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不仅小说的虚构观念开始明确出现,而且方术之士在编撰志怪小说时也开始了有意的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问世的,而是在一片批评和谴责声中出现的。虚构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得到确立和认同,六朝人反对虚构,崇尚真实。小说记事真实与否,几乎成了评价其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此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虚构与真实问题,还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难以分清小说的故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也难以分清小说是在原初的故事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了虚构,还是小说家在整理加工时进行了虚构,小说家是进行了无意的虚构还是进行了有意的虚构。  相似文献   

2.
小说无法追求到与现实一体化的真实,虚构真实不来自与现实真实事物的直接对应,而来自与现实相差别的符号系统,符号对于真正事物的表达仅是真实的幻觉,表明一种真实被现实承认的可能。古典小说力图建立真实的感情空间以替代时现实的感觉,20世纪小说的极大特点,是虚构真实的符号化,并以此超越现实真实的幻觉。  相似文献   

3.
作文需要虚构,因为虚构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虚构可以在"艺术真实"中表达"真实的思想";虚构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智力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思维离不开想象思维,而想象力要靠虚构来激发。虚构不等于撒谎,虚构也不等于虚情假意,虚构可以让想象之花在心田绽放。  相似文献   

4.
刘玮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7):65-66,83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博尔赫斯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其中占主体部分的侦探小说是一个关于"为了追求生命的意义而不断选择"的故事,然而时间的不可逆转以及死亡的威胁都让这种选择遁入虚无。但博尔赫斯采用了套盒模式,将这个虚构的侦探小说嵌入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之中,并通过整个故事的结构构建起一种积极的、动态的"后现代历史叙事"观,从而得以在虚无之上寻找到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需要虚构,《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然也需要虚构。就全书来说,很多人都赞同“七实三虚”的说法,而其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却不是“七实三虚”,更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对照《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可知大部分是虚构的。而这个虚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形象,他的影响也不再仅限于文学范围,在宗教、民间崇拜里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博尔赫斯是享誉世界的著名阿根廷文学家,他的短篇小说开辟了拉美幻想小说之先河。但当他在确立了文坛地位之后,评论家们对这位大家的民族身份却产生了怀疑。因其作品中强烈的异国情调,而往往不被阿根廷本土读者视为己出。文章通过对博尔赫斯作品匕首意象分析,试图揭示博尔赫斯作品中,死亡、暴力主题出现的真正原因,以及博尔赫斯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阿根廷性格。  相似文献   

7.
周大新小说《安魂》的前半部分既不脱离日常真实生活的气息,又通过死亡视角升华了日常生活,使小说表达的亲情感人至深。小说后半部分所虚构的天国来信既有对亲人灵魂得救的期望,又有对人生意义的拷问,还有对乌托邦世界的想象。小说的某种非个人化因素影响了作品更丰富意蕴空间的产生,但此小说的价值不能单从审美方面考虑,救赎也是文学同样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环形废墟>是体现博尔赫斯"时间虚无"与"死亡意识"的一篇重要小说.博尔赫斯受到诺斯替主义和佛教轮回观的影响,在小说中建构了一种"分有"和"倒退追寻"的模式,表达时间的虚无以及在虚无中的荒诞性;在荒诞和虚无中,死亡给生命注入意义和尊严.  相似文献   

9.
文学意义上的小说,虚构性是其成为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考察古代的叙事作品是否是小说或者是否具有小说性,一个重要的标准便是该叙事作品是虚构的还是写实的。但是,同样是虚构,都会因为虚构时心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虚构点。当人类还不能完全从童年时期的心态中走出来时,对外界的强烈好奇和莫明恐惧会在叙事作品中以虚构神奇的状态体现出来。因此,早期的虚构或者记述神仙鬼怪,或者讲述帝王将相的超凡之举,即使少部分写凡人生活,也充满了神异之处。这些虚构无疑反映着人类早年对于自我、外界等客体的心态特征:一是感觉到外界是神奇…  相似文献   

10.
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的旅程,而文学创作的真实与虚构早已成为一个中心话题,文学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似乎还没有人将它分得清楚。而在这里,文学创造中真实与虚构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不能分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人常常采用"真人假事"的手法来创作小说和戏剧作品,即"借用古人之名来敷衍故事,但其所描述的故事却又与古人多不相符甚或全然虚构"。这种现象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小说与戏剧作品中的"真人假事"现象还应根据不同作品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人创作的真正意图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元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名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以小说为对象进行自我反思--作者一方面进行小说创作,同时又在字里行间对自己的创作行为加以评论,展示小说的叙述成规和创作过程,从而把小说创作的人为性和虚构性充分地揭示出来,还这一活动的神秘性为真实性.其实对后现代性的一些反思也一样小说的虚构与真实原本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代生活给予我们的也具有同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原以用真实拆解真实的手段,使虚构这一文学行为到了小说表现的前台,从而使艺术创造的经验世界获得了和客观真实相平行的可经验性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作家翁达杰的《世代相传》是一部相当奇特的后现代主义作品,评论家称之为“编史元小说”、“传记式小说”。在这部解构传统的文本中,作者将历史与小说、真实与虚构、主观与客观、作者与读者融为一炉,并化文本为“战场”,使这些传统中对立的双方上演了一出“战争”之戏。不过,在翁达杰笔下,传统中对立的双方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而是和平共处的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15.
先锋小说贵族化倾向的一个很大因素来自于其“游戏”的叙事策略。拆解与重组故事 ,并置真实与虚构 ,“用语言弄虚作假” ,分裂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等 ,多种智性手段的运用 ,使先锋小说的文本叙事达到了一种“游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于萍萍 《科技信息》2012,(33):I0170-I0170
约翰·巴思是一位典型的后现代作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巴思乐于借助新的形式技巧来重生文学创作形式的枯竭。《迷失在开心馆》作为他的后现代代表作之一,是他在这方面心血的结晶。本文就以下几个自我意识小说的主题角度对这部后现代自我意识小说进行了主题分析: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作者和读者的作用以及传统与原创的关系。这些主题不仅是自我意识小说的传统主题,同时也是在后现代语境下由一位后现代作家所做的“变形”或“演变”。  相似文献   

17.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被称为女性主义经典力作之一。叙述者的幻觉是该篇小说的中心。作者利用虚幻构建叙述者的真实生存困境和生命感悟;同时又利用虚构的小说中的人物和人物的虚幻共同构建作家以及整个女性整体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意识。虚幻是真实的影射。  相似文献   

18.
张佳坤 《科技信息》2010,(30):I0170-I0170
多克特罗是美国后现代文学坛杰出代表。在他的成名作之一《拉格泰姆时代》中,多克特罗将虚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将其眼中最真实的美国后现代社会呈现于笔下,《拉格泰姆时代》打破了之前的历史和文学作品剥离的模式,走出了传统小说写作方式的桎梏,诠释了历史与文学融会贯通的关系,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是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其定义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解释,占据六七十年代的主导地位。元小说的主要特征是揭示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它坚信语言所塑造的现实是不可信的。元小说作家通过在文本中有意地暴露创作的痕迹,实现对虚构世界的自我揭露。安·贝蒂的短篇小说《女工》是一篇具有明显后现代元小说特点的创作,它充分展现了元小说的上述特点,将小说的虚构性揭露给读者,通过框架分析原则,表达贝蒂的艺术创作思想,也体现了后现代时期人们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20.
王少栋 《科技信息》2006,(7):203-204
《白鹿原》在创作技巧方面采用了全然虚构的叙事手法,在小说叙事中掺入了大量的虚幻内容,同时,在具体的生活事实上,却以真实的手法予以再现,以幻写真,以真证幻,从另一种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复杂、难以捉摸而又真实的社会风云变革的历史长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