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DEA理论的交通安全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地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时,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引入二次相对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讨论了不同地区交通安全状况的相对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灾害气候环境下道路交通安全动态趋势预警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灾害气候环境下道路交通安全进行较为准确的趋势实时预警,一种新的方法被运用到分析中来。该方法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从影响交通安全趋势的评价指标选取入手,用平均车速、车流量等6项指标来反映安全潜在危机的各方面,在此基础上,选用可拓学作为建立趋势预警模型的理论基础,最后进行定量的分析。该方法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实时预警制度以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文章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某路段交通安全的趋势实时预警,证明了该方法合理可行,且存在着对历史样本数据无依赖、简单直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车辆安全行驶动态仿真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智能车主动安全系统中安全建模、实时求解等问题,根据车辆行驶速度与车距两个重要的安全因素,将汽车安全行驶的及时感知(检测)和处理(驾驶)分解为与速度相关的时间量,提出了汽车安全行驶仿真动态模型P^2OT(环境感知、决策、驾驶操作、汽车行驶)及其时间表达式。应用分析及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所讨论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性,是事关国家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考虑我国这类后发国家的发展现实,分别从产业发展和国家间竞争视角诠释了关键核心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厘清了“卡人”和“被卡”“我无人有”与“我有人优”等不同类型的关键核心技术;分析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性的途径及其相应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明确需要同时推进“卡人”和“被卡”两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最后,提出了通过开发自主品牌高档新产品、替代性新产品、颠覆性新产品和全新产品等多类新产品带动不同类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管理者-人群心理归顺博弈定性模拟原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胡斌  董升平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12):2813-2816,2820
为实现复杂管理系统的定性模拟,研究了管理者-人群行为相互影响过程的定性模拟原理。从博奕角度分析该过程,提出心理归顺博弈和心理安全均衡的概念;利用BP神经网络表述心理安全均衡;基于模糊数学和QSIM算法,实现定性变量的表述;基于因果关系图,设计管理者与人群之间的作用关系的表述方法,以形成博弈策略空间;集成上述方法,设计博弈过程的定性模拟步骤;本文还用VB6.0和Madab6.10实现了部分方法,用于企业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甄选,模拟结果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复杂管理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董宏光  马大庆  肖武  张沫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11):2346-2351
基于Petri网结构,针对安全生产操作建立整数规划模型,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最优综合。首先,根据Petri网概念,拓扑管酪与阀门模块和故障模块,由此建立安全嗍于声璐径的超级结构,然后,根据Petri网中标记状态的传递情况,确定整数规划模型中的约束条件,最后,考虑权衡最小操作数和最低故障期望建立双目标函数.通过实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用GAMS中的CPLEX模型进行Pareto前沿理想点优化求解,得到令人满意的折中安全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存货控制中贮存多种货物,货物单价和仓库系统输出量随时间变化及存在“数量折扣”等情况下的存货控制问题.本文采用了一动态规划算法解决上述问题,算法的复杂性是O(n2).  相似文献   

8.
胡代平 《系统管理学报》2021,30(6):1215-1221
基于天然气管道网络的实际数据,通过改进的最小费用流规划模型,提出并构建了一种“以销定产”的天然气管网优化输送模型,并计算得出优化输送方案。研究过程发现,“近似模拟”和“类比优化”是一般常用的两类可压缩流优化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了应用规划模型解决可压缩流问题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别于一般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新建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区域主线范围内的交通状况为研究对象,运用交通冲突技术理论及VISSIM交通流微观仿真技术获取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冲突率和间距关系模型,以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区域的冲突率作为安全评价指标,运用灰色聚类理论,提出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区域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把不同立交间距对应的安全等级分为四种类:不安全(D级),临界安全(C级),较安全(B级),安全(A级),对两个互通式立交间距小于700m的情况,应提出相应交通安全改善措施.应用结果表明:不同间距安全等级不相同,通过采用改善措施提高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区域的安全状况,同时为新建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区域安全评价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件的安全主动网络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飞  李增智  周恒琳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12):2884-2885
分析了主动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增强主动网安全性的方法:通过对数据信源格式的扩充,即为主动信包增加安全域的方式来增加主动网络的安全性。建立了基于组件结构的仿真模型,并通过J-Sim仿真软件对具体实例进行了仿真研究。模型可以研究不同的协议部署方式、不同的拓扑结构、不同的安全策略以及不同的网络性能参数对主动网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AHP法建立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观赋值法计算指标的权重,采用概率论对指标进行定量筛选和定性修改指标,最终得到反映道路运输企业现状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紧急情况下的人车混合疏散问题, 以人车混合疏散的总时间最短、混合道路利用程度最高为目标,建立了一种人车混合疏散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针对该模型设计了多目标蚁群优化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并应用于大型体育场及其周边路网集成环境中进行了仿真实验, 分析了不同人车混合比例下的疏散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对人车混合交通流疏散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当行人所占比例为 50%-80% 时,人车混合疏散效果在两个目标上较优.该模型和算法有助于为大型公共场所人车混合安全疏散预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问题日益显著。为提高城乡结合部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率、环境效益和交通安全,提出信号配时多目标优化方法,综合考虑延误、通行能力、停车次数、车辆尾气排放等因素构建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典型交叉口为例进行分析,给出改进设计方案并进行交通仿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可以缓解城乡结合部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和污染物排放的问题,具有较好的交通信号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design problem (NDP) wherein the distance limit and en-route recharge of electric vehicl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Specifically, in this work, the network design problem aims to select the optimal planning policy from a set of infrastructure design scenarios considering both road expansions and charging station allocations under a specified construction budget. The user-equilibrium mixed-vehicular traffic assignment problem with en-route recharge (MVTAP-ER) is formulated into a novel convex optimization model and extended to a newly developed bi-level program of the aggregated NDP integrating recharge facility allocation (NDP-RFA). In the algorithmic framework, a convex optimization technique and a tailored GA are adopted for, respectively, solving the subproblem MVTAP-ER and the primal problem NDP-RFA. Systematic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es.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acts of distance limits and budget levels on the project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and the benefits of considering both road improvement policy and recharge service provision as compared to accounting for the latter only. The results also report that the two design objectives, to respectively minimize the total system travel time and vehicle miles travelled, are conflicting for certain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5.
分析非常规突发事件影响下的交通组织特性, 基于元胞传输模型(CTM)设计了疏散目标函数和疏散特性约束, 构造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影响下限定时间的区域路网疏散能力评估与交通组织设计模型. 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 模型可以整理为完整模型和简化模型两种形式, 在求解计算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设计了算例(其中包含路网结构和非常规突发事件场景), 应用完整模型和简化模型分别对算例进行了路网疏散能力评估和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评估结论一致, 获取的交通组织方案可行且各具特征. 模型将为疏散预案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tudies a new form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design problem.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unreasonable phenomenon can occur in certain traffic period (e.g. on/off duty period),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flows of opposite directions on a two-way road are seriously asymmetric; one traffic link of a two-way road congest heavily but the other is hardly used.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portation congestion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road resources, we propose a lane reallocating approach in peak period, and establish a discrete h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for the decision-making. Then,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technique, a heuristic solution algorithm for the hi-level model is designed. Finally, the lane reallocating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a simpl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赛事、集会等场合,大规模人群沿路网流动过程中易发生拥塞并诱发恐慌、踩踏等严重事故.因此,理解网络结构对人群流动特征的影响,对大规模人群在网络上的流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十分必要.首先结合大型活动行人路径选择行为的一般特征,采用交通分配模型将大规模人群分配到具体的网络拓扑结构上,采用非线性行人路阻函数模拟人群拥挤效应;随后,计算路网流量增加条件下人群在各路段走行时间变化率,并提出以路段走行时间变化率排序作为各路段结构重要度排序的方法,据此计算各路段的鲁棒性,确定瓶颈路段.最后,以德国2010年"爱的大游行"踩踏事故为例,分析验证了大规模人群网络流瓶颈识别方法,研究讨论了对路网实施管控的流量阈值以及不同管控条件下网络流的定量演化规律,可为路网的科学管理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路侧被动限速方式对于特定的惩处区域以外缺少管控,间接导致车辆行为在时空上的不一致性甚至突变,影响了交通的通行效率与安全性。从车侧主动限速方式入手,提出主动限速效用评价与推荐方法,结合道路线形、交通流量、车型比例,开展多情景主动、被动限速交通仿真,利用安全间接分析模型及交通流运行状态,从安全与效率2个层面提取效用评价指标及其权重,采用集成学习方法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主动限速方式相较于被动限速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安全性和调节效率,而在主动限速方面,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回归模型的预测稳定性和准确率更高(R2=0.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