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尽管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对发达国家的潜在影响业已得到广泛研讨和评估,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却极少引起重视。南半球国家所采取的控制与适应方案的意义同样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伍兹霍尔研究中心”在联合国环境计划部和不少地方组织的协作下组织了一系列旨在确定第三世界国家对全球变暖的观点的会议,以提高人们对全球变暖在发展中国家的危害的认识。首届会议于1989年在新德里召开,会议由“Tata能源研究所”主持,与会代表包括科学家、决策者和政治家,这样全面深入地研讨拥有全人类4/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尚属首次。第二次会议于1990年5月在内罗比召开,会议由“非洲技术研究中心”主持。与会者在研讨对非洲国家所造成的预期影响时突  相似文献   

2.
贾明舫 《世界科学》1997,(9):18-18,24
现在,工业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就如何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全球变暖虽然可怕。却基本上是个恐怖故事,并不会成为现实。无论如何,如今绿色和平组织和怀疑派都稍有安慰─—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减少废气排放量的有效途径,从而可减缓温室效应。1996年6月下旬,环境问题首脑级会议在纽约召开,讨论了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今年12月世界发达国家的代表将在日本东京聚会,为2000年以后减少废气排放制定具体规划。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与会的发达国…  相似文献   

3.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9日闭幕。大会通过的协议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多数科学家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主要是由人类产生的“温室效应”不断扩大造成的,地球发出的热量在进入太空的过程中被地球大气层捕获,就会引起全球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07,(12):13-17
说得具体一点,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3度,地球上现有动、植物的生存、繁育,物种间的互为依存、制约的平衡关系将会被打破;某些动植物会消失,整体的自然环境将发生改变,这些改变无疑将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不久前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和美国全球科思基金会联合召开的"中美专家应对全球变暖研讨会"上,中美学者交流的内容再次向人们发出警示: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正在对全球自然生态环境造成颠覆性的破坏,现在是正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断然采取应对措施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2月2日在巴黎结束的由联合国政府闻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一专门小组表示,在过去的50年中,“极有可能”是我们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各国已经承诺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气候模型也表明,这确实有可能,但需要坚持不懈的巨大努力。2015年年末的巴黎气候峰会上,各国领导集聚一堂设定了宏伟目标,因为2100年世界将会大变样。届时地球上将有约88亿人,能源消费量几乎翻番,经济产量增加超过7倍,贫富差距依旧非常大。但各国政府已经取得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以前高2℃以内。联合国巴黎会议算得上是转折点。在建立气候条约之后,各国政府将立即停止热带雨林的砍  相似文献   

7.
在近期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会议上,一些生态学家忧心忡忡地指出,气候变暖不只是人类的生活受到冲击,动物的生存也面临严重威胁。尤其是一些对气温比较敏感的物种,会在未来的环境危机中败下阵来,永远消失于人类的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09,(10):19-19
科学界一致认为,全球变暖给地球造成的整体影响是相当负面甚至毁灭性的,但个别的区域却可能从全球变暖中获益。比如,全球变暖导致更多的降雨,可能令世界上最贫瘠的土地——撒哈拉沙漠部分地区"变绿"。当然,这可能只是短时期内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20年前美国气象学家汉森(J.Hansen)首次发出了"人类面临全球变暖威胁"的警告.全球变暖这个曾经的专业词汇成了21世纪几乎妇孺皆知的名词,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更成了世界的焦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钱志春 《世界科学》1991,13(7):28-31
从前二年开始,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全球变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争议的问题涉及全球气候是否在变暖?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人为排放是否会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否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目前用什么手段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11.
不要以为全球变暖是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才关心的事情。新的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将有数亿人无法得到足够的水资源,而火蚂蚁等害虫将在地球上肆虐横行。  相似文献   

12.
徐娜 《科学之友》2007,(15):32-34
不要以为全球变暖是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才关心的事情.新的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将有数亿人无法得到足够的水资源,而火蚂蚁等害虫将在地球上肆虐横行.  相似文献   

13.
冰川是河流的源泉,是地球上最大的固体淡水库,全球70%的淡水被储存在冰川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正在加剧。  相似文献   

14.
译者按全球变暖现已成为举世关注的严重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管理署警告说,地球表面温度在不断上升,其上升幅度是近1万年来所未有的.本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气温比19世纪80年代高出了0.7摄氏度.去年是100多年来最热的一年,地球平均气温达15.5摄氏.世界气象组织预言,全球变暖趋势将继续下去,下世纪将是5万年来最热的100年.专家们认为,如果人类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任凭全球变暖趋势发展下去,势必带来至少以下几种可预见的危害:①海平面上升.许多岛国将因此从地球上消失,而位于大陆上的一些国家的部分沿海地区也将被海水淹没.②粮食减产.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和土地沙漠化并使农田耕作条件恶化.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是农业国,因此它们是全球变暖的最大受害者.③疾病蔓延,气候变暖可能会使由昆虫传播的几种主要疾病(包括疟疾)蔓延.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走CO_2、甲烷和氯氟碳等,其中尤以CO_2的危害最大.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最大,因此反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理应率先采取措施降低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要想全面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全球合作,这就是为什么将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的原因.但是,减缓全球变暖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极其复杂的问题,它涉及不同国家的、民族的、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不同利益,而且与它们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不断变化.因此,要想达成一项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的总协定是很难做到的.本文针对这一举世关注的难题,提出了制订气候变化总协定必须符合的两种基本标准,即政治上的可接受性和长期的灵活性;并提出了制订这一协定可以考虑的五种不同的结构类型,从而为制订这一协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方向.争论  相似文献   

15.
颜其德 《自然杂志》2008,30(5):259-261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报告,已经从科学上肯定了全球变暖的真实性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警示人们对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的关切与忧虑。受到全球气候变暖最直接、最敏感,而且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还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作用的地区,那就是地球上以冰为名的南极与北极,其中,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近20年来科学家们观(监)测到南极洲的湖泊水位正逐年加深、冰架崩裂频繁、海冰面积加速减小并向南推移、生态环境发生着异常变化……,这些都科学地说明了全球气候正在持续升温、变暖。  相似文献   

16.
视野     
全球变暖物种可能大灭绝科学家近日警告说,也许就在200年之内,地球的温度就会高得足以杀灭世界上现存的一半动植物物种。科学家通过研究过去5.2亿年的化石记录发现,地球上的至少4次物种大灭绝都跟全球显著变暖直接相关。根据前几次大灭绝的周期计算,全球迅速变暖将在21世纪末或者22世纪初开始。事实上,地球一直在从极热变到极冷,再从极冷变到极热,如此循环往复,预计将在下—个6000万年内进入极热阶段。不过,200年之内开始新一轮物种大灭绝的推测并不确定,这是因为有时大灭绝是发生在地球开始迅速变暖之后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另外,宇宙射线或二氧化碳水平的周期性变化也是引发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徐娜 《科学之友》2007,(8A):33-34
不要以为全球变暖是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才关心的事情。新的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将有数亿人无法得到足够的水资源,而火蚂蚁等害虫将在地球上肆虐横行。  相似文献   

18.
魏军晓  岑况 《自然杂志》2018,40(6):451-458
为了客观评价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不确定性因素,厘清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深时"(前第四纪)时期的古大气成分、古温度等气候参数和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还总结出当前全球变暖中7个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指出,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当前全球变暖,首先应该与"深时"古气候有机结合为一体;其次应该考虑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耦合和反馈,而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变化等地外因素也不能忽略;再次,在不否认人类活动对当前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也需正视当前全球变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最后,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提出对策建议,指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国际谈判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高登义 《自然杂志》2012,34(1):18-23
近百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平均升高了0.74 ℃,与此相应,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探讨了全球变暖的原因,揭示了地球三极地区对于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讨论了生物和人类对于全球变暖的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球的平均温度正在慢慢升高,这已经是人们的共识了。全球变暖已经开始破坏我们的环境,带来越来越多的灾害。人们却对全球变暖没有一个有效的抵御措施。每年都会听说一两个异想天开的招数来应对全球变暖,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匪夷所思,有点旁门左道的意思,甚至有人会说这些招数很幼稚。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式,现在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应该严肃看待这些给地球降温的奇招,以作为应急之用了。第一招:给大海补铁为什么要给大海“补铁”?这倒不是因为大海“贫血”,而是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鲜为人知的一个事实是,地球上约50%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