客帝国》中的情节——美国五角大楼的国防远景研究计划署(DARPA)已投入首批2400万美元巨资,在全美各地6个实验室中进行“思维控制机器人”的研究工作,而其“终极目标”就是希望能造…  相似文献   

14.
自从机器人面世以来,日本的机器人研发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日本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每年都会评出一些有创意的机器人设计给予奖励。最近,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2006年度机器人大奖的获奖名单,并在位于东京的日本机械产业纪念馆举行了颁奖仪式。获得“机器人年度大奖”的是楼宇保洁机器人,获得“中小企业特别奖”是面向业余爱好者和机器人普及教育的双足步行机器人,获得“评审委员会特别奖”的是饮食辅助机器人,另外有7件作品获得优秀奖。  相似文献   

15.
“人际交往技巧团体训练小组”第一次活动,在“1分钟介绍自己”时,我听到一个响亮而单调的声音:本人叫俊,来自高一(5)班,家住本市中心区,家中有爸爸和妈妈。我平时酷爱电脑,号称“网络大虾”,平时极少与人交往,几乎没有朋友,自称“独行侠”。我寻声望去,这个叫俊的男孩,身材不高,皮肤白皙,有着一双可爱的大眼睛。他说话时像个机器人,双眼低垂,脸部毫无表情,一字一句仿佛从录音机中播放出来。“为什么他始终低垂着双眼?他怕跟大家进行眼神的交流吗?”在作完个人介绍之后,我要求每位同学说说:“你认识了几个成员”,有人说:5人、7人,最多的记住…  相似文献   

16.
日本通产省和日本产业用机器人工业会,最近联合成立了一个有关“下一代机器人高度智能化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并准备对目前正在推进中的大型计划“极限作业机器人研究开发”项目再充实进“下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一选定课题.开发期为7~8年,投入总经  相似文献   

17.
陈飞 《科学24小时》2020,(10):44-45
<正>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高科技产物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机器人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高科技产品了,如今,科学家已经发明了许多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在这里不得不特别提到"达芬奇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技术源于拥有官方背景的美国斯坦福研究院(SRI)。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一群科学家在斯坦福研究院开始了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初衷是要研制出适合战地手术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曾推出过一部有关机器人的科幻影片,内容是说由于机器人的脑中植入了动物细胞,机器人变得像人一样会思考,并且和人争夺统治世界的霸权,这部名为"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收到了极高的票房价值.今天,影片"未来世界"中的预言部分已经正在付诸实践.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到2030年,计算机或机器人将拥有和人类大脑一样的储存容量和处理速度,甚至能完全代替人类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机器人的定义争论不休。但在日本机器人的定义却是十分清楚的。机器人将很快进入矿井,开发海底,代替人在核反应堆中工作。总之,比过去从事更多的危险性的工作。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义雄安藤把机器人喻为“解放人类的工具”。毫无疑问,英国的工业界人士会表示赞同,但又对“机器人”的定义持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7,(3):1-1
今年1月17日,《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宣布: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时53分拨快2分钟,至晚11时55分。该组织是1945年由参与研究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创立的,主旨是反对使用核武器。两年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设立了“末日之钟”。“末日之钟”表盘上只有4个圆点,划分从晚11时45分至午夜零时的15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