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地震灾害资料及防震抗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地震灾害的基本类型、灾害的主要特点,结合银川市地震发生危险性的分析,提出了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身损害,很多地震灾害都是由于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引起的,尤其是我国很多住宅都是砖混结构,抗震能力较差,因此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对砖混结构住宅的破坏,需要我们格外关注砖混结构住宅的抗震加固问题。该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地震灾害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抗振设防减轻地震灾害的必要性入手,介绍了我国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世界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攀枝花市地震烈度区划所进行过的工作进行了概括和介绍,提出了攀枝花市应取的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5.
杨晓娥 《科技信息》2011,(21):I0331-I0331,I0345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会造成地震灾害。为了抗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地震部门强化宣传工作,引导人们掌握基本的防,抗,救知识和技能在地震来临时,沉着应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地震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在地震灾害的处置过程中,政府应急管理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和定西地震为典型案例,用网络的中心势方法,分析政府应急管理组织合作关系的特征,深入剖析组织协调合作问题,有助于厘清政府内部各级组织的职能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方麒麟 《科技资讯》2007,(10):63-63
据统计,全球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会造成地震灾害。为了抗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本文拟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中存在的若干个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汶川地震灾害以及建国60年来发生的地震灾害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了预防为主方针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从建国60年以来的地震灾害特别是汶川地震灾害的实际后果看,预防为主方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并讨论了众多的防震减灾重大科学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区划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的评价和防御,地震预报研究和应用等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如何贯彻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预防为主方针;强调要彻底解决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问题,必须依靠土木工程的方法并辅之以其他灾前和灾后的防震减灾措施;指出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重要的教训是没有将预防放在防震减灾工作之首,没有将土木工程防灾放在预防工作之首;对于列为防震减灾工作的三大体系之一的地震预报主要工作应该加强研究工作,还远没到实际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特点,以及地震预报的难度和现实水平,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震应急工作是否及时、有效。从国内外对一些震例的处理可以看出,应急工作不及时、不恰当会引起相当的混乱,从而加重地震灾害。如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7.8级地震,16000多人死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筑物震害是最主要的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震害的有效预测是地震灾害防御和地震应急救援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提出影响建筑物震害损失的7个主要因子,以汶川地震中40栋建筑物为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输出结果与实际震害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地震预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目前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地震预警技术存在局限性,应用中存在一定风险。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有关地震预警现状、地震时公众的心理和行为的试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对地震预警系统应用后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小地震预警系统应用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慕容庆 《科技信息》2008,(19):104-105
对各类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作为结构工程师应当掌握工程地震基本知识、工程抗震原理以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本文主要对抗震的概念性设计及在房屋抗震措施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7.0级特大地震灾害,航空救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我国的航空应急救援管理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怎样完善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防震减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人口集中,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心,减少城市地震灾害损失时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分析了地震时现代城市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从地震预测、城市防灾规划、建筑物抗震设计以及人民群众的防灾教育等方面探讨了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地震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同时,地震应急社会服务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发生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之后,还有最近国外尼泊尔地震,社会公众、团体对防震减灾工作投入了空前的热情和关注。地震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好与坏,也是直接关系减灾成效的重要因素。对此,该研究者在提升地震部门应急服务能力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汶川地震灾害的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预防为主"方针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在众多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区划、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地震预报等现行防震减灾技术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如何贯彻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预防为主"方针.着重指出,不论在眼前或者在将来,要彻底解决"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问题,必须依靠土木工程的方法并辅之以其他灾前和灾后的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着地震灾害的威胁,增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地基的动力特性、地基震害,分析论述了增强地基基础抗震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志东  郭媛 《科技资讯》2014,12(19):189-190
防震减灾宣传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和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介绍广东省地震局近年来在创新防震减灾宣传形式和方法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对如何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地震"这两个字眼频频现身于各大媒体报道,牵动着亿万人绷紧的神经。遥感技术因对地震灾害的研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备受科学界的关注。西南交通大学的秦军教授就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