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志青 《科技信息》2013,(22):224-225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UC3846的推挽正激DC-DC变换器,分析了变换器的电路控制原理。样机的实验波形及数据表明该变换器克服了传统推挽电路的不足,具有变换效率高,功率开关管电压尖峰小、动态响应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相AC/DC Boost变换器,提出基于离散滑模变结构电流内环控制与数字PI调节器电压外环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控制系统。其中离散滑模控制器采用在滑模面设计中对系统施加期望动态响应的方法来得到控制器的主要参数。另外,数字控制可以使开关切换采用固定的开关频率,消除了传统滑模控制因切换频率不固定带来缺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系统设计兼有滑模控制动态性能、鲁棒性好与PI调节器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秦玉伟  张莹 《河南科学》2011,29(5):595-597
介绍了磁阻式接近开关和霍尔式接近开关的工作原理及信号处理电路,并对二者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验表明:磁阻式接近开关动态特性优于霍尔式接近开关,该接近开关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成本低,可替代霍尔式接近开关,用于铁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隔离式双闭环开关电源的系统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闭环结构的开关电源受外界干扰时的动态响应速度慢,严重时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问题,采用UC3842电流控制模式控制器,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流型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技术的单端反激式隔离开关稳压电源.采用连续建模的状态空问平均法,建立了小信号模型,并利用控制理论,对双闭环反馈控制下的反激式变换器进行了补偿和稳定性分析,分析了其频域特性与系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快速限流特性,使高频变压器功耗和开关管功耗下降,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和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双向DC/DC变换器作为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在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双向转换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要求,选取双向Buck/Boost变换器作为主电路拓扑,减小了重量与体积、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半导体软开关技术有效减小开关损耗。推导出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模式时的动态模型,并对相应模式下的控制器进行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速度。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相结合的混合电源可以提高动态响应速度,但是传统的控制方式不能有效抑制输入电压扰动的影响.为了改善混合电源对输入电压干扰的抑制能力,提高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单周控制的混合电源,该控制方式采用单周控制对混合电源中的开关电源进行控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周控制的混合电源能有效抵制输入电源扰动对输出电压的影响,提高混合电源的控制精度,简化电路的复杂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基于单周控制的线性开关混合电源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等离子扬声器低功耗与产品化,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 结合零电压开关(ZVS: Zero Voltage Switch) 和脉宽调制(PWM: Pulse-Width Modulation)两种方案的优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 PWM 脉宽调制的软开关控制方 式。 驱动电路采用 IR2110 芯片增强电路的驱动能力, 开关部分则采用软开关的方式提高了电路的整体效率。 通过对比分析电源输入功率、 开关管发热情况和电弧长度后发现, 该方案在电弧长度为 1. 5 cm 的情况下电源 输出功率为12 W, 两开关管的表面温度分别为50℃和58℃。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案降低了功耗, 提高了整体 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降低了控制开关管的 PWM 波的失真度, 因而具有更优秀的实际应用与产品化 能力。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控制的PWM变流器电路,分析了矢量控制开关角的生成算法及不同矢量圆事成方式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控制电路采用80KC196数字单片机系统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对于具有压电分支电路系统的结构提出一种新颖的重置开关控制方法,建立了基于能量释放的控制律来减小系统的总能量:当电路中电感储存的能量达到最大值时,将电路开关短时断开并释放电感储存的能量,当电路开关再次合上后,电感无能量回传给被控结构,从而减小流入被控结构的能量,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对一个悬臂粱的数值研究表明,重置开关控制方法对结构的振动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而且其抑制脉冲响应的性能要优于被动压电分流阻尼技术,对环境和系统参数变化的敏感性比被动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汽车拖车组合系统(CTC)的动态稳定性,首先建立了基于差动制动的CTC动力学模型,确定了CTC在一定前轮转角输入下的稳态转向响应;然后将滑模控制方法应用到CTC动态稳定性控制中,创建了以稳态响应下横摆角速度为控制目标的动态稳定性控制系统;最后通过计算一定前轮转角输入下的两节车身横摆角速度需求,将差动制动产生的横...  相似文献   

11.
用于磁悬浮止推轴承控制系统的各种控制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磁悬浮止推轴承实验装置 ,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其实验装置所用的各种控制理论 (线性状态反馈控制、PI控制和 H∞ 控制 )在起动、定位、稳定、响应速度、抗干扰以及鲁棒性等方面的执行情况作了比较和评价 ,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项式结构的机器人鲁棒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采用简单的多项式结构,不需传统的回归矩阵计算,而唯一需要了解的只是系统的阶数和输出的位置及速度状态,能够有效地克服通常难于建模的摩擦力和外部扰动影响,最后保证全局的指数稳定或全局一致最后有界.二自由度机器人的仿真证明了该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Chen’s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及稳定性 ,采用负反馈控制方法对Chen’s系统的混沌行为进行控制 ,把该系统控制到指定的平衡态和希望的振荡周期轨道上 .并对控制方法的混沌控制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与数值研究 ,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4.
飞机飞行的范围广泛,复杂,不可能得到精确的飞机数学模型,所以,常规的控制理论应用于飞行控制,效果不佳,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理论不依赖数学模型,而能对理想模型进行跟踪,使飞机具有良好的性能,本文研究了变结构滑模控制在飞行控制系统的应用,首先,对滑模进行极点配置,使滑模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设计了一个比例积分切换超平面,确保消稳态误差,采用饱和控制技术,消除了抖振现象,对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表明系统不仅实现了无抖模型跟踪,而且具有很中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滑移补偿鲁棒控制策略. 首先建立包含滑移因素的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其中滑移量以附加的有界扰动形式引入. 借助链式系统理论,将带有滑移扰动的系统运动学模型转化成为一个标准的受扰链式模型,利用该模型的数学结构可以方便地设计变结构鲁棒控制器. 由稳定性分析可知,滑移补偿鲁棒控制器可以保证法向控制误差的收敛以及姿态误差有界. 仿真实验表明,设计的滑移补偿鲁棒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消除滑移因素对轨线控制精度的负面影响,提高移动机器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随机跳变系统模型提出以来,特别是近20年,关于随机跳变系统状态估计和控制的主要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从系统状态和模态估计2个方面,阐述了随机跳变系统滤波理论的发展现状和其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归纳了Lyapunov第二方法稳定性定理和比较理论在随机跳变系统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从最优控制、鲁棒控制和容错控制等方面总结了随机跳变系统控制理论和应用研究发展状况.最后,对非高斯型、非线性随机跳变系统的研究以及在军事上武器的攻防对抗、网络控制等应用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并网逆变器的无差拍电流控制中,逆变器输出滤波电感值变化和滞后一拍延时会直接影响并网电流的畸变率、系统稳定性与动态响应速度.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鲁棒脉宽调制的无差拍并网控制方法,减小了因滤波电感值变化对并网电流造成的畸变,有效地解决了滞后一拍控制引入的延时问题,降低了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根方程阶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响应速度.分析了滤波电感偏差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系统临界稳定的滤波电感偏差系数随着滤波电感的寄生电阻和线路等效电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采样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综合考虑系统的稳定性与动态响应速度,给出了关键控制参数的优化选取范围.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全局稳定的鲁棒自适应分散控制策略,用于不确定性机器人的轨迹跟踪.该控制器由一个线性PD 分散反馈+ 补偿不确定动力学的非线性自适应分散反馈构成.仅需要了解各关节输出的位置及速度状态,就能够克服通常难于建模的摩擦力和外部扰动影响,保证全局的渐近稳定.二自由度机器人的仿真证明了该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混合系统在任意切换规则下的稳定性问题,针对一类仿射非线性混合系统,首先利用滑模控制降阶的特性,设计滑模控制律对该类系统实现完全的去混合化,然后采用一般的非线性连续系统的控制理论方法进行控制设计,最后通过变换得到最终的滑模控制律,它能有效地保证混合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红外CO2气体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温室CO2浓度测控系统。给出了控制结构参数的选择,根据已有经验,归纳出控制规则的设计要点,并用相关的模糊逻辑构建了CO2浓度模糊控制器。系统硬、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增强系统的通用性、使用灵活性。使用表明,用模糊控制方式实现的CO2测控系统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