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外静脉及属支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一女尸右侧颈部颈外静脉呈现双干 ,现报道如下。右颈外静脉的两干经胸锁乳突表面相伴下行 ,距锁骨上静脉1cm处汇合并注入锁骨下静脉 ,沿途见2~3处交通支。左侧未见变异。右颈外静脉内侧干由面静脉延续而成。面静脉沿内眦、鼻翼、口角至下颌缘 ,此部分较细 ,约0 5cm ,到下颌角下方接受颏静脉后扩大成约1cm的内侧干 ,而后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自外上向内下斜行至颈根部。内侧干较外侧干细。右颈外静脉外侧干由颞浅静脉延续而成 ,约1 2cm ,沿途收集枕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颈前静脉存在 ,仍汇入内侧干。讨论颈外静脉…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纠正永久性面瘫的手术方法虽多,却难以收以令人满意的效果。笔者应用副神经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悬吊矫治5例面肌萎缩,神经已退行性复长达用余年的永久性面瘫病人,收到较为满意的整复效果。现将初步体会介绍如下:应用解剖1、副神经(N.accessorius):自静脉孔出颅,行经颈内静脉前外侧,二腹肌深面,于乳突下3.5cm发出分枝进入胸锁乳突肌。其本在胸锁乳突肌深面下降,从该肌后缘上、中1/3交界处进入颈后三角,位于深筋膜浅层与椎前筋膜之间,下自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界处进入斜方肌深面。2、胸锁乳突肌(m.sternoclecolona…  相似文献   

3.
男性患者,65岁。因右颈前区包块2年,增大伴不适10余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体检未见异常,双肾未见肿块。右颈前甲状腺部触及1肿块,约3cm×3cm,质硬,边缘模糊,周围及左右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实性肿块,约3cm×2cm×1.5cm。术前诊断:甲状腺癌可疑。于2007年8月8日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甲状腺)恶性肿瘤,行右侧甲状腺及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上腹肿物伴胀痛一个月入院。查体:剑突下编左触及儿拳大质硬肿块,压痛,固定。腹部超声提示:左上腹一均匀实质性包块,钡餐透视见胃小奇有弧形压迹。故以腹腔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小网膜囊内,圆形,约10×7×7cm3,质实,包膜完整,N面粗糙,与肝胃韧带、肝左叶、横结肠系膜及周围组织粘连,易剥离,带蒂与后腹膜相连,从蒂部将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报告为异位胰腺鳞状细胞癌。术后行胰腺CT扫描未见异常。2讨论胰腺癌多发生于胰头部,约占2/3;其次是体尾部约占l/4。多见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5.
我院几年来采用预丛一点法神经阻滞麻醉5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针法即在颈IV处一点穿刺阻滞深浅颈丛50例均属住院择期甲状腺手术病人,年龄18—56岁,男8例女42例,病种为甲状腺瘤24例,甲状腺囊肿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甲状腺机能亢进6例,全部病例术前检查心肺正常或近于正常范围。麻醉方法仰卧位,头转向对侧,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叉点向外旁开1.0—1.5厘米处,用7号针头穿刺抵C4横突,少许退针,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即深丛注药0.25%布比卡因,D口用1:20万肾上腺素,12ed4毫升做两侧深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按照整形外科的基本原则(无菌、无创(微创)设计手术步骤,牵开解剖间隙显露病灶,不损伤功能组织,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的恢复形态和功能.方法 手术采用针刺穴位注药配合局部浸润麻醉,胸骨柄切迹上2.5cm横切口两端达胸锁乳突肌外缘,上下分离颈阔肌肌皮瓣范围5~6cm间隙分离胸锁乳突肌外缘,纵行切开颈白线,牵开甲状腺前肌肉,显露甲状腺.术毕创腔行多孔细硅胶管引流,整形美容的方法缝合切口.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出血10-20ml,术野清晰,显露良好,无术后大出血,无颈前肌肉萎缩及皮肤粘连,术后一年,颈部形态良好.结论 :大范围分离颈阔肌肌皮瓣.不切断甲状腺前肌群,用整形美容方法缝合切口,术后无粘连及肌肉萎缩.牵开肌间隙,不损伤功能组织,可以有良好的显露.  相似文献   

7.
弹力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jarvi和saxen(196)首先报告,而国内报告极少。我科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如下。患者刘某某,女,70岁,住院号J2044。因背部无痛性肿块,逐渐长大1年,于1996年8月2日入院。体检,T,P,BP均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官正常,化验室检查无异常。右肩脚下区可触及约10×4×3厘米肿块,不活动,表面凹凸不平,边界尚清,质硬,无压痛。临床诊断:肩脚下角肿物性质待查。手术所见肿瘤位于背阔肌,菱形肌深面,固定于肋骨膜和肋间韧。灰白色,质地坚实,活动性差。…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38岁、住院号202600,因体检时B超发现右侧卵巢包块1a,于2002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0a前因“左侧卵巢囊肿”曾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月经正常。3-0-1-2。检查:生命征正常。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正常。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右侧附件区触及约5cm×5cm×5  相似文献   

9.
匡晓燕  李化梅 《科技信息》2013,(20):479-480
<正>患儿,女,7岁,因右胸部疼痛伴包块形成20天入院。入院前外院X线检查考虑右锁骨结核。体查:右锁骨近胸锁关节处,扪及长约4cm,宽约3cm,质硬包块,局部有压痛,皮温不高。胸部X片和CT检查,均发现右侧锁骨胸骨端骨质破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9.8×109/L),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W-SCR 0.6),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W-LCR0.39),碱性磷酸酶正常(ALP 318U/L),红细胞沉降率正常(ESR 4mm/h)。病理检查:肉眼观,含碎骨组织的灰白、灰红软组织一堆,总体积1×2×0.5cm。镜下观,正常骨组织结构破坏,多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  相似文献   

10.
张某某,男,8岁。因右颈肿物1年.生长迅速伴心悸、气短1个月于1998年6月15日入院。患者拍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下降,情绪急躁。查体:P110次/分,BP20/12KPa。气管右侧可触及一约5×4×3cm圆形肿物;质硬,无压痛.活动欠佳,表面不光滑,随吞咽运动。气管略左移,颈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原体上极可闻及血管杂音。闭目平拿实验阳性。飞:45ng/ml,T4:188ng/ml(本院对照飞:0.8-2.2.T4:50-126)。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不除外恶变。给予卢戈氏液,甲亢平,心得安对症治疗,待甲亢控制后,在全麻了施术,术中快…  相似文献   

11.
胸导管损伤在食管中段癌的手术中发生较多,在一些胸部、颈根部外伤中亦有发生的可能。本文就我院1983年6月一1996年7月治疗的乳糜胸5例进行分析,探讨胸导管的解剖关系、损伤原因及治疗原则。1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食管中段痛术后并发乳糜胸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62、60、55岁。均两次开胸,胸导管结扎。两例治愈,其中1例男性,m岁患者,第二次原切口左侧开胸胸导管结扎不彻底,又行第三次右侧开胸结扎,术后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胃底贲门癌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男性,60岁,于术后第3天胸腔引流量突然增加,引出淡红色液约1200I…  相似文献   

12.
用透射电镜对5例肌性科颈患者病侧胸锁乳突肌外观基本正常部分的肌肉进行了观察,发现其肌原纤维及线粒体有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肌原纤维间界限不清,粗细肌丝模糊不清,重者是均质样变,肌丝排列异常,肌原纤维明暗带、M线、Z线不清楚或消失及线粒体变性。据此对肌性斜颈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陆某,女性,11岁。因耳垂肿痛2天,于1983年5月26日15时来求医入院(2周前接触流行性腮腺炎病人)。体查:体温37.7℃,脉博108次/分,规律,有力,呼吸正常,神智清楚,检查合作,两侧耳垂触及鸡蛋大小的肿物,有压痛,表面皮肤不红,边缘不清,以左侧耳垂明显。右腮腺管口红肿。咽部及扁桃体未见异常病变,颈软。心率108次/分。两肺未闻及罗音。腹部软平无压痛,肝在右肋下1cm,质软,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无压痛,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未  相似文献   

14.
例1:女43岁,病例号941725,因颈前肿物1年伴轻度疼痛半个月按甲状腺肿收入院治疗。检查见:甲状腺轻度肿大,右侧叶可触及一个直径约1.5cm圆形肿物,甲状腺表面不光滑质较硬、界线清晰、无明显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附近淋巴结不肿大。测基础代谢率正常,T3、T4正常,B超甲状腺右侧叶扫到一个0.9×1.4cm2囊性音区。B超甲状腺右囊腺瘤。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见双侧甲状腺略增表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质硬与周围粘连。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切除二块甲状腺组织均无包膜。切面…  相似文献   

15.
例1,患者24岁,妊娠39周,因腹部阵痛4小时,破膜2小时,先流出羊水约700CC,相继流鲜血约700CC于1995年4月6日急诊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曾妊娠8个月死产一婴。检查:贫血貌、血压12/8KPa、心肺未见异常、肝陴未触及、无浮肿、宫底32cm、子宫无压痛、胎头已入盆、胎心音规律120次/分、宫口开大3cm,可触及胎头、其右后方触到海绵样易出血组织、血色素77g/L。入院诊断:孕39周,前置胎盘失血性贫血。立即予输血400CC,相继在严密观察下静点催产素分娩—苍白窒息之女婴。女婴口腔向外突出一暗红色肿物12×10×9cm(见图片),婴儿出生10分钟死亡。胎盘检查完整未见前置胎盘征象。肿物病理检查诊断为口腔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6.
尤文氏肉瘤(Ew ing s sarcoma,ES)同时发生于颅骨和外阴者,非常罕见。我院于2007年10月收治1例,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20岁,未婚。发现头皮肿物1周伴头晕头痛入院。查体:右额头皮有一大小约5 cm×4 cm肿物,边界清楚,质软,可移动。另于外阴左侧见一肿块,  相似文献   

17.
例1,女性,28岁,未婚。因左腋下肿块半年,左乳肿块一月入院,左腋下肿块经前有疼痛。体检:左乳外上象限2×1cm大小肿块,光滑、界清、活动、无触痛。左腋下触及5×4cm大小质轻肿块,与皮肤有粘连,其内有2×3cm大小质中等硬肿块,界清,活动,伴有触痛。入院诊断:左乳癌伴腋淋巴结转移可能。作乳腺肿块及腋下肿块切除,病理:左乳腺纤维腺瘤、左腋下副乳腺伴纤维腺瘤。 例2.女性,30岁,已婚育,发现右腋下肿块三月余伴疼痛入院。体检:两侧腋下均见似脂肪堆积样肿块5×4cm大小,右腋下触及1×2cm大小质硬块,光滑,界清,伴触痛,行双侧腋下肿块切除,病理:双侧副乳腺、右副腺纤维瘤伴导管上皮增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测草原公路特殊性对驾驶员颈、肩、腰部肌肉所产生的影响,选取6名驾驶员进行草原公路的实驾试验,使用频域分析方法,获得驾驶员颈部胸锁乳突肌、肩部斜方肌、腰部竖棘肌的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员的各部位肌肉会出现疲劳,且各部位肌肉的MPF变化程度存在差异性:4位驾驶员胸锁乳突肌在50 min出现深度疲劳,6位驾驶员斜方肌在80 min达到不可恢复的疲劳,6位驾驶员腰部竖棘肌在60~80 min内出现了MPF的最低点。女性的腰部竖棘肌比男性更容易抵抗疲劳。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生后2小时死亡,其母26岁、农民,第一胎足月分娩。大体解剖:身长35厘米(cm),眼眶变浅,眼球向前突出,面仰向天,下颏和胸连在一起,而没颈部.顶枕颈后皮肤缺损6×4cm,顶枕骨缺如,枕骨大孔扩大,颈椎融合,头颈向后。揭开头皮见厚0.5—1cm紫红色无定形团块组成的脑组织,不见正常脑皮髓质。颅底骨无明显畸形,但未见间脑及垂体。胸腔变小。肺位于胸两侧肋角处,左肺2克,右肺5克。但肺外观正常。胸腺位于颈前胸骨下重18.5克。从口咽部开始纵贯纵隔越横隔到上腹部可见15×10cm囊肿。表面灰白色,壁厚0.1cm,内含粘稠液体。横隔两边只剩0.2cm宽,与囊间有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心位于胸腔左侧.  相似文献   

20.
患者李某某,男,27岁。因吞服筷子4年伴腹痛1年而于1995年4月12日入院,4年前病人自行吞下金属发夹5枚及木质筷子2枚,而在当地医院行胃内异物取出术手术治疗。术中在胃内取出金属发夹5枚,未发现有筷。病情痊愈出院。近1年来自觉中腹部有间歇性隐痛,查体:上腹部正中有一处约10cm长的手术切口疤痕,左手压迫右下腹并向左侧推时,右手在左上腹部可触及一质硬棒状物,左石手相距约15cm,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