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9世纪,俄国东正教信仰危机加剧,社会思想趋于激进化。一方面,转向天主教、重新解释东正教或主张无神论,都是与否定俄国现实、追求新的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即便在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中,也仍包含着潜在的宗教因素。俄国激进知识分子强烈的分裂精神源自俄国东正教分裂教派的传统,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受到积淀于俄罗斯民族心灵中的宗教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东正教文化对俄罗斯人民生活的影响,指出俄罗斯语言与东正教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层面地审视宗教意识在语言教学中的种种反映,以便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里尔就任莫斯科和全饿大牧首已经两年。2009年他作为斯摩棱斯克和加星宁格勒牧首区牧首与卡卢加茅l博鲁夫斯基牧首区牧首觅里蒙特同为大牧首的候选人,分别被看做是戡箩斯东正教教会中“现代派”和“保守派”的代表,最终他成功当选大牧首,并于2009年2月1日就任。在就任之后的两年,基里尔大牧首已经为对教会进行改革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曾盛极而衰: 政局大变动得“风气之先”,再借非意识形态化渗透到社会各个细胞,由此走向全面得兴。今年9月底,在俄罗斯政府与议会之间的争斗进入白热化之际,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在对立的双方之间穿针引线、调解冲突,多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位宗教领袖何以在俄罗斯政坛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威信,一时成为世人关切的话题。大牧首其人全俄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密码具有永恒的制约性,宗教文化作为制约性因素始终是俄罗斯文学的基本命题之一,所有时期的文学中都保留着宗教的因素与特征,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就具有很多东正教中关于女性的观念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桂英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402-140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仍然是农业国家,80%的人口是农民。绝大多数农民都虔诚地信仰东正教。东正教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更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民一生中的关键大事——洗礼、婚礼和葬礼,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慈善和朝圣行为无不带有浓厚的东正教特征。  相似文献   

7.
东正教是基督教里的一个派别,元朝时期始传入中国。后随着蒙元帝国的灭亡而消失。直至清康熙年间东正教再次传入中国,北京出现了东正教的传教士。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两国签订《恰克图条约》后,东正教在北京的传播得到清政府的准许,北京相继出现了东正教传教士团,随着东正教的传播,增进了俄罗斯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沙皇政府为了实现其侵略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早在1721年就加强皇权对教权的控制,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的传教士团直接参与了沙皇政府侵略中国的行动,主要精力用于搜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报,充当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俄国十月革命后,东正教在反苏反共问题上达成共识。由于东正教北京传教士团过多地参与政治,始终没能在中国、在北京广泛地传播,至今东正教已经在北京绝迹。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梵蒂冈教皇方济各宣布将于2014年5月24日~26日访问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各处圣地,引起了宗教界和政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方济各表示,此行是为了纪念已故教皇保罗六世与希腊东正教牧首在耶路撒冷举行会谈50周年。50年前,保罗六世教皇史无前例地主动走出梵蒂冈,访问了圣地,开启国际牧灵之旅。在这一过程中,世界也见证了梵蒂冈与以色列关系的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9.
宗教问题作为研究的热点,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东正教在中国研究现状的述论,试图梳理出东正教在中国研究的重要特点和趋势,以供研究者参考;同时,以中国的东正教为研究对象,着重阐释其研究的主要领域,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基里尔就任莫斯科和全俄大牧首已经两年。2009年他作为斯摩棱斯克和加里宁格勒牧首区牧首与卡卢加和博鲁夫斯基牧首区牧首克里蒙特同为大牧首的候选人,分别被看做是俄罗斯东正教教会中现代派和保守派的代表,最终他成功当选大牧首,并于2009年2月1日就任。在就任之后的两年,基里尔大牧首已经为对教会进行改革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奇闻怪事》2013,(6):17
1978年,苏联地质学家勘探铁矿时,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中发现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家庭。男主人利科夫为了躲避宗教迫害,于1936年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隐居丛林。在与世隔绝的日子中,利科夫又有了两个孩子。在隐居的42年中,一家人从未与外界有过任何接触。避难为躲避宗教迫害而逃亡卡普·奥西波维奇·利科夫一家原本居住在苏联秋明州,属于信奉旧礼仪派的东正教老教徒。1936年,为躲避宗教迫害,  相似文献   

12.
毛蓉 《科技信息》2012,(6):188-188
在东正教的教义中,圣母崇拜是十分重要的一条。信徒们认为,是圣母马利亚孕育了世间的一切,并保佑尘世中的一切生灵。而且,马利亚还是智慧和爱的化身,她的聪明才智化解了一切苦难和折磨。圣母崇拜对俄罗斯社会有广泛的影响,从社会生活,到俄罗斯文学艺术,处处都体现着圣母在东正教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马强 《世界知识》2017,(20):35-37
征俄罗斯,11月初是一个有趣的时间节点,先后有三个节口在此时交汇。在东正教日历中,11月4日是“喀山圣母圣像日”。  相似文献   

14.
穿越巴尔干     
深入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信徒混合杂居,宗教冲突加上民族矛盾,再加上外来势力的恶意搅扰,千百年来腥风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文化中专制主义因素的形成,是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经历分不开的。可以说巨大而平坦的平原和东北罗斯的森林是造就俄罗斯文化权威性的空间因素;而它从拜占廷引入的东正教和鞑靼人的统治构成了影响它文化权威性的时间因素;此外俄罗斯独特的社会组织——村社,是它得以长久保存的社会基础,这些构成了俄罗斯的传统文化。斯大林正是在这种传统文化模式影响下将原苏联引上了现代化之路,如今的俄罗斯改革也必然要接受这种传统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东正教传入俄国后,在俄罗斯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托尔斯泰在探讨民族和社会出路的过程中,基于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救世精神、忏悔意识,提出了包括"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在内的"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贯穿于托尔斯泰的创作,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正>新年伊始,梵蒂冈教皇方济各宣布将于2014年5月24日~26日访问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各处圣地,引起了宗教界和政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方济各表示,此行是为了纪念已故教皇保罗六世与希腊东正教牧首在耶路撒冷举行会谈50周年。50年前,保罗六世教皇史无前例地主动走出梵蒂冈,访问了圣地,开启国际牧灵之旅。在这一过程中,世界也见证了梵蒂冈与以色列关系的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将东正教堂和教徒与中国的寺庙和信奉者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地方。苏联东欧地区值得关注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不同文明在这里的交融与冲突,而这些文明的主要载体就是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原本是基督教的两大派,天主教盛行于拉丁语区,东正教则传播在希腊语区。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东西部两大教派的分化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现代文明的负面渐趋显现,全世界范围内生态文学迅速风起云涌。俄罗斯作家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因作品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以及充满宗教色彩的救赎生态思想,成为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对工业化时代道德价值观的重建,对人文环境的泣血守护,让他二次获得苏联国家文学奖。拉斯普京的作品立足民族文化根基,始终守卫人与故土、人与传统、人与家园的联系,高扬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试图通过文学开辟一条重振俄罗斯、解决精神危机的新路。信仰东正教的拉斯普京意从宗教救赎拯救生态危机,他对"博爱"的塑造有助于伦理回归和人性回归。  相似文献   

20.
东正教与中俄早期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俄早期文化交往中,东正教发挥了极其特殊和重要作用.在东正教会派驻北京的神职人员中培养出了第一批俄国的汉学家,一方面,他们将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介绍到俄国和欧洲,另一方面,将欧洲较为先进的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增进了中俄政府与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但东正教会过分彰显的政治使命增加了中俄彼此间的不信任,影响两国、两个民族、两种文化间的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