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艺术     
《世界博览》2013,(24):44-49
再次见到张扬,他又黑了不少。从法国戛纳、上海。再到云南,想等他同老家时当面聊一次,宴属不易。除非有事要处理,平日里他已经很少再桌北京,基本都扎在大理生活,那里令他着迷。这次刚下飞机.他便把我约到丽都饭店对面的一问酒吧里,当时很多人刚着他坐着,他嫌太吵,我们就上了二楼去谈。  相似文献   

2.
徐悲鸿19岁时由家乡宜兴到上海去谋生,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21年,他到法国去留学,有个外国学生竟当面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里深造,也成不了才。爱国心强烈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说:那好,我代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9)
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他关心、支持和领导教育工作的情景使我一直不能忘怀。可以说从"文革"的灾难里走出来之后,教育工作就一直是在邓小平理论及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和发展的,他还一再教育全党要尊师重教。作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伟大核心,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如此一贯地情有独钟地予以关注,表现了一位伟人的远见卓识。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有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我有幸亲自参加并当面聆听了邓小平同志的教诲,所以记忆尤深。  相似文献   

4.
正不是我一个人的厄运不过,我高兴得太早了。不久以后,光头又请我上他的节目。这回他不让我上台,而是为我在化妆室里架了一台摄像机。他则站在前面的舞台上,通过麦克风来采访我。采访时,我还没说两句话,他就结束了我们的对话。当天晚上,我的一位荷兰朋友来电说,光头在我回答他问题时,在电视屏幕上播放了一段视频:一架飞机从穷国飞到富国。我恍然大悟。原来光头是反攻倒算来了。他知道当面对峙很难收拾  相似文献   

5.
乔杉 《少儿科技》2013,(4):30-30
王巍上初三了,平时和同学们一起住校,周末才回家。他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强,又乐于助人,所以这学期被推举为班里的生活委员。不久前,同班同学夏明向王巍反映,他和别班的丁浩在排队打热水时发生了矛盾,丁浩怀恨在心,常当面骂他,甚至扬言要打他。王巍听后,安慰了夏明一番,  相似文献   

6.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自幼熟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王统照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扬,首先表现在文学史上的进步诗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风亮节对他的人格的影响上,其次表现在王统照始终以中国古典诗词的谋篇立意来审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还表现在王统照的文学作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了某些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27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在北京为中国艺术家崔自默博士颁发“文化艺术特别成就奖”。IOV副主席、中国区主席陈平女士表示,之所以授予崔自默先生这个奖项,正是因为他多年来在自己艺术创作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发展,同时还担当起了一个艺术家、一个社会知名人士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那就是对文化的传承、保护以及传播。他的成就不仅仅停留在他的艺术领域,还涉及到了教育、哲学、文化以及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的张之洞,他把“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要手段,为中国近代实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兴办多种实业学堂,还对实业学堂加以分类分级,而且提出一系列实业教育的原则、教学方法等,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吴文俊院士获得500万元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年逾八旬的他还坚持奋斗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上.同时,他还从获得的奖金中拨出巨款设立科研基金,支持多个科研项目.他为祖国的科学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他说这是“还债”,是科学上的“债”,是对党和国家的“债”.他的这些举动体现了一位老科学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科学的无私奉献.昊院士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曾经处于世界的巅峰,他呼吁:中国数学不仅要振兴,更要复兴!吴院士还对年轻的学者们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在艰苦的科研工作中,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开放的思想,有坚强的毅力.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当1990年9月我将高尔夫球起源于中国的论文提交到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科学大会作墙报交流时,立即引起与会国际、国内学者的震惊和赞许,认为论文中举出了客观证据,解决了高尔夫球起源问题上多年来争议未定的悬案。第二天在会议大厅里,澳大利亚的两位教授,郝威尔主任(Prof.Maxwell Howell)和他的夫人丽迪博士(Dr.Reet Howell)当面征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挑战和新问题,该文从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着手,分析了当面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车耳  徐波  拉法兰 《世界知识》2008,(10):26-28
他三次在关键时刻表达对中国的支持:一是2003年4月25日,正值中国“非典”期间,他作为法国总理坚持按原计划访问了中国,并对媒体说,在责任面前,他不当逃兵,这个责任就是加强法中合作,在中国遇到困难的时刻,法国应向中国表达同情和友谊。而当时有人建议他推迟访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史蒂夫·鲍曼的传说很多,人们众说纷纭,难辨真伪;但是在微软公司人们公认的是,除盖茨外,最优秀的人才要数鲍曼了。在治理公司方面,鲍曼以严厉著称。他的下属对他惟命是从,不敢稍有懈怠。鲍曼思路清晰,反映敏捷,因而不能容忍那些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把握要领的部下。如果他在说话时谁漫不经心,鲍曼就会当面加以羞辱,不给一点情面。鲍曼是一极具竞争意识的人,他要求下属去了解掌握对手的亲戚的姓名和他们的出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2008,(8):70-70
不久前,中国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津巴布韦国家电视台热播。这是津巴布韦引进的首部中国电视剧,采用原汁原味的汉语对白并配以英语字幕。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居民守在电视机前,等候“悟空”和“八戒”出现。花匠克里斯说,他偶尔看了一集.立刻着了迷,不仅自己追着看,还介绍给邻居和朋友,大家经常坐在一起看《西游记》,还学会了用汉语说“师傅”。津巴布韦政府实行“向东看”政策以来,  相似文献   

15.
片纸惊玻恩     
《少儿科技》2011,(9):8-8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曾就读于慕尼黑大学。有一次,哥根廷物理研究所的权威学者玻恩来慕尼黑讲学,结束后与学生闲谈时,海森堡递给他几张纸,说:“这是我对先生研究的学问所记的一点学习心得。”玻恩当时并没在意,只将纸叠起来往口袋一塞,没有多说什么。不料,等玻恩回到哥根廷,展开那几张纸一看,顿时后悔没有在慕尼黑与海森堡当面切磋一番,大有失之交臂之感。因为海森堡在纸上写的内容,正是玻恩研究所不得要领处与疏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此盛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刘钝先生就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重点探讨了学科建设的国际化与再建制化的关系,另外,他还就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界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他阐述了即将召开的国际大会在中国召开的特殊意义,介绍了会议的筹备工作、会议的主题及此次盛会可能引起公众与传媒关注的热点等问题,他认为此次北京大会将为中国科技史家特别是该领域的青年学子创造一个同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并希望大家在会场能结识更多的同行与朋友,并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对话者与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借这次大会的东风,全面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月的北京春风拂面,也迎来了一位瑞典客人——爱立信公司的董事长泰斯库,这是他在2003年的第二次访华,在拜会了新一届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后,这位自上任后就没有在中国公开露面的重量级人物,也第一次向中国媒体敞开大门。也许,泰斯库的名字对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说起他的绰号“大刀迈克”,字里行间透着杀气,让人不觉感到背后生风。然而,身材魁梧的泰斯库并没有长着一张史瓦辛格那样的杀手面孔,甚至多少还有点像圣诞老人。但是,话题依旧还是从“大刀迈克”开始了。3请在读者服务卡上圈定相应的数字代码,告诉我们您对此文…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最大的节日之一国庆节到来之际,几位同来中国出差的同事突然提议去旅游。对于只会用中文说一句“你好”的一群人来说,旅行真是个荒唐的想法。可是,长达10天的漫漫假期能干什么?不管怎样,这个提议还ok啦!这对当时还没在中国旅行过的我来说,是个让人兴奋的美事。幸好同事中有一位懂点中文,我们这六个盲目的旅行者们就把“宝”押在他身上,怀揣着兴奋购买了飞往重庆的机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嵌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了他在中国游历九年多所见闻的唐代社会生活,节日习俗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该书所记载的节日有除夕、元旦、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三月三、五月节、中元节、立秋、冬至等。他还将中国节日与日本节日加以比较。他对新罗侨民八月十五节的记述尤为引人注意,并引起了中秋节源头之争。所记节日生活都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亲身见闻,真实可信,细节丰富,是研究唐代节日民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