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明人都穆《金薤琳琅》收录以来,《汉张迁碑》的相关研究此起彼伏,在诸多汉碑研究中,对此碑的研讨最为热烈,且疑点不断。其中,刻工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久议未决,只以拓片判断《汉张迁碑》的拙朴书风是由刻工决定的,忽略了书风形成的其他诸因素,尤其是对《汉张迁碑》拙朴书风要素的模糊认识导致书法临习者的盲目追求和错误临习,对拙朴书风作品的创作也带来一定影响。过分夸大刻工的作用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2.
泰山是一部厚重的书法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历代不乏书法大家,在泰山留下了众多的在书法史上有显赫地位的法书名刻。其中以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张迁碑》,北齐《泰山金刚经》,唐欧阳询《房彦谦碑》、李隆基《大观碑》,宋赵佶《大观圣作之碑》,明顾有初《玄帝宫碑》,清何人麟《杜甫秋兴八首》九大名帖,集篆、隶、楷、行、草之大成,名垂书史。泰山书法,造就了书法中的泰山。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城西点苍山中和峰麓的三月街上,矗立着一幢巨大的石碑。碑高四.四四米,广一.六五米,系由两块青石相接而成,高高地架在一个石雕的赑屃之上,这便是《元世祖平云南碑》。它是研究大理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块碑的碑文是元代翰林院学士程文海奉元成宗诏命所撰的。程文海(1249—1318)字钜夫,因避元武宗庙讳以字行,故《元史》本传为《程距夫传》。他先世乃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后迁郢州的京山(今湖北京山县),最后定居在建昌(今四川省西昌市)。程文海的叔父程正卿是南宋的建昌通判,忽必烈征大理路过建昌,正卿以城降,程文海入京作为质子,元朝授他为宣武将军、管军千户。程文海聪明有识,才气不凡,为元世祖所赏识,选拔入翰林院,屡进为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二十年,加翰林集贤直学  相似文献   

4.
《安晚轩记》之碑刻立于元惠宗元统三年(1335)六月.原石现存杭州孔庙(杭州碑林),陈列于"宗教碑"碑廊(见右上小图).是碑圆首,篆额"安晚轩记"4字,额之左右仿汉画像碑,刻有麟、凤二像.原座已佚,碑石高152.5cm,宽78.5cm,厚20.5cm.碑文楷书,并题、署凡21行,记文界格书写,满行35字.杜正贤主编《杭州孔庙》一书收录.  相似文献   

5.
大理国与三十七部会盟碑保存于曲靖一中碑亭,与宝子碑同列,均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碑高1.25米,宽0.58米,分上下两截,上截11行,左行,正书。下截8行,右行,行书,碑立于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二年(971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7月)出土。碑文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州石刻星图是世界著名的古星图之一.石碑高2.16米,宽1.08米.碑上部刻有一圆形星图,星点棋布,银河横贯.坐标网络清晰,二十八宿分明.一幅图就把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可见星空完整地表现出来,真是巧妙洗炼.碑下部刻有碑文,叙述了当时的天文知识和星占理论。和“天文图”同一时代刻制的还有另一块石碑“地理图”.由两块碑的碑文可知,天文图碑是南宋淳裙丁未年由王致远刻成的(公元1247年).原图绘制人姓黄名裳,字文叔,他任嘉王翊善时进献此图(1190),是为了向皇太子讲授天文知识的.现在这块  相似文献   

7.
今仍耸立在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城南约十余里的苍山马耳峰麓、太和村西、唐代南诏初期首府太和城故址旁的《南诏碑》,一称《南诏德化碑》,此碑为云南屈指可数的大碑,也是南诏史上很富有资料的一古碑,为南诏第五代主阁罗凤所立,据考立碑年代当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项,这碑也在其中。碑文惜多漫漶,今正面碑文仅只存220字,好在明、清时的方志及金石学家把以往的碑文著录  相似文献   

8.
传世的《唐颜真卿书多宝佛塔感应碑》(下简称多宝塔碑)北宋拓本已极罕见。据文物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影印出版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多宝塔碑》的出版说明称:“象这样的北宋拓善本,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九七八年重版影印该碑帖时又称:“这个拓本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也是保存至今的宋拓本中最好的一本。”唐代颜真卿是我国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颜书流传下来的北宋拓本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对研究我国书法艺术有很高的价值。据考,我校图书馆珍藏的《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亦为北宋拓本。《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廿二日建,正书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南阳岑勋撰文,琅琊颜真卿书,东海徐浩题额,史华刊,碑文为楚金禅师一生学佛事迹。碑石今  相似文献   

9.
滇中著名学者袁嘉谷曾给《小爨碑》亭题联: 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字 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 实则碑面共计四百零二字,立碑距今一千五百八十年。为求上下联对仗工稳而取其约数,这倒无可非议;只是以碑末用“大亨”年号就以为爨氏奉东晋正朔,还有待于研究。 碑文最后一行是这样的;”大亨四年岁在二已四月上恂立”。  相似文献   

10.
大爨碑管窥     
大爨碑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洲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碑高近丈,南朝刘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立。清道光年间,云南总督阮元在陆良访得、始著于世。 爨碑于清代出土后,引起人们广泛重视。解放后,国务院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大爨碑现存陆良薛官堡,小爨碑现存曲靖一中。前者称为《爨龙颜碑》,后者称为《爨宝子碑》。之所以称为“大”、“小”,系以碑版规模区分。历来并称为“二爨”或“南爨”;与“北碑”齐名。大爨碑立碑距今一千五百二十五年,小爨碑距今一千五百七十八年。小爨较为完好,字迹清晰;大爨全文仅十数字漫漶难认。这两块碑,为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历史及六朝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隔代合写的奇碑: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相似文献   

12.
攸关南诏史的第一手资料《南诏碑》撰者名氏,最早见的是唐懿宗时人樊绰《蛮书》卷五:“(大和)城中有大碑,阁罗凤清平官王蛮利之文。”到五代时刘煦《旧唐书·南诏傅》中说“有郑回者,本相州人……(山焦)州陷,为所虏,阁罗凤以回有儒学,更名蛮利。”又到元朝初年,朝廷命官郭松年抵大理,后撰《大理行记》,文中云“立德化碑(《南诏碑》),使蜀人郑回制文。”从此以来,人们对这著名的《德化碑》撰者,皆以为出自郑回之手而无疑者。直到龙云当政,开设通志馆编纂省志时。纂志诸公,仍认为《南诏德化碑》文撰者乃郑回。碑的文字自明代以来剥落严重,好在修《新纂云南通志》时,有关碑文撰者的文字尚完好,志馆诸公因之拟议,在该《志》  相似文献   

13.
高瑞,又名聂贡·关却才旦,藏族当代著名学者,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发表《桑叶寺碑文考释》、《敦煌古藏文吐蕃法制初探》及《甥舅会盟碑新探》等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长庆会盟碑与蕃唐关系的演变》、《唐蕃古藏文文献诠释》等学术著作,在藏学界享有颇高的声望和影响。他曾先后担任西北民族大学校长和中南民族大学校长之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藏文文献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文章主要围绕“唐蕃甥舅会盟碑”的碑文内容、年代、历史背景及其作用等学界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向高瑞教授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4.
栾星先生著《李绿园传》(见中州书画社出版的《歧路灯研究资料》在叙述《歧路灯》作者李绿园家世生平时称李绿园的家乡"宋家寨在宝丰县治东南,北滨水,西依鱼山,南为隋城遗址。城与鱼山之间,有东汉中常侍吉苞的陵墓。墓前蹲有奇兽'辟邪'石雕,制作宏伟,左膊刻有'辟邪'字样。吉苞墓碑已佚,碑残字摹本,存《汝贴》内。"这里将鱼齿山汉墓称为"吉苞墓",将鱼齿山汉墓碑刻称为"吉苞墓碑"的依据是清道光《宝丰县志》卷十五《艺文志》李绿园《辟邪歌》:"水南岸城北,巨家突兀列三四。蒙茸青草供牧刍,墓门那觅碑版字。桑《经》郦《注》说吉苞,太长秋宫汉…  相似文献   

15.
《惜诵》的抒情学《惜诵》是屈原步入仕途之后.蒙谗被疏初期的作品.这一点己是《楚辞》研究界的共识。诗人被疏离到楚国政治的边缘.内心充满着失落、忧伤、愤感和期待的复杂情绪.他在这里第一次探索着抒发复杂的内心情绪的诗学方式,诗题的采用.便可见这种诗学尝试的良苦用心,表而看来,《惜诵》取全诗首句的头二字的命名方式.脱胎于中原文章简册制度.如《诗经》、《论语》取首二字名诗命篇的方式。但是正如《橘颂》改造了中原的“颂”文体一样.《惜诵》也对中原首二字命题的方式作了值得注意的深化。“诵”字有进谏的意思.清人林…  相似文献   

16.
《渊公碑》是云南著名的古碑,此碑全称是《大理国渊公塔之碑铭并序》,原在祥云县水目山。水目山是云南古代佛教胜地。据今存该处的明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镜州婆罗门杨华严寿撰书的《水目寺铭》称:水目寺系宋代段氏大理国段正兴龙兴四年(公元1158年)普济大师开山。(碑文把普济说为唐宪宗元和时南诏劝龙晟的龙兴人。此误。)检清康熙  相似文献   

17.
<正>一、勘误部分:P31 1、标题《“粱”字的古音》应加“今”字作《“粱”字的古今音》.2、第一段末行《“粱”字及其读声》之“声”应作“音”.3、第四段倒数第3行“兹不赘”加“述”字作“兹不赘述”.P32 1、右边顺数第19行“以上古的本音始”之“以”字作“从”字.2、右边倒数第5行“故不妨先以有反切的中古音系”之“以”作“从”字.3、右边倒数第3行(“(?)”在《集谐》)之“谐”字作’“韵”字.P33 右边倒数第4行“二、它的第一个变音是[ts‘lian]之韵尾“n”作“η”.  相似文献   

18.
韩愈的籍贯,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记昌黎人;《新唐书》说邓州南阳人;李白在《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也说南阳人;李翱在《韩吏部行状》中说“昌黎某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及《中国文学史》说河南河阳人;《中国历史人物生率年表》(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载“昌黎(今河南南阳)人”。此外,还有些书籍说河内南阳,有的说河南沁阳,也有的说河南孟县。总之,众说纷云,未  相似文献   

19.
蒋和森《流派琐谈》称:“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表现了三大流派——风、雅、颂。”可谓对《诗经》风、雅、颂分类的最新解释。不过,其中《雅》不能笼统称为一个流派,因为《大雅》的绝大多数篇章,从时代背景、作者身份、思想内容,到表现方法、艺术风格、美学趣味,都与《颂》诗一致,而与《小雅》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总体风貌来看,“三颂”和《大雅》以史诗情结、英雄崇拜意识和雍和典重风格构成为一大流派;《小雅》则以批判精神、民族忧患意识和讽谕风格构成为另一大流派,即钟嵘《诗品》所谓长于“怨悱”的一派。本篇就此派作具体评述。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里常用在动词前面的“所”字,语法界向来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所”字是一个词,但是,对于它的词性看法不一。如马建忠的《文通》定它为“接读代字(代词)”,①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沿用其说,称之为“联接代词”;杨树达先生的《马氏文通刊误》反对把“所”字定为“代词”而称为“表被动的助动词”;②赵元任先生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叫它做“语助词”;③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语法常识》和吕叔湘、孙德宣两位先生在《助词说略》里,都把“所”字定为“助词”;后来多数《现代汉语》都从助词之说,有的把它列入“结构助词”小类里。少数学者则认为这个“所”字不够“词”的资格,称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