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镐形截齿是目前国内外采煤及掘进机械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切割工具.镐形截齿的各种失效形式中磨损失效占比最大约为80%~90%而其他形式失效仅占10%~20%,由于传统截齿硬质合金刀头与支承硬质合金刀头的齿体在硬度和耐磨性上差异过大使得实际使用中硬质合金刀头只产生较少磨损而支撑硬质合金刀头的齿体部分却产生了大量磨损支承强度急...  相似文献   

2.
从采煤机镐形截齿及其硬质合金刀头的具体结构出发,详细分析了截齿齿身与硬质合金刀头问焊缝应力的两种典型分布形式,给出了应力理论计算表达式及其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初步计算了其应力分布情况,其结果基本是吻合的。因此,可通过改变应力模型中的截齿结构参数、安装参数和焊缝结构来评价焊缝应力的变化,为提高截齿工作的可靠性提供了理论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刀齿刀头几何角度对刀齿在旋转截割煤岩过程中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ABAQUS/Explicit对不同斜角、前角和后角的刀齿旋转截割煤岩过程中所受三向载荷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截割阻力均值和后角之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斜角和后角增大均可以减小截割阻力和牵引阻力的峰值、平均值,同时可降低两力的波动程度;增大前角可以减小截割阻力的峰值均值、平均值,降低波动程度,但会使牵引阻力峰值的均值和平均值增大、波动程度加剧。该研究为刀型截齿的力学特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硬岩掘进机截齿与齿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硬岩掘进机截齿与齿座的受力和应力分布情况,确定其损坏原因,通过MATLAB软件模拟单个截齿载荷,利用ANSYS对单个截齿及齿座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单个截齿的受力随切屑厚度的变化而变化,截齿位置角在π/2处截齿所受的各向载荷最大。截齿的最大变形发生在刀头部位,齿座的最大变形发生在齿座前部。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可进一步减少截齿及齿座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截齿截割煤岩仿真实验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利用多截齿参数可调式旋转截割实验台研究镐型截齿的截割过程,得到镐型截齿在旋转截割过程中所受的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和侧向载荷。采用ABAQUS软件仿真镐型截齿截割煤岩的动态过程,得到截齿截割过程的三向载荷谱。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在切削厚度为15~25 mm时,截齿的三向载荷波动具有一致性,截齿工作时所受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较大,且载荷波动程度基本相同,侧向载荷波动较为剧烈。仿真与实验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误差精度均在10%以内,二者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该实验台能够真实地模拟截齿的实际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原位冶金快速制备钨基硬质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钨基化合物(WC、W2C等)因其优异的性能在切削和耐磨材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采掘机截齿齿体(20CrMnTi)的齿顶孔内采用等离子原位冶金法成功制备了钨基硬质合金刀头,分析了刀头的微观组织、成分、相组成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刀头合金的相组成包括WC、W2C、M6C(Fe3W3C-Fe4W2C)、Cr7C3、(Fe,Cr,Ni)3C和-γFe等,平均显微硬度为1 254 HV,最高相硬度达到1 987 HV。  相似文献   

7.
采煤机镐型截齿安装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分析了镐型截齿安装角对受力和截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导出了煤质,截齿主要参数与安装角的定量关系。从而导出齿身与煤体不发生干涉的理论设计条件。通过单齿截煤试验,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得到齿身与煤体存在干涉时,对截割阻力的大小,变化规律,和成分构成的影响程度,解决了长期以来镐型截齿安装布置缺乏理论根据的问题,对于镐型齿的参数设计和截齿安装布置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滚筒式采煤机在截煤过程中截齿运动的规律,导出具有最大后角偏移量的截齿位置与滚筒直径的关系,推证出截齿后缘不碰煤壁的临界曲线是一渐开线,以及求出截齿一理想的最大切削厚度。  相似文献   

9.
汽缸套内孔的加工,目前我国大多由镗孔改为铰孔工艺,所用专用铰刀主要型式有:1.镶齿式2.整体焊死3.较复杂的机夹。上述三种型式铰刀都具有一些缺点,例如镶齿式的主要缺点是:刀体和镶片制造较困难、麻烦,如齿的精度不高易出现松动现象,刀头需先经焊接在镶片上,经过焊接刀头质量明显下降。对于整体焊死的铰刀其缺点也是刀头经焊接性能变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镐型截齿截割煤岩过程中截齿自旋转的可能性,以及磨偏磨损等问题,分析不同截割状态下镐型截齿自旋转的原理,考虑截齿与煤岩体接触的不同工况,探讨截槽两侧不对称、非同时V形崩落的自旋转机理。通过建立截齿的结构参数、安装参数和煤岩性质与截齿受力等参数的自旋转模型,给出其自旋转的定量描述方法。截齿发生自旋转的影响因素和理论条件的仿真结果表明:影响截齿自转的最主要因素是煤岩性质和截齿齿尖作用半径,截齿自旋转的边界条件为截齿齿尖半角32°~40°、楔入角38.9°~50°、截齿齿尖作用半径8.5~10.0mm和摩擦系数0.60~0.84。所阐述的截齿自旋转的可靠性、建立的力学模型及研究方法,可以为复杂工况下截齿自旋转条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PDC钻头各几何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在不作几何假设和简化的情况下导出了PDC钻头几何学基本方程式,它可直接用于PDC钻头运动学、切削力学研究和钻头设计中,避免了由几何假设和简化带来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12.
利用Bloch所提出的Bloch法则[1],将文[2]中证明Bloch定理的方法一般化,得出关于Bloch常数的一般化结论.  相似文献   

13.
该文提出一种单比特突发同步技术(SBBS),并进行了仿真.该电路放弃关键字检测的传统方法,与协议无关,能应用于任何高速突发同步电路中,特别是EthernetPON、ATM PON等高速TDMA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单牙轮钻头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采用空间解析几何学的方法,毫无简化地、完整地建立了单牙轮钻头几何学和运动学基本方程,通过台架试验对单牙轮钻头轴承载荷进行了测试分析,并根据单牙轮钻头运动基本方程编制了计算机仿真软件.采用本文的研究方法,能完成单牙轮钻头几何结构设计、性能设计,能在短时间内作出许多设计方案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推导滚筒式采煤机截齿的齿尖运动轨迹入手,对齿尖的运动速度,速度瞬心,截割包角,截齿的切削厚度及工作前、后角的变化加以推导和分折,并得出了结论:在截割过程中,截齿截割煤体的工作包角略大于180°;截齿的截割厚度随滚筒转角而变化,其最大值的位置各低于轴心线;截齿的工作后角比设计后角变小,因此截齿的设计后角应大于后角的最大变化量。  相似文献   

16.
我院钻头研究室将CAD技术应用到天然金刚石钻头设计领域,开发出国内第一套天然金刚石钻头CAD软件。文中简述了该软件的内容、功能及编制原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叉树的结构性质,给出一个基于二叉树的位排序算法(BBS算法)。并证明了该算是生成二叉树的这组数据按排序码升序的排序,最后,讨论了该算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JPEG和MPEG压缩算法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JPEG的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方案,该方案在JPEG的基础上,运用帧间差分去除时间相关性,以降低比特率。同时阐明了此方案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CAN总线中位时间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分析了位时间的确定过程,阐述了位定时的几个重要因素,总结了位定时的设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n-chip measurement circuit to measure multi-giga bit cycle-to-cycle jitter based on the vernier oscillator (VO), which is inherited from the famous vernier delay line. The calibration method is also given. The circuit adopts a differential digital controlled delay element, which makes the circuit flexible in adjusting the measurement resolution, and a highly sensitive phase capturer, which makes the circuit able to measure jitters in pico-second range. The parallel structure makes it possible to measure consecutive cycle-to-cycle jitter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ircuit was verified via simulation with SMIC 0.18 μm process. During simulation under the clock with the period of 750 ps, the error between the measured RMS jitter and the theoretical RMS jitter was just 2.79 ps. Monte Carlo analysis was also conducted. With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circuit can work better. This new structure can be implemented in chips as a built-in self-test IP core for testing jitter of PLL or other cl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