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含有3,5-二甲基苯基化合物的力致荧光变色(MFC)性能,设计并合成了3种二氟硼化合物(3-BF2、6-BF2和3,6-BF2),通过测定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以及在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探究了这3种化合物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特性和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并采用机械力刺激的方法测试其MFC性能。结果表明,这3种二氟硼化合物都具备聚集诱导发光性能,但只有6-BF2显示出明显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和可逆的力致荧光变色行为。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在机械力刺激下,有序的晶相与无序的非晶相之间的相变转换是6-BF2具有力致荧光变色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咔唑基团为电子供体、氟硼核为电子受体,构筑的具有聚集态诱导发射活性的D-π-A型机械力致荧光变色化合物,已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对分子体系中的氮杂环与酰胺键、水杨醛亚胺、β-二酮和β-亚氨基烯醇等配位单元制备的氟硼化合物进行划分,分析其在机械力致荧光变色性能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后续设计光学性能更加优异的分子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吩噻嗪作电子供体,二氟硼核为电子受体,构筑一种供体-受体型电子结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荧光性能测试和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溶剂效应、固态荧光发射和机械力致荧光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2-苯基吡啶(ppy)为主配体,N,N-二苯基-4-(4-苯基-5-(吡啶-2-基)-4H-1,2,4-三唑-3-基)苯胺(DPPTA)为辅助配体,合成了阳离子型铱(Ⅲ)配合物[(ppy)_2Ir(DPPTA)]PF6.该配合物具有高对比性的力致发光变色性能,最初从CH_2Cl_2溶液中析出制得时发绿光,最大发射波长(λ_(em,max))为525 nm,经研磨后发黄光(_(em,max)=576 nm),经CH_2Cl_2熏蒸后发黄绿光(λ_(em,max)=531 nm).研磨和熏蒸所致的发光变色可多次循环,2种状态下各自的发光颜色稳定,λ_(em,max)相差高达45 nm.[(ppy)_2Ir(DPPTA)]PF6的发光变色性能对受力和有机溶剂熏蒸敏感,但对温度变化并不敏感,这一点与很多已报道过的力致发光变色材料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苯甲酸4,4'联吡啶铕镧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以苯甲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铕和镧为中心离子的超分子配合物.在波长为288 nm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铕(EuL3,L=C6H5COO-)具有较强的荧光,用4,4'-联吡啶连结铕配合物和镧配合物(LaL3),形成超分子配合物(EuLaL6L',L'=4,4'-联吡啶)后,其荧光强度可数倍增加.  相似文献   

6.
结合密度泛函B3LYP和含时密度泛函TD-B3LYP方法在PCM溶剂模型下对拓展卟啉及锌、镍双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分子轨道、紫外吸收、荧光发射光谱等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拓展卟啉hexaphyrins与Ni~(2+)、Zn~(2+)均可以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过渡金属离子对分子中N原子的配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配合物hexaphyrinsNi~(2+)产生了更好的共轭效应,而配合物hexaphyrins-Zn~(2+)中电子转移能力更强.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的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能,其激发态的配合物hexaphyrins-Ni~(2+)在强极性溶剂作用下产生了更佳的荧光效应,这为拓展卟啉配合物制备荧光发光材料做了较好的理论解释,也为荧光材料的进一步合成与制备发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2种具有明显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吩噻嗪衍生物(SPA和SPN).荧光光谱研究表明, 这2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够特异性地识别2, 4, 6-三硝基苯酚(TNP), 其中SPA荧光检测TNP的猝灭率为89.1%, 猝灭常数Ksv为3.18×104 L/mol, 检出限为8.62×10-7 mol/L; SPN荧光检测TNP的猝灭率为90.4%, 猝灭常数Ksv为4.43×104 L/mol, 检出限为5.00×10-7 mol/L, 有望作为荧光探针特异性识别TNP.而且SPA分子具有可逆的力致荧光变色特性, 在紫外灯下发出蓝色荧光, 研磨后变为浅黄色, 有望被用于防伪材料或者可视化压力传感器领域.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种Zn(Ⅱ)的配合物:[Zn2(C6H4N3)4]n(1),[Zn(phen)(p-CH3-C6H4COO)Cl(H2O)](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IR、UV-Vis-NIR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具有3D无限结构的Zn(Ⅱ)的配合物;配合物(2)是单核Zn(Ⅱ)的配合物,在晶体中,2个相邻的分子被氢键连成了二聚体.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光电性能,在300~600nm范围内表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配合物(2)具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6种以邻、间、对甲基苯甲酸(o-,m-,p-MBA)为第1配体,1,10-邻菲口罗啉(phen)为第2配体的铽及钇掺杂铽的三元和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EDTA滴定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室温下记录了这6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比较了第1配体的改变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及非荧光稀土离子Y3+与配合物中的发光离子Tb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种三元配合物和3种四元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各配合物的相应跃迁发射峰位基本上没有变化.3种三元纯铽配合物在489 nm和545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均按邻、间、对位的顺序依次增强;3种四元掺杂配合物中掺杂离子Y3+对配合物中Tb(Ⅲ)在489和545 nm两处的强发射均表现为荧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丙氨酸是生物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咪唑具有大的共轭体系,与稀土配位的咪唑基团能够有效的吸收光能并将能量传给稀土离子,使配合物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在二次水中合成PrCl3.nH2O与丙氨酸及咪唑的三元配合物;经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式;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摩尔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析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经过光谱分析,探讨了稀土离子与配体咪唑、氨基酸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稀土元素及其配合物在生物、生理上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分子荧光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制得了喹啉酮羧酸衍生物(C16H15N3O6)的稀土配合物,通过红外、质谱、热重以及电化学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Ln(C16H15N3O6)X]·n H2O(Ln=Ce、Te)。之后对他们的荧光性能进行研究发现:金属铈离子形成的配合物荧光强度为配体的3.0倍,同时相比于配体,配合物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红移33.5 nm。金属铽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相比于配体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红移46 nm。且两种配合物峰形明显优于单独的存在的金属离子与配体。结果表明制得的稀土有机配合物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在光电及离子检测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生物检测和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2个基于5-(3-氨基苯基)四唑(apt-)配体的金属配合物[Pb2(phen)2(H2O)2(apt)4](Ⅰ)和[Zn2(phen)2(apt)2(N3)2]·H2O(Ⅱ),并进行结构表征和荧光性能的测定.结构研究表明:2个配合物均呈现双核的分子结构,其中配合物Ⅰ中1对apt-离子连接2个独立的PbⅡ八面体,配合物Ⅱ则由2个对称的叠氮离子连接2个中心对称的ZnⅡ离子,2个双核分子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拓展形成二维超分子层.此外,2个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表现出由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的荧光发射峰,表明其在荧光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稀土有机无机杂化物因为具有稀土离子强的荧光发射强度、长的荧光寿命、高的量子产率使其在传感材料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它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铕配合物就是一类优异的发光材料,而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和配体结构有很大关系,提高其发光性能的办法主要集中于分子设计.依据分子设计思想,将孔穴传输基团噻吩引入双齿含氮配体中,与铕配位形成一种三元配合物Eu(DBM)_3PMS.以红外元素分析加以表征,并研究了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以及对汞离子的传感性能.含铕化合物的发光溶液对Hg~(2+)极为敏感,极少量的Hg~(2+)都会导致发光溶液的荧光猝灭,做到紫外灯下可视分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光化学传感材料.  相似文献   

14.
紫罗碱又名紫精是N,N'-二取代-4,4'-联吡啶阳离子盐,它是一类具有变色特性的缺电子有机物.本文概括了紫罗碱衍生物的分类、不同类型的紫罗碱衍生物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总结了基于紫罗碱衍生物配体的配合物在光电响应、光致变色及传感性能方面的应用;对紫罗碱衍生物基配合物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双水杨醛缩苯二胺锌荧光量子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4种双水杨醛缩苯二胺锌配合物的荧光性能,测定了它们的荧光量子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对双水杨醛缩苯二胺锌的荧光效率有不同影响:配合物中供电子取代基使双西佛碱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效率增强,吸电子取代基使双西佛碱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效率降低.为设计合成具备高荧光量子效率的发光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从微观上说明荧光物质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溶剂极性及质子溶剂对羟乙基纤维素(HEC)/Eu(Ⅲ)、甲基纤维素(MC)/Eu(Ⅲ)、羧甲基纤维素(CMC)/Eu(Ⅲ)配合物溶液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2O/CH3OH溶剂体系极性的增大,HEC/Eu(Ⅲ)配合物的激发态荧光体偶极矩发生较大的改变,导致荧光光谱波长向长波方向位移,其荧光强度变化则与更多因素有关;而质子溶剂H2O/HAc中质子浓度的增大使得MC/Eu(Ⅲ)配合物周围的溶剂笼产生重组,溶剂驰豫使其荧光光谱波长的Stokes位移增大;H2O/CH3COCH3溶剂体系极性的增强对CMC/Eu(Ⅲ)配合物Stokes位移的影响不明显,但会破坏该配合物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平衡,导致发光体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其荧光光谱的强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甲基丙烯酸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铕离子为中心离子,合成一种可聚合稀土荧光配合物单体,通过元素测试、FT-IR对其组成、结构进行分析,证明配合物中含有能够进行聚合反应的双键,并确定其结构式为Eu(MAA)3Phen.通过TGA和溶解性测试对配合物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达到297℃;配合物溶解性能良好,可溶于常见极性溶剂.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和色纯度,可作为一种高效的稀土红光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2,4-二氯苯氧乙酸(HD)为配体,合成了新的铽、镝的二元、三元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元素组成,并对其进行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的通式为RED3H2O、RED3 phen(RE=Tb、Dy;D=2,4-二氯苯氧乙酸根;phen=邻菲罗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在140℃左右失去结晶水,三元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配合物TbD3H2O、TbD3phen具有荧光性能,配合物DyD3H2O、DyD3phen不发光;并进一步讨论了掺杂Y3+离子、Eu3+离子对三元配合物TbD3 phen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苯胺类有机分子与一氯乙酸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苯胺基多元羧酸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分别与Zn2+和Hg2+反应制备了四种金属配合物,并利用固体荧光光谱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丁二酸(L1)、2-甲基丁二酸(L2)、2-亚甲基丁二酸(L3)、2-巯基丁二酸(L4)、2-溴基丁二酸(L5)、2-羟基丁二酸(L6)为第一配体,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6种稀土铕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差热分析及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2(L)3bipy.2H2O(L=丁二酸及其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了配合物的性质.对6种配合物进行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体取代基的变化对配合物荧光激发峰和发射峰的位置变化影响很小,但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小为:-SH>-Br>-H>-OH>-CH3>-CH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