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鱼安)(鱼康)鱼 (鱼安)(鱼康)鱼生活在千米深海底,头大而扁平,阔口横生,身体无鳞,相貌丑陋,渔民称它为"癞蛤蟆鱼",又因它的叫声像老头子咳嗽,故又叫"老头鱼"。(鱼安)(鱼康)鱼身体笨重,不善于游泳,只能用腹鳍在海底爬行,平时它把身子埋在沙里,只露出头和嘴巴等待食物。这种鱼所以能生存下来,全靠它的背鳍上长着一根很长的"钓竿",这钓杆是第一背鳍演化而来的。在钓杆顶端长出一个小肉片,肉片能发出红蓝白等色光,在黑暗的海底闪闪发光,召来好奇的小鱼。当小鱼向发光器游来时,它把发光器不断向自己嘴边移动,当小鱼也  相似文献   

2.
植物能"看"     
说起动物,大家已经知道它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那么植物呢?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已经接近死亡的人称为"植物人"。其实,植物远非我们想像的那样无能。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相似文献   

3.
过去,人们常把鲸视为南海最大的鱼,其实鲸并不是鱼,而是兽类,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南海最大的鱼是鲸鲨,它的体长一般为10米左右,最长为20米,体重可达5吨。其躯体之庞大,可与鲸相比,故得其名。鲸鲨虽然堪称南海"一哥",但性情却比较温和,不像其他鲨鱼那样嗜血。它根本不会伤害人,就是捕捉它时也不反抗。据说奥地利水下探险家汉斯·哈斯在红海曾遇到一条8米长的鲸鲨,他不但给它拍了许多照片,还大胆地骑在它的背上遨游了一阵呢!鲸鲨的牙细小而多,上下颌共有牙齿大约3000千个,排成数行。这些牙没有咬食和咀  相似文献   

4.
叶雷 《科学之友》2008,(1):87-87
"×××到此一游",不能简单斥责为"素质不高的表现",我们应该正视它,因为它是一种民族心理.正因为它是一种民族心理,所以很多人并不认为刻上这几个字就是素质差,反而会为之感到自豪.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对已经在民族文化上打上烙印的东西,要改变起来需要耐心,需要引导.  相似文献   

5.
张元国 《科学之友》2007,(15):46-47
2006年10月,一只名叫"皮皮"的鹦鹉让无数的美国人陷入忧伤之中,在"皮皮"飞回自然后的几个月里,仍有成百上千的市民来到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参观它曾经生活过的"家",并默默地为它祈祷,而它的主人--动物学家乔克·奈因斯则时常徘徊在"皮皮"离开的地方泪流满面.这只被誉为"美国第一灵智乌"、"孟菲斯第一鹦鹉"的"皮皮"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这只神奇的小鸟有着非同一般的坎坷经历……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界,同类动物"窝里斗"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从肉食动物到草食动物,从低等的鱼类动物到高等的猩猩、狮子等,几乎都有这种现象.关于动物的"窝里斗",有人认为是一种天性,有人却认为是后天造成,经过控制甚至可以防止.  相似文献   

7.
玩过蟋蟀的人都知道,雌蟋蟀是"哑巴",不会鸣叫,而好斗的雄蟋蟀却善鸣,它的声音是在两翅摩擦时,从所谓的发音器官——复翅羽化而成的小器官中发出来的。在蟋蟀王国里,找对象往往是雄的"唱歌",雌的寻觅,也就是说雌蟋蟀是循着雄蟋蟀的叫声找到"心上人"并与之约会的。  相似文献   

8.
<正>鱼是自然界的水生动物,也是人类的重要食物之一。因鱼与"余"同音,所以鱼也成为了人类所崇拜的一种民间吉祥物,它饱含着年年有余的吉祥祝福之意。在探寻遗址的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在史前遗址中也发现了一些鱼的元素:刻于陶器上的鱼纹,如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人面鱼纹盆或鱼形圆雕作品(虽有出土,在史前时期较为少见,一直到商代  相似文献   

9.
长吻鱼,前冲的吻呈管状,有1 m多长,还非常坚硬,似一把锐利的长剑,所以海洋学家称其为剑鱼.它生性凶猛好斗,令众多的鱼类和渔民望而生畏,是大名鼎鼎的"海洋剑侠".  相似文献   

10.
谢海云  赵虎 《科学之友》2001,(11):24-26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死寂恐怖的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探险家干脆叫它为"死亡之海"。然而,在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生存着一支生机勃勃的"刀朗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式的生活。希望读者能认识他们,关心他们。——编者  相似文献   

11.
剑鱼,即海洋里的长吻鱼,因其前颌骨与鼻骨突出延长到口前方,呈平扁长剑状而得名。它那前冲的吻足有1米长,极似侠客手中的"三尺剑",故海洋生物学家取其名为剑鱼,雅号"洋中剑侠"。剑鱼为环世界性热带及亚热带海洋上层鱼类,全世界只有一种。成年剑鱼最大的体长可达6米。  相似文献   

12.
在大西洋上叫"巨型龙卷风",在太平洋上叫"台风",而在印度洋上则叫"旋风",其实都是它,地球上最为暴烈,最为危险的风暴--飓风。今年9月,发生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伊万"飓风已经给该地区造成了40年来最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20,(3):68-71
正虽说不可"以貌取人",但一些内在疾病,真的会在脸上有所体现。相由心生,疾病同样也会在脸上不同的对应区表现出来,当我们说一个人红光满面或面黄肌瘦时,也就可以看出他的健康状况,脸部发生的一些变化也许就预示着疾病征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其实是有助于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脸上有张"疾病地图",哪里生病了,细心留意,它会告诉你!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月亮的描绘是非常丰富的.赏着同一轮明月,诗人吟着"古月今照",儒生颂着"君子如月",道士数着"月圆月缺",禅客品着"月映万川"……月亮,并不是一个表里一致的星球,它是有结构的——它的表面覆盖着土壤,内部为月岩,我们看到的"月亮",实际上只是"月壤".2020年底,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登月,带回1731克月壤.我们就从月球地质学的角度来探究月壤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荷兰生物学家提斯·戈德史密特以研究演化生物学和维多利亚湖中一种珍奇鱼类--丽鱼而出名.他在他的著作中将维多利亚湖称为"达尔文的梦幻池塘",因为这里有超过200种不同种类的缤纷多彩的热带鱼类在相同的环境下进化,这种现象令人惊讶.  相似文献   

16.
神秘"怪物" 许多年来,黑洞一直被称为宇宙中的"怪物",因为什么东西都难逃它的手掌心,连宇宙中跑得最快的光都不例外.实际上它并不是什么"大黑窟窿",而是一种天体,只不过引力超强.黑洞到底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黑洞里的光线是跑不出来的,所以还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黑洞,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它神秘的背影而已.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兵法"三十六计",现在被广泛运用于谈判、经商、竞技等方面.令人惊奇的是,看似平静的海洋,水下却发生着惊心动魄的战争.深居海底的众多鱼虾蟹龟,如同人类一样,为了各自的生存,施展各种计谋,进行你死我活的较量,惊现出一场场精彩的"三十六计".为了领略海洋里动物的生存博弈,我们不妨套用"三十六计"中的14个名目来介绍这些动物的防卫和捕食技法.  相似文献   

18.
正"内分泌紊乱",一个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却很神秘的词,很多人长痘痘怪它,失眠焦虑怪它,"大姨妈"不来也怪它。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分泌,究竟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内分泌系统似乎有些神秘。它是怎样引起一系列身体反应的?本期"绿色氧吧"为你一一解答,并教你调控内分泌系统的科学方法。内分泌乱了,全身遭殃人体有一个生产激素的部门,叫作内分泌系统,既包括我们熟知的甲状腺、胰腺、卵巢、睾丸,也有"名气稍小"的垂体、肾上腺、松果体等。腺体生产激素并将其送入血液中,对各种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腺体分泌异常,会导致激素失衡,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打个比方,内分泌腺体就像网上商家,分泌的激素就  相似文献   

19.
冻土最上面的一层会在暖季融化,在寒季冻结,被称为"季节融化层",它的厚度一般在1.5~4米,就像一层松软的"新棉被",是多年冻土的保温层.尽管它自身会不断发生冻融,但总的说来起到了一种保温作用.在这层"新棉被"的保护下,多年冻土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正>泰国洞穴中有一种可说是独一无二的盲鱼,它既能行走又能攀爬。科学家最近发现,它在瀑布上行走和攀爬的方式与四足动物几乎一样,而与现存且已知的其他鱼都不同。这一发现有助于揭示始于大约4.2亿年前的"从鱼到人"的进化。当时,一些鱼的鳍开始转化为肢腿。科学家说,这种盲鱼的解剖结构很独特。它拥有科学家之前认为只有四足动物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