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著作中不仅保存了孔子形象最初的真实写照,也保存了孔子形象最早的变异,二者都对后世的孔子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为后世孔子形象的塑造提供素材、奠定基础;开尊孔之先河,为后世统治者圣化、神化孔子完成心理准备;而且还表现为为后世变异孔予的形象提供了早期范本.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对于“乐”进行了详尽的美学阐释。孔子从“乐”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首开论“乐”的先河,公孙尼子的《乐记》则是对于孔子有关“乐”美学阐释的理论总结,荀子则从“乐”的本体和“乐”社会功能等方面对“乐”进行了系统的美学阐释。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思想、人格、教育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不同时代 ,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子形象进行改变塑造 ,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论语》是一部以孔子为中心收集的言行材料 ,为我们客观地把握孔子的形象提供了依据。笔者通过《论语》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 ,为孔子素描了四张画像 ,以求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4.
<正> 汉代以降,随着儒家学术与政治的合流,儒学遂以先秦的显学之一而凌驾于诸子之上,成为独尊之经学。在经学与通经致用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也自然地被神化为一尊政治偶像。自此而后,孔子的政治价值便掩遮了他的学术地位。经学的尘嚣声在树起一尊政治偶像的同时,也淹没了一位学术大师。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当我们用追本溯源的历史解剖刀剖开萦绕在孔子头顶的虚华的政  相似文献   

5.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新思潮洗礼的林语堂,在新编历史剧《子见南子》和用英文编撰的《孔子的智慧》中,通过对孔子言行及孔子思想的伦理审评,消解了被汉宋儒家神圣化了的孔子形象,让孔子形象向人性化回归,把他还原成具有再接再厉的可贵精神、顺乎人性的道德修养和近乎人情的、集智慧和喜怒哀乐于一身的活生生的“真人”形象。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的孔子研究,在过度阐释孔子的同时,也重构了孔子的负面形象。学人批孔可视为自觉改造自我的象征性行为,文章以孔子为视角透视了当时的学术风气及学人心态,具有思想史与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代,文、史、哲都还处于混然一体茫然不可分开的状态之中,致使文学史界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把诸子散文作为文学色彩浓厚的说理艺术加以研究,呈现出研究诸子散文走不出说理文的特点及其文学成就的奇怪现象.同时,也很少出现对诸子散文的文学因素和文学价值进行专门系统论述的著作.先秦诸子政论散文中为何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因素?推究求源,先秦战国时期,礼坏乐崩,百家争鸣,处士横议,诸子论辨,可放言无惮,各家各派的文章或传道立说,或互相攻讦,或斥责君王.为了助说析理,使人信服.他们十分注意表达效果,这种注重表达效果就使得诸子文章注重了文采;其次,从文章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诸子散文承殷商、两周散文的质文递交,有的尚质,如韩墨,有的尚文,如孟庄.然而不论是文质并存还是尚质尚文,这一时期的诸子文章已由简括趋于详细,文辞由简约趋于丰赡,包涵了丰富的文学因素.这表现在形象、情感、气势,写作技巧、表现方法、语言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笔下的孔子形象,在唐代文人学者中显得独具一格。柳宗元认为,孔子首先是一个现实的人,之所以获得圣人地位,是其主体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的必然结果。柳宗元的这一观点在客观上质疑了自汉代谶纬之学以来加在孔子头上的神性光环。这一独特的孔子形象,是柳宗元在思想上具有异端色彩的具体表现,是其实证性的批判意识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在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向西方译介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位多产作家常常弄出许多错误。评述了他三个方面的失误:一是对“法”在孔教中的作用的误会;二是将“发愤忘食”等语译错,歪曲了孔子的形象;三是因未弄清楚“三十而立”的含义,忽略了“礼”在孔子一生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典范作品。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大概成书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众所周知,《论语》是对话式的语录体著作,其语言较接近于当时的口语。研究这部有价值的著作,有助于我们对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语言现象有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去逝,使其创立的早期儒学团体顿然失去了固有的"精神家园"。如何缅怀恩师、瞭望与守护"精神家园",是摆在此时孔门弟子面前最紧迫的课题。除在孔子庙堂"以时习礼"外,"无得而逾"、"万仞宫墙"等语,是孔门弟子对时人批评与误解的反驳,不仅维护着孔子在其心目中的圣人形象,而且扩大了孔子学说的影响,为儒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孔子的文献典籍编纂思想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孔子编纂文献典籍的动因、思想特点、显著成果和宝贵精神,阐述了其思想和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语》在孔子"自卫反鲁"后由孔子弟子开始编辑,成书于孔子生前的公元前481年至公元前480年间。孔子曾为《论语》的编辑提供过若干材料。成书于孔子生前的《论语》约包含了今本章数的百分之九十,其余为孔子卒后《论语》修订时所加。  相似文献   

14.
钟嵘提出"滋味"说,是中国诗味论发生的重要开端,一方面承接了孔子的乐味论,另一方面开启了司空图的辨味论."滋味"的理论内涵包括形象性、情性,"赋比兴"和自然性,与其他理论构成整体系统.这对于释解"滋味"与道家思想文化的关系,钟嵘对声律的批评和对滥用典故的批评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现代化 ,包括人格的理想化或健康化 ,难以回避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 ,而孔子思想是主要渊源。当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仍然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人格思想 ,其中 ,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很值得关注。其关于道德上君子与小人的人格划分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的利益倾向 ;既正视人的利益追求 ,又强调遵守规则的富贵正道 ;倡直道、明是非、否定巧言令色之徒的正义思想 ;仁者爱人的重视和尊重人 (天下人 )的平等意识 ;主张立志坚定、坚韧不拔的大丈夫气概 ;坚持热心救世、百折不回、进而不止的积极入世精神 ,等等 ,早已成为中国人人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塑造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过程 ,如何对孔子理想人格思想进行“扬弃”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6.
因材施教是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然而孔子在具体运用时,有得也有失。他充分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忽略了统一标准的重要性。孟子在继承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同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以<论语>为素材,全面分析孔子的"君子儒"之教.其中包括"君子"之辨、致君子之道和君子真伪之辨.对这些问题的分辨可以说明孔子之教与苏格拉底之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很多矛盾现象能通过心理解析的途径找到合理答案。影响孔子心理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明知失败的必然与不甘认同的愤慨两者之间的冲突,安贫乐道的道德倡导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物;二、其本人政治主张的实质与推行方式之间发生的背反情状,使他常于两难之间不得不作出违心的选择;三、社会的动乱给生命造成的威胁。总之,孔子道德主张的多重性是各种要素对其心理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孔子“观”诗说的内涵井不限于诗歌的社会功用而首先是接受主体为诗歌所感发而引起的审美愉悦乃至审美自得。从审美接受的角度看,中国古典诗歌尤其讲究含蓄空灵,这就需要接受主体全身心,全灵魂的投入才能彻悟诗之美并获得审美自得。  相似文献   

20.
从孔子的文艺观看中国的诗性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游于艺”是指广义的艺术,具体而言,是指“六艺”,“艺”是传道、行道的重要途径,人要过一种艺术人生,提高艺术修养。孔子的诗论认为,诗能提高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德性,诗是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最好的导师。孔子很重视音乐,他是主张形式与内容、艺术与道德相结合的艺术观的提倡者,音乐不仅有审美功能,而且有教化功能,这些对后来儒家的艺术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