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由Rhizoniasolani引起的小麦丝核菌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保留作物残体的精耕栽培制度可使土壤变为对病害有抑制作用的抑病土。研究了南澳大利亚埃文抑病土壤中与抑制作用相关的生物体。分离到许多在苗期抑制病害的细菌(Pantoeaagglomerans,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微杆菌以及Streptomyces),木霉菌和食真菌线虫。研究结果表明,埃文抑病土的抑病作用与多种生物有关,其作用机理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2.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木霉LTR-2拌种剂拌种小麦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麦根际土壤真菌进行测序,分析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结果表明,木霉拌种处理小麦可以增加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对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影响不明显,但真菌群落的优势度有明显的增加;木霉拌种处理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的菌群结构构成相近,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真菌类群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些病原真菌如链格孢属、赤霉属、镰刀菌属所占比例较不拌种处理均有所降低。该研究为木霉菌LTR-2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主要有害真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真菌病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严重病害。生物防治是防治水稻病原真菌病害十分重要的途径。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对水稻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情况,主要综述了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生物防治过程中生防菌的种类和应用,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种类和应用及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离的一株Burkholderia细菌对病原真菌的拮抗功能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纸片法和菌块法分别对Burkholderia菌体及培养上清液作了抑菌活性测定,并对其碳、氮源利用,最适温度、pH等生长条件也进行了测定.同时,还测定了siderophores和氢氰酸等的生成.结果 发现细菌对小麦赤霉、烟草赤星、马铃薯干腐、西瓜枯萎,及棉花、番茄、酥梨病害的霉菌有明显的和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该菌产生少量Sidemphores.结论 Burkholderia细菌可用于多种植物霉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5.
植病生防木霉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不同植物根际的38株木霉菌菌株(包括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康宁木霉菌和绿木霉菌)进行了棉花立枯病盆栽防治试验以及用290条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38株木霉菌都能够降低病害严重度,按照防治效果的高低,38个菌株可以分为6个组。共有59条引物产生多态性扩增条带,根据UFGMA聚类分析,其中9条引物(S1,S42,S60,S122,S146,S147,S171,S180,S181)在防效最高的菌株中产生相近的与其他菌株不同的扩增条带,表明这RAPD技术可以用于本霉菌类生防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木霉菌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选取小麦种植后180 d的根际土壤,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了4株木霉菌拌种对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qPCR检测了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绝对含量。结果表明:木霉菌拌种处理后降低了小麦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丰度,同时发现小麦产量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均匀度(香农指数)和丰富度(OTUs数)呈反比,而与群落的优势度(辛普森指数)呈正比;通过田间病害调查和测产,结果显示,与未拌种处理相比木霉菌拌种降低了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引起的白穗率,其中哈茨木霉LTR-2和QT21990防效可达60% 以上,增产7.42%和6.94%(P<0.05)。  相似文献   

7.
木霉产生的β-1,3-葡聚糖酶是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原菌的主要机制之一,它能降解真菌的细胞壁,本文着重介绍了β-1,3-葡聚糖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特性,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齐伟  高雯 《科技信息》2009,(29):40-40,47
木霉产生的β-1,3-葡聚糖酶是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原菌的主要机制之一,它能降解真菌的细胞壁。本文着重介绍了β-1,3-葡聚糖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特性.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一株Burkholderia细菌的抗植物病源真菌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离的一株Burkholderia细菌对病原真菌的拮抗功能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纸片法和菌块法分别对Burkholderia菌体及培养上清液作了抑菌活性测定,并对其碳、氮源利用,最适温度、pH等生长条件也进行了测定。同时,还测定了Siderophores和氢氰酸等的生成。结果发现细菌对小麦赤霉、烟草赤星、马铃薯干腐、西瓜枯萎,及棉花、番茄、酥梨病害的霉菌有明显的和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该菌产生少量Siderophores。结论Burkholderia细菌可用于多种植物霉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生物学特性及拮抗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蕾  宋家华 《山东科学》1996,9(2):59-62
本霉菌是普遍存在并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拮抗性真菌,能防治多种土传病害,本文概要介绍了木霉菌的种类,形态,拮抗特点及拮抗机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不同食用菌上分离到57株木霉,按Rifai和Bissett的分类系统共鉴定出6种木霉: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拟康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哈茨木霉(Trichodema harzianum)、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viride)、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非钩木霉(Trichodema inhamatum)。首次从白灵菇的培养基质上分离到了非钩木霉、康氏木霉和拟康木霉,后两种是食用菌上木霉的优势种,分别占总菌株数的50.87%和26.32%。  相似文献   

12.
南澳大利亚麦田茄丝核菌抑病土中木霉菌的特性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抑制Rhizoctonia solani的麦田土中分离到木霉菌,依据形态特征,鉴定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arceramosum,T longibrachianum和T.harzianum。取样土壤为灰质砂壤土,pH8.4(H2O),位于南澳大利亚的埃文。研究了与生物防治作用机制相关的生理学特性包括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抗菌活性以及重复寄生能力。T。pseudokoningii生长速度快但是产分生孢子少,但是T.parceramosum产分生孢子多。与其他种类相比,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的分离频率高,在盆载条件下对小麦Rhizoctonia solani根腐病以及全蚀病防治效果高,对R.solani的重复寄生能力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菌株问的重复寄生能力差异不明显,但在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有明显差别。依据平板抑菌能力,可将木霉菌株分为3个组。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不同,但没有发现特别能适应碱性条件而快速生长的菌株,虽然这些菌株都分离自碱性土壤。  相似文献   

13.
以仙客来叶圆片方法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生防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Clonostachys rosea和Trichoderma koningii抑制B. cinerea的效果达94%~100%,其效果优于所测试的从仙客来上分离的真菌和细菌的多数菌株。用整株仙客来测试生防菌效果表明,C.rosea在叶片、花瓣、叶柄和花梗上抑制B.cinerea效果分别达96%、58%、53%、77%;而Trichoderma koningii的效果分别达100%、42%、100%、 90%。 以析因试验设计对B.cinerea和C.rosea或T.koningii施用浓度在生防效果上的交互效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C.rosea的接种浓度是病原菌浓度的10倍或10倍以上时,其在叶片、花瓣、叶柄和花梗上抑制B.cinerea的效果分别达73%~100%、52%~86%、100%、54%~68%;当T.koningii的接种浓度为106个/mL或以上时,其抑制B.cinerea在仙客来(接种浓度为103~106个/mL时)各部分发生的效果分别为:叶片100%、叶柄62%~100%、花瓣38%~96%、花梗 56%~100%。C.rosea在叶龄为2、3、5、6 周的叶片上的生防效果更好,而在叶龄为4 周的叶片上效果差些,在叶龄为1 周的叶片上无效果。T.koningii在叶龄为1~6 周的叶片上均可有效地抑制B.cinerea的发生,抑制效果达89%~100%。C.rosea和T.koningii均是在温室内防治仙客来灰霉菌B.cinerea的具潜力的有效生防菌,但T.koningii的防治效果显著地优于C.rose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腐烂秸秆及枯枝烂叶中分离出71株丝状真菌.通过比较菌株秸秆粉降解产物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获得一株可有效降解秸秆并促进小麦生长的菌株2-5-2.对其进行形态分析和rR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木霉属真菌.该菌株可产生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半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壳聚糖酶.平板对峙培养显示,该菌对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或阻碍作用.固态发酵培养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酶活在第11d达到最高;第28d,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1.13%,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8.53%.  相似文献   

15.
木霉对蔬菜立枯丝核菌病害的生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研究室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木霉 (Trichodermasp .)菌株T1 ,通过对峙法对立枯丝核菌进行了体外拮抗作用测定和评价[1 ] 。并对木霉的竞争、重寄生、抗生、溶菌等拮抗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同时 ,利用制备的木霉菌剂 ,对黄瓜立枯病进行了室内盆栽生防试验。结果表明 :木霉T1 防治效果达 93 % ,而且具有防效长久和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霉插入转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ATMT)已广泛地应用于真菌的转化研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和转化子遗传稳定等特点。木霉作为土传植物病原菌的重要生防真菌,对其生防分子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基因突变和基因替换。ATMT法为木霉(Trichodermasp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木霉的插入突变、遗传转化以及基因标记和克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木霉遗传转化的原理、特点、转化方法和应用,并且对有关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土壤绿色消毒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水对3种土传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及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质量浓度1.0~5.0 mg/L的臭氧水对3种病原真菌的孢子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臭氧水质量浓度是影响杀灭率的主要因素,作用时间对杀灭率无显著影响;提高臭氧水质量浓度及增加浇灌次数能显著增强对土壤中3种病原真菌的杀灭率;臭氧水浇灌土壤能显著降低植株的发病率,但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添加木霉能消除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