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些人认为,恶性细胞的种种癌的特性,起因于染色体或染色质功能的改变。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的狄保罗(Dipaolo)等,单独或合并地使用了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或病毒的致癌剂以及非致癌剂,在体外测定了它们对细胞染色体的直接效应和远期效应。他们发现,加了致癌剂后,其直接效应可以是染色单体型畸变,以及染色体型畸变。究竟这些  相似文献   

2.
鳞状细胞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以往实验治疗研究大多采用动物肿瘤模型,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性较差.为了建立体外环境下的人癌整体实验模型,我们将一例人肺鳞状细胞癌移植于裸小鼠体内,至今已传到33代.经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乳酸脱氢酶测定均显示人癌明确特点.本文报告对其超微结构进行系统观  相似文献   

3.
戴乾圜  瞿波  钟儒刚  郑大威 《科学通报》1997,42(17):1901-1902
自从双区理论提出以来,多种有机致癌剂的结构和致癌活性的关系(QSCAN)得到了成功的理论解释和定量表征.据双区理论的原则设计开发的几种顺铂类似物也显示出具有高于顺铂和碳铂的抗癌活性.根据双区理论,化学致癌作用的关键步骤是具有双官能亲电活性中心的最终致癌剂与DNA互补碱基对的横向交联.这种交联产物及其结构特征对于深入探讨致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引人关注的问题.但因DNA横向交联的量很少,以致难以进行实验观察.本文采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法 PM3对强力致癌剂苯并[a]芘(BaP)经代谢活化产生的最终致癌剂与DNA互补碱基对的横向交联产物进行了全几  相似文献   

4.
Bid-BH3结构域短肽对线粒体PTP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天  蒋春笋  李林江  刘树森  吴才宏  陈佺 《科学通报》2001,46(21):1795-1795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中通过释放促凋亡因子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而促凋亡因子的释放主要是由Bcl-2家族成员相互作用来调控的。Bcl-2家族成员在线粒体中的主要作用位点是内外膜接触点上的膜透过性转运孔(PTP)。应用体外方法来探讨促凋亡蛋白Bid的BH3结构域短肽对线粒体及其PTP的作用。实验发现促凋亡蛋白Bid的BH3结构域短肽能作用于线粒体PTP,引起线粒体肿胀、跨膜电位下降和细胞色素c释放;而突变的Bid-BH3结构域短肽因为不能与抑凋亡蛋白Bcl-xL结合而没有上述作用。此外,Bcl-xL和环胞菌素A(CsA)能抑制Bid-BH3短肽引起的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以上结果说明,Bid-BH3短肽通过作用于线粒体PTP而使得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可能通过Bid-BH3与Bcl-xL的结合并抑制Bcl-xL的抑凋亡进而实现促凋亡作用。对合成的Bid-BH3短肽促凋亡作用的研究,为将来研究细胞凋亡调控药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通过释放促凋亡因子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而促凋亡因子的释放主要是由Bcl-2家族成员相互作用来调控的.Bcl-2家族成员在线粒体中的主要作用位点是内外膜接触点上的膜透过性转运孔(PTP).应用体外方法来探讨促凋亡蛋白Bid的BH3结构域短肽对线粒体及其PTP的作用.实验发现促凋亡蛋白Bid的BH3结构域短肽能作用于线粒体PTP,引起线粒体肿胀、跨膜电位下降和细胞色素c释放;而突变的Bid-BH3结构域短肽因为不能与抑凋亡蛋白Bcl-xL结合而没有上述作用.此外,Bcl-xL和环胞菌素A(CsA)能抑制Bid-BH3短肽引起的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以上结果说明.Bid-BH3短肽通过作用于线粒体PTP而使得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可能通过Bid-BH3与Bcl-xL的结合并抑制Bcl-xL的抑凋亡进而实现促凋亡作用,对合成的Bid-BH3短肽促凋亡作用的研究,为将来研究细胞凋亡调控药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左瑾 《科学通报》1992,37(14):1317-1317
在肿瘤病因中,80%以上为化学因素所致。化学致癌的两阶段学说亦已被普遍接受。此学说认为“起动”是不可逆的,但可阻断其向细胞癌变方向发展。因而探讨用客观指标检测“起动”细胞的不可逆改变对于阐明癌变原理。确定“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诊断以及制订癌预防对  相似文献   

7.
某些A类维生素在实验动物中具有防止或延缓肿瘤发生的作用,离体研究也指出A类维生素能抑制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压抑由致癌剂处理后的细胞转化.上述报道都指出A类维生素具有抗肿瘤的特性,并可能作用在  相似文献   

8.
茶提取物与抗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瑞芳 《自然杂志》1999,21(6):335-339
茶多酚为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茶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是表现药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从致突变试验发现,由于其抗氧化作用改变了致癌剂和诱癌剂的作用而达到抗突变的目的;(2)通过细胞培养,证明茶的提取物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有剂量-效应关系;(3)致癌基因表达研究证实,茶多酚类化合物能抑制癌基因的表达;(4)整体动物实验结果阐明,喂饲茶多酚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具有抗癌和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言化学是研究物质转化的科学。然而,关于化学变化的速率或时间依赖性的知识对于成功地合成新物质和利用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在上一世纪里大家已认识到,所有的宏观化学过程都由许多基元化学反应所组成,而基元反应本身则是原子或分子物种间一系列简单的碰撞。为了理解化学反应的时  相似文献   

10.
薛泰麟 《科学通报》1993,38(4):356-356
徐辉碧等证明硒可直接清除脂质自由基,且有了ESR证据。我们运用化学模型,在体外研究了硒对不同活性氧的非酶促清除作用。1试验方法不同价态的硒以Na_2SeO_4、H_2SeO_3和硒半胱氨酸(Cys-Se)提供。各活性氧自由基均由体外化学方法发生并检测,方法如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根据国际通用的植物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试方  相似文献   

11.
有报道指出,花色苷对疾病具有一定的化学预防活性.黑果枸杞富含花色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实验前期研究发现,黑果枸杞花色苷Pt3G可通过ROS/PTEN/PI3K/Akt途径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本研究针对另外2种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PC-3进一步探讨黑果枸杞花色苷Pt3G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及蛋白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 Pt3G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LNCaP和PC-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01.97和445.79μg/mL.流式细胞术和TUNEL检测发现, Pt3G能够诱导前列腺癌LNCaP和PC-3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而且,不同浓度Pt3G处理前列腺癌细胞24 h后,细胞抗凋亡因子PI3K、p-PI3K、Akt、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促凋亡因子Bax、Cytochrome c、caspase 3、cleav...  相似文献   

12.
利用CD4 T细胞体外转化获得具有下调免疫作用的双阴性T细胞(DN T细胞),利用DN T细胞预防性治疗常规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Mus musculus)模型.观察EAE造模组和DN T细胞预防治疗组两组小鼠EAE评分、体重、关键淋巴细胞因子、组织切片的区别,探索DN T淋巴细胞发挥功能的可能机制.首先诱导获得了抗原特异性的DN T细胞;其次发现一次DN T淋巴细胞的过继输注可以显著降低EAE造模的发病程度,缓解小鼠因为EAE发病而造成的体重减轻;同时和造模组相比,DN T细胞预防组脑部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略有减轻,血浆中IL-2和IL-4的分泌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最后通过CFSE增殖实验证实DN T细胞可以显著抑制EAE模型中致炎CD4 T细胞的增殖.本研究证实体外转化的DN T细胞可以减轻EAE模型的发病程度,这种预防作用与DN T淋巴细胞可以抑制致炎CD4 T淋巴细胞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诱导肾成纤维细胞转为成肌纤维细胞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介导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促纤维化效应的蛋白,但它能否诱导肾脏慢性纤维化中的关键细胞,即间质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0,目前尚无报道。实验应用体外基因转染技术建立稳定表达CTGF蛋白的肾间民纤维细胞系,并观察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成肌纤维细胞数量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细胞表达出的CTGF蛋白能直接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并增加细胞外基质胶原ⅢmRNA水平,提示CTGF可作为肾纤维化防治中的新靶位蛋白,为临床延缓肾脏疾病慢性进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有报道指出,花色苷对疾病具有一定的化学预防活性.黑果枸杞富含花色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实验前期研究发现,黑果枸杞花色苷Pt3G可通过ROS/PTEN/PI3K/Akt途径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本研究针对另外2种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PC-3进一步探讨黑果枸杞花色苷Pt3G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相关机...  相似文献   

15.
癌转移机理     
了解恶性瘤细胞如何从原发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形成继发肿瘤,是癌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对原发肿瘤的手术及辅助治疗的进展,大多数病人仍死于转移。过去几年里,许多实验室研究了肿瘤细胞的性质和转移机理,并提出了一些观点。转移过程转移是一种由不相连的癌引起的瘤性损害。能产生转移是恶性瘤细胞的一个特征,但恶性不是所有瘤细胞的特征,缺乏侵袭和转移能力的瘤细胞是良性的。这种分类在讨论转移时是很明确的,但文献中应用“恶性”的术语在增多,错误地把它作为“瘤性”或“致瘤的”同义词,也常看到刊物中提到体外的细胞“恶性转化”,其实在这些情况下未做体内是否  相似文献   

16.
转导GST-pi基因表达抑制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致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磊  方福德 《科学通报》1999,44(13):1414-1418
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是引发癌症的主要原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在防止各种内、外源的对细胞的损害方面起关键性作用,GST-pi基因与反转录病毒载体(pXT1)重组后转染3T3细胞,使该基因在3T3细胞中整合和表达,研究发现:GST-pi的表达可以防止化学致癌物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此结果为进一步探讨GST-pi在癌症预防领域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已有报道,气功外气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如胃腺癌79-01细胞、Hela细胞、肺腺癌细胞、以及肝癌BEL-7402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临床上也有人用气功外气治疗各种肿瘤患者,据称有效,但尚缺乏直接实验依据,对其抗肿瘤机理也不甚了解。为了探讨气功外气在体内确切的抗肿瘤作用,本文以实验性动  相似文献   

18.
绿色化学——21世纪的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化学转化的过程。在科学的范畴下,化学是关于物质转化的科学。因此,化学是生活中的一门最基本的学问,化学工业(包括煤、石油、钢铁、有色金属、稀土、轻工和食品等行业)也是工业社会的最根本的产业。通俗而言,化学很像一根魔杖,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甚至“起死回生”的本领。它将原本死寂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和万紫千红。当今世界,无论是汽车、飞机、轮船、计算机,还是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体现出化学的贡献。因此,化学不仅是科学和技术,它还是一门艺术。 但是,在世纪之…  相似文献   

19.
声化学--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的化学分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若  赵逸云 《自然杂志》2004,26(3):160-16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声化学作为一个新的化学分支开始形成.声化学的出现引起了许多技术先进国家的重视,投入人力和物力加强研究,声化学的国际学术组织、学术杂志相继出现,相关的学术活动也十分频繁.迄今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们正面临着向工业生产转化的巨大挑战.本文扼要地介绍了这些情况,并对我国声化学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超分子化学--化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超分子化学 ,考察了超分子化学与传统化学的不同 ,并从哲学视角对超分子化学带给化学家研究方式的变化和思维观念的变革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