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采自太原市小店区的一株野生双孢蘑菇G1菌株进行了初步的驯化栽培.结果表明:在所选培养基范围内,G1菌株最适宜的母种培养基是马粪培养基,最适宜的原种培养基是小米培养基.G1菌株在马粪稻草栽培料和玉米秸秆牛粪栽培料上均可出菇,在玉米秸秆牛粪栽培料上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42.48克/袋和30.33%.  相似文献   

2.
将双孢蘑菇 176、2 796、82 11菌株分别培养在用普通水配制的马铃薯培养基 (PDA)和用磁化水配制的马铃薯培养基 (MPDA)上 .结果表明 ,在MPDA上培养的 3个菌株其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 39.31%、16 .16 %和 2 5.2 6 % .176菌株通过MPDA培养后的核酸含量、总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在PDA上培养的分别提高了 4 1.18%、2 1.92 %和 35.0 4 % ;2 796菌株分别提高了 2 6 .88%、33.91%和 4 1.50 % ;82 11菌株也分别提高了 33.33%、35.6 9%和 51.39% .通过酯酶同工酶 (EST)电泳分析表明 ,用MPDA培养对双孢蘑菇 3个菌株菌丝体的EST影响是不同的 .  相似文献   

3.
摘要:利用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 )分子标记对一批野生蘑菇进行分子鉴别,在选用的60 个ISSR 引物中,从中筛选出11 个引物,能对供试的14个菌株基因组DNA 进行扩增,获得的指纹图谱清晰稳定、多态性强。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16个条带中,74.1%是多态性条带,相似系数从0.32到0.72.用NTSYS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野生蘑菇与双孢蘑菇的相似系数有较低,最高的仅在0.7的水平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批野生蘑菇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作为蘑菇杂交育种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一批野生蘑菇进行分子鉴别,从选用的60 个ISSR 引物中,筛选出11 个引物,对供试的14个菌株基因组DNA 进行扩增,获得的指纹图谱清晰稳定、多态性强.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16个条带中,74.1%是多态性条带,相似系数从0.32到0.72.用NTSYS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野生蘑菇与双孢蘑菇的相似系数较低,最高的仅在0.7的水平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批野生蘑菇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作为蘑菇杂交育种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盆景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保存时间的菌丝体进行出菇时间、出菇品质以及生物学效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经过干燥保存后仍可正常出菇,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出菇时间也相应延长,出菇粒数和粒重以及生物学效率都呈现出递减趋势.综合分析认为,保存期在360 d内为宜.通过喷施营养液复壮,可以有效缩短出菇时间和提高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7.
双孢蘑菇耐温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 (Imbach))02菌株在常温与高温胁迫下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发现了6个差异蛋白质点,经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表明6个差异蛋白质分别为HSP70家族的HSS1热激蛋白、异柠檬酸裂解酶、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及3个未知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双孢蘑菇受热胁迫下具有保护自身稳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双孢蘑菇dd、7d、10d、12d后,其色泽、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分析了这种变化对蘑菇鲜度、风味、褐变程度的影响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适宜的贮藏条件——低温自发气调贮藏即MA贮藏(10℃、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包装),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贮存7d、其氨基酸含量未见下降;贮存12d菇体仍无褐变和异味产生、其氨基酸总量仍占贮存前氨基酸总量的59.2%、起到了良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萍 《甘肃科技》2004,20(11):173-173
通过试验筛选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茵株,其产量高,效益好,深受市场欢迎。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外磁条件对双孢蘑菇176菌株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磁性条件处理双孢蘑菇(Agricus bisporus)176菌丝体,经生物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用单一磁处理水条件培养能使双孢蘑菇176的核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10.1%和14.7%。用磁场处理,0.1T的磁场强度对双孢蘑菇负效应最明显,均使其菌丝体的核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总蛋白质含量降低得最多,酯酶同工酶(EST)表现产量性状的主要酶带酶活性降低,部分弱酶带消失,无论是培养在MPDA上或是PDA上的菌丝体结果相似。但是双重磁性条件处理(磁处理水加上磁场处理)比单一磁场处理的生物负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生质体技术, 以双孢蘑菇主推品种As2796和浙农1号为亲本, 获得性状优异的融合子Z 3和Z 7, 二者均可在34 ℃生长良好, 菌丝纤维素酶活性和漆酶活力均比As2796高,酯酶同工酶谱显示与亲本差异明显, ITS序列证实二者与As2796同源性分别为997%, 993%.栽培试验得出新菌株Z 3和Z 7的产量分别比As2796高125% 和51%.从其经济性状的综合指标看, 可考虑进一步的区域试验与示范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酵母菌病害药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是稻田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中的一类新病原菌。描述了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症状,作了实验室药敏试验。试验表明:克霉灵、灭菌威、甲醛等药剂可有效杀灭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种植广泛,广受喜爱,但是其深加工技术一直未获突破。本文就即食型双孢蘑菇脆片加工技术进行一些探索,希望对双孢蘑菇的深加工产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15.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73株青霉,从中筛选出能够产生菌核的Q1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初步将Q1菌株鉴定到青霉属汤姆青霉系(Penicillium thomil series).实验结果表明Q1菌株形成菌核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5,麦芽汁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供试的4种无机盐中,K_2HPO_4的单因子效应最好,说明K_2HPO_4对于Q1菌株的茼核形成有重要作用.培养基的碳氮源对Q1菌株的菌核生物量有较大影响,麦芽糖是最好的碳源,酵母膏是最好的氮源.培养基的含碳量保持在20 g/L,含氮量保持在0.24 g/L~0.48 g/L时,对Q1菌株菌核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6.
以在野外采集的一株具有大型子实体的野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测序鉴定,确定野生菌为大白口蘑.进一步对其菌丝生长特性进行研究,表明该野生大白口蘑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麸皮,最适碳氮比是25∶1,最适生长温度为29℃,最适pH为6.5,光照抑制菌丝生长,与2个栽培品种台湾金福菇和荆西口蘑具有明显的拮抗反应.  相似文献   

17.
蒙古口蘑与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为出发菌株,研究了酶浓度、酶解时间、菌龄和渗透压稳定剂、再生培养基等对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培养5 d的菌丝体用2.5%(w/w)的溶壁酶酶解4 h,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KCl,MB为再生培养基,制备率为7.53×1010个/L,再生率为8.4×10-4;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培养5 d的菌丝体用2%(w/w)的溶壁酶酶解3 h,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KCl,PQA为再生培养基,制备率为6.96×1010个/L,再生率为7.4×10-4.对两种菌原生质体的释放过程进行形态观察,均为顶端释放.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研究,蒙古口蘑原生质体采用热灭活,65℃处理30 min,灭活率达100%,双孢蘑菇采用紫外灭活,在15 W紫外灯下,距离30 cm,处理20 min,灭活率达100%,两菌株按1∶1混合,以30%PEMG(6 000)为促融剂,融合10 min,融合率为5.6×10-5.经遗传稳定性检验,融合菌株的遗传稳定率为80%,从菌落特征、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量、酯酶、游离全蛋白、乳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方面对融合子进行筛选,获得一株具有双亲性状的融合株.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大型食用真菌,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食用和药用真菌。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蘑菇主要采用堆肥发酵的方法。此种方法对气温高、湿度大的地区来说较为适宜。而青海省,由于海拔高,条件差,气温低、空气干燥,解决堆肥发酵困难较大;再者我省的食用菌栽培业起步晚、发展慢、底子薄、设备条件差,尚未适合我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16(45)正交分析方法,对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是取菌龄7 d的液体菌丝体,以2.5%溶壁酶 7%蜗牛酶为组合,0.6 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条件下,酶解3 h,原生质体产率为2.34×108个/mL.本研究可为双孢蘑菇原生质体的融合及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细菌是双孢蘑菇稻田栽培中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原茵。报道了病原菌的采集、分离纯化、形态特征及致病症状。使用14种药物在室内进行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克霉增产灵、黄斑消、克霉灵、甲醛、硫酸铜等药物可有效杀灭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