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离自花生的茄青枯假单胞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T2015的一段4.5 kb DNA中ORF2和ORF3位于同一个操纵子中.ORF2和ORF3 DNA序列与GeneBank同源性比较分析和T2015及其突变体T2136(ORF2)、T2135/R(ORF3)、T2135(ORF3极性突变体)和互补株T2136/R(ORF2)、T2145(T2135)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SDS-PAGE带型比较分析表明:ORF2参与LPS完整的核心的合成;ORF3编码产物在LPS完整的生物合成中起脂质A核心区—O-antigen连接酶作用.菌落形态和植株实验结果表明LPS与病菌菌落形态和其对寄主的致病性有关,而与其在非寄主上引起过敏反应能力无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铜绿假单胞菌抗羧苄青霉素的机制,通过基因敲除以及克拉维酸钾和羧苄青霉素协同实验对羧苄青霉素抗性菌株进行研究。在对羧苄青霉素具有抗性的转座突变体基础上敲除amp C后,其对羧苄青霉素抗性没有变化;8株羧苄青霉素抗性转座突变体菌株克拉维酸钾协同实验呈阳性。基因组中预测为β内酰胺酶的PA5514基因的敲除突变菌株及过表达菌株对氨苄青霉素以及羧苄青霉素的敏感性也没有变化。结果说明amp C及PA5514表达升高并不是羧苄青霉素抗性转座突变体抗性产生的原因,基因组中存在新的受克拉维酸钾抑制的β内酰胺酶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抗羧苄青霉素的一种新机制。同时,克拉维酸钾与羧苄青霉素联合使用能够提高羧苄青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抗性菌株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土壤中类鼻疽假单胞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用类鼻疽假单胞菌鞭毛蛋白的基因作引物,用PCR扩增的方法检测6种土壤中不同浓度的类鼻疽假单胞菌和3个假单胞菌属的3种对照菌.结果用鞭毛蛋白基因作引物的PCR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其他3种对照结果阴性.结论用类鼻疽假单胞菌鞭毛蛋白基因作引物建立的PCR方法为检测土壤中类鼻疽假单胞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沼泽红假单胞菌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不同菌液浓度的沼泽红假单胞菌饲喂小鼠,检测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实质重量、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肠黏膜SIgA等指标,分析沼泽红假单胞菌对试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促进小鼠的体重增长,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加(P0.05);促进机体巨噬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肠黏膜SIgA的变化(P0.05).结论:采用沼泽红假单胞菌饲喂小鼠可提高其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5.
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是引起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内脏白点病的主要病原。基于变形假单胞菌的gyrB基因与大黄鱼的单拷贝基因gdf-8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所设计的变形假单胞菌gyrB基因的引物特异性进行了检验,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400尾人工浸泡感染变形假单胞菌5 d后的大黄鱼幼鱼脾脏中的病原菌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基于gyrB基因所设计的引物对变形假单胞菌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用于对变形假单胞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400尾人工攻毒大黄鱼幼鱼脾脏中变形假单胞菌的相对含量(相对带菌量,用gyrB基因拷贝数与大黄鱼gdf-8基因拷贝数之比表示)变化在5.04×10~(-7)~0.482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带菌量差异很大,说明不同个体的大黄鱼对变形假单胞菌感染的抵抗力有很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抑制姜瘟青枯假单胞菌的木霉菌株的筛选及其抑菌机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筛选得到一株可有效抑制姜瘟青枯假单胞菌的木霉菌株SMF2(Tricoderma spp SMF2),证实其胞外分泌的抗生素--木霉素是抑制姜瘟菌生长的主要物质,该物质对热稳定,固体发酵是培养木霉制剂的有效方法,并对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2007年-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探讨外膜孔蛋白缺失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的编码基因,利用Whonet 5.4 软件对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每年的分离数量分别为13...  相似文献   

8.
地下岩溶水中含有大量Ca2+、Mg2+、Na+、K+、SO42-离子,具有高矿化度、高硬度、高硫酸盐含量的特质,不能直接使用;利用微生物降解处理岩溶水有益于保护环境.实验选用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 palustris),分别采用单独使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所需营养成分处理、用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等三种方法,对小店区地下岩溶水中的硫酸盐进行处理,旨在降低硫酸盐含量,达到饮用水标准,有效利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水资源.结果显示,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降解岩溶水的硫酸盐,且用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后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处理效果更好,可以使硫酸盐含量由原来的1 996.91 mg/L降为720.24mg/L.单独使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时,当菌液体积比岩溶水体积为1:3,处理4d时,岩溶水中硫酸盐含量降到最低,且菌密度呈下降趋势;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后,其菌密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水中硫酸盐含量呈降低趋势;用浓度为0.01 mol/L的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60 min菌体絮凝效果最佳,同时用其处理岩溶水中的硫酸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为防治烧伤病区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收集同一时间烧伤病房9名感染患者的患部浓汁和血液标本,分离鉴定出9株铜绿假单胞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等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结论 烧伤病房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沼泽红假单胞菌培养基的优化及降氨氮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降氨氮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乳酸和草酸铵是实验室培养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最适碳源和氮源,乳酸根的质量浓度及碳氮比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而磷酸根浓度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用正交试验获得最适于培养沼泽红假单胞菌的乳酸质量浓度为1%,碳氮比为1.5,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浓度为1.5 g/L;在自然光照、30 ℃条件下,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延滞期为2 d,对数生长期为2~10 d,稳定期为10~20 d;沼泽红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综合降氨氮作用,但其降氨氮效果受水质的影响而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茄假单胞菌寄主花生特异性毒性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从茄假单胞菌中克隆的pGX1252进行亚克隆分析,发现含pGX1252右边4.5kbKpnI/EcoRI片段的亚克隆pGX1404仍象pGX1252一样能使对花生不致病菌株T2014在花生上致病.用转座子Tn5-loc对pGX1404进行了饱和插入诱变,一共分离得到6个在pGX1404上不同位置的独立插入突变,其中离pGX1404右末端约1.4kb、2.2kg的两个Tn5-loc插入使pGX1404丧失了扩大T2014寄主范围的能力,证实hsv基因位于pGX1404的右边.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c-Jun氨基末端激酶3 (c-Jun N-terminal kinase3,JNK3)的p VP16-eGFP-Myc-JNK3活化环(activation-loop,A-loop)结构域突变型重组质粒,通过A-loop突变型JNK3的c DNA序列以及p VP16-eGFP-Myc的酶切位点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使用限制性内切酶Mlu I与Xba I将基因克隆到p VP16-eGFP-Myc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p VP16-eGFP-Myc-JNK3(A-loop)结构域突变型重组质粒。转化后,通过双酶切鉴定与DNA测序判断是否成功构建重组质粒,使用Trans IntroTMEL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人胚肾(human emborynic kidney,HEK) 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构建p VP16-eGFP-Myc-JNK3 (A-loop)结构域突变型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构建成功; p VP16-eGFP-MycJNK3 (A-loop)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且表达。鼠源JNK3结构域突变型质粒构建成功,对进一步研究JNK3结构域在相关疾病的作用和机制提供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鸡cDNA文库中,通过菌落PCR筛选获得单核细胞趋化激活因子(MCP-1)基因的cDNA,将该cDNA中的ORF插入到pET-28a( )质粒(携带T7/lac启动子序列和His-Tag标签序列)中,得到pET-mcp-1质粒;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MCP-1和His-Tag的融合蛋白(HisTag-MCP-1)。该基因不仅具有CC趋化因子家族Cys-Cys氨基酸模序,并且与结构和功能相关的氨基酸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方法扩增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CaM-dependent kinase ,cmk)-2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经限制性内切酶Kpn I和BamH I酶切后连接入空载体pYES2/NT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的pYES2/NTA-cmk2转化酿酒酵母菌株BY4741进行真核表达.经诱导和收集细胞后,对酵母细胞用玻璃珠震荡破壁,收集上清液进行镍离子亲和层析,并纯化Cmk2,纯化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并且初步研究了Cmk2在酵母细胞氧化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PCR方法扩增DsCOR基因的蛋白编码序列,经BarnH Ⅰ、Sac Ⅰ酶切后连接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的pET32a—DsCOR融合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建立了“煮沸-镍离子亲和层析”的蛋白纯化方法.对纯化的DsCOR蛋白进行高温耐受性、pH耐受范围、紫外耐受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将活化癌基因T24-ras的全cDNA序列正向插入真核载体pMAMneo,构建成重组质粒pMAMneo-T24-ras.将该质粒转染NIH3T3细胞,通过药物筛选,建成细胞系3T3(T24).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T24-ras基因已整合于受体细胞染色体中.3T3(T24)细胞表现出形态学方面的明显变化:具失去接触抑制能力,且在裸鼠体内致瘤等恶性行为.本文构建的T24-ras基因真核表达重组体和建立的转化细胞系可用于肿瘤的诊断、预防、治疗及抗肿瘤药物的筛选、评估等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根据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已发表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1/p2),用RT-PCR扩增PRRSV福建毒株FJ-1的全长糖基化囊膜蛋白基因(ORF5),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UCm-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10B,筛选阳性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再设计另一条引物(p3)与p2从重组载体pUCm-T-ORF5中扩增出缺失了N端30个氨基酸残基的tGP5的编码序列tORF5,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3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表明,FJ-1毒株ORF5基因为603 bp,编码200个氨基酸,与北美型参考毒株VR-2332、CH-1a及欧洲型参考毒株LV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89%和53%,推定福建毒株FJ-1属于北美型毒株.原核表达产物经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证实为GP5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41 kDa.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15%,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8.
定点突变内皮抑素Zn2+的结合位点及突变基因的克隆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人胚肝组织中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获得人内皮抑素编码序列, 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将His2和His4双突变为Leu2和Val4. 将突变基因cDNA插入含有T7启动子的质粒pET-28b中构建表达质粒pMendo,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筛选表达菌株BL21-Mute, 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后以包涵体方式产生大量内皮抑素突变蛋白. SDS-PAGE分析表明, 表达的重组蛋白占菌株可溶性蛋白质的30%. 复性、 纯化的内皮抑素突变蛋白纯度达到98%, 失去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梭状芽孢杆菌口服疫苗载体表达HIV p24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一种不产毒的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作为口服疫苗载体表达HIVp24蛋白。用PCR扩增HIVp24基因,酶切后插入到含有C.P.序列的pJRC200质粒的CPEORF中,将重组的cp24质粒转化无致病作用的ATCC3624菌株。使HIVp24基因在C.P.形成芽孢时大量表达。结果应用SDS_PAGE和West Blot分析HIVp24在重组C.P.繁殖体和芽孢中的表达情况,发现HIVp24蛋白在C.P.芽孢体中大量表达,而在C.P.繁殖体中却没有表达。证明在体外构建了含有HIVp24基因的重组pJRC200质粒,成功地表达了HIVp24蛋白并得到了HIVp24的高表达ATCC3624菌株。为成功研究C.P.作为一种口服HIV疫苗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泛素分子pcDNA3.1-Myc-ubiquitin真核表达载体,实现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采用人工合成ubiquitin基因序列并加入c-Myc标签序列及EcoRⅠ和BamHⅠ酶切位点的方法,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脂质体法转染入293T细胞。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重组质粒在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菌落PCR及测序等分析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cDNA3.1-Myc-ubiquitin真核表达载体。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Myc-ubiquitin重组表达质粒在293T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且蛋白定位于胞浆。由此可知,成功构建pcDNA3.1-Myc-ubiquitin融合表达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课题组进一步探讨与泛素化修饰相关的neuritin的作用机制及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