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卢旺达大屠杀20周年反思今年是卢旺达大屠杀20周年,在20年前的1994年,4月6日至6月的三个月时间里,卢旺达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地进行了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全国总人口20%以上。  相似文献   

2.
贺鉴  王筱寒 《世界知识》2022,(13):54-55
<正>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乘坐的专机在首都基加利被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因怀疑飞机是被图西族所领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击落,胡图族极端分子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进行屠杀,造成100多万人丧生。这场大屠杀几乎摧毁了卢旺达整个国家,然而此后历经二十余载,卢旺达涅槃重生,不仅经济重回正轨,而且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的卢旺达大屠杀夺去了上百万人的生命,酿成一部20世纪的人类悲剧。十年后的4月7日,卢旺达国民隆重纪念“卢旺达大屠杀”十周年,联合国也为首个“卢旺达大屠杀国际反思日”举行纪念活动。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飞机准备在首都基加利机场降落时坠毁,两总统和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早有屠杀预谋的总统卫队有了实施计划的机会。数小时后,他们和以图西族为主的卢旺达爱国阵线爆发激烈冲突,很快,冲突蔓延至全国,演变成一场胡图族暴徒对图西族人的疯狂杀戮。在卢旺达驻华使馆,约瑟夫·博…  相似文献   

4.
卢旺达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和部族屠杀持续百余天。在这100多天腥风血雨的日子里,这个人口只有700多万的非洲小国竟有50多万人丧生,200多万人逃亡国外,极大地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为了制止大屠杀,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增加驻卢旺达援助团的人数,但美国不同意向卢旺达派兵。西欧联盟中除法国和意大利外,其他国家对此反应冷淡。非统组织希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本大陆的问题,但既无手段又无财力。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2010,(16):69-69
<正>1994年,卢旺达发生了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在短短的100天内,80万图西族人命丧黄泉。本书以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为开端,挖掘了发生灭种屠杀的卢旺达本国的历史根源以及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2014,(14):22-22
正今年是非洲国家卢旺达解放20周年,7月7日,卢旺达驻华大使馆在北京举办了纪念活动。卢旺达驻华大使查尔斯·卡勇加在向来宾致词中首先回顾了发生在20年前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说,从1994年4月6日到7月4日将近一百天的时间里,当时的政府军民兵组织率领其他民众向他们的同胞举起了屠刀——无论是妇女或是儿童甚至是残疾人,只要他们是图西族,就难逃一死。当现任政府接管卢旺达时,超过一百万图西族人以及倡导和平的胡图人被杀害。  相似文献   

7.
马汉智 《世界知识》2022,(16):52-53
<正>5月以来,位于非洲大湖地区的卢旺达与刚果民主共和国(以下称“刚果(金)”)关系骤然紧张。刚果(金)指责卢方支持刚反政府武装“M23运动”,卢方对此予以否认。卢则指责刚军方向卢反政府势力“卢旺达解放民主力量”提供支持,后者涉嫌参与了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7月6日,两国在安哥拉的斡旋下同意启动缓和紧张局势进程,建立“刚果(金)和卢旺达联合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卢旺达大屠杀中美国政府的“不作为”政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旭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133-135,140
1994年4月至7月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是一场极其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本应有义务制止这一悲剧。但是,克林顿政府却抛弃了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旗帜,以"不作为"的方式应对正在进行的大屠杀。而这一决策的作出受到波黑内战、索马里危机、卢旺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美国国内的"新孤立主义"思潮以及克林顿政府不明确的外交战略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0,(12):78-79
卢旺达大屠杀主犯26年逃亡路终结5月16日,卢旺达大屠杀主犯、胡图族商人费利西安·卡布加在法国落网。据半岛电视台20日报道,检方已提出将卡布加移交给联合国法庭审判。法国警方的一名负责人说,因新冠疫情而实施的封锁措施使欧洲大部分地区陷入瘫痪,许多调查工作被搁置,警方也得以集中精力推动对卡布加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卢旺达气候宜人、风光秀美、物产丰富,因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的美誉。然而在国际上,人们一提到卢旺达,首先想到的便是1994年发生在那里的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以卢旺达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卢旺达饭店》凭借其动人情节和人性光辉,在国际上获奖无数。24年过去了,卢旺达已经浴血重生,该国电影业也从无到有,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7月,借着习近平主席对卢旺达进行国事访问的东风,我们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世  相似文献   

11.
4月24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在当年种族屠杀事件严重的四个城镇,卢旺达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特别是世界人权组织的一再劝阻,首次公开枪决22名被指控在1994年种族大屠杀中犯有严重罪行的犯人,其中包括主张对图西族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一个胡图族极端组织领导人卡拉米拉,以此祭奠种  相似文献   

12.
卢旺达,一个较为陌生的国度,可能许多人从特里·乔治导演的好莱坞大片<卢旺达旅馆>中了解到了这个非洲小国曾经历过1994年种族大屠杀的伤痛.  相似文献   

13.
卢旺达是东非大裂谷地带上一个多山的小国。它紧靠赤道,却并不炎热,四季如春。花草树木繁盛,堪称“非洲的瑞士”。由于境内多山,它又有着险峻的景观:峰峦跌宕,沟壑纵横。“每棵香蕉树下有一个卢旺达人”。这话并不夸张。卢旺达盛产香蕉,人口密度在非洲也首屈一指。这个面积仅有26,338平方公里的  相似文献   

14.
宗教信仰不同的阿拉伯人与黑人之间爆发冲突;一场可怕的人道主义灾难扫荡了这个地区;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政府解除阿拉伯民兵武装;十年前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悲剧会不会重演?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界对E.L.多克托罗小说之研究多从政治、宗教、后现代艺术技巧、新历史主义及新现实主义等视角进行阐释,而对其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则少有人问津.其实,多克托罗小说皆渗透着浓厚的“大屠杀后意识”,可称之为“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在千禧年前,“大屠杀后意识”主要以大屠杀隐喻方式渗入其小说文本之中,而其后之作如《上帝之城》等则通过对大屠杀之显性在场的描写,揭示其对纳粹屠犹之深层反思.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凸显其对大屠杀创伤及其影响之关注,更表达其对犹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命运之关注和人类道德之关怀.  相似文献   

16.
4月28日,浙江省科技系统有关领导和企业代表300多人赴四川成都,参加由浙江省科技厅、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心、四川省科技厅、浙江省人民政府驻四川办事处联合举办的“浙川军民科技合作对接大会”。四川方面有国防军工系统单位、地方院所和高校的领导近200人到会。  相似文献   

17.
布隆迪剪影     
布隆迪究竟有多少个山丘,大概无人作过精确统计,但称之为“千山之国”确是不假的。这个地处非洲心脏的国家,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人口却有450万,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60多人,在非洲仅次于卢旺达而居第二位。布隆迪人主要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居民大都讲布隆迪语。  相似文献   

18.
《青年科学》2013,(11):35-36
濒海指的是濒近大海的沿岸地区。据统计,全球200多个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中,有3/4集中在沿海地带,世界70%科技发达的工业和80%的人口分布在沿海200公里以内的濒海地区。它们是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广大的濒海地区已成为各国名副其实的“黄金海岸”。  相似文献   

19.
范鸿达 《世界知识》2022,(10):44-45
<正>4月15日,巴勒斯坦民众与以色列警察在东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爆发新一轮冲突,造成100多人受伤。4月17日,双方再次在阿克萨清真寺及周边区域发生冲突。以色列政府因此受到质疑和指责,以色列阿拉伯政党“联合阿拉伯名单”一度威胁退出执政联盟。此前3月下旬,以色列多地遭遇暴力袭击,以色列军方以此为由,在约旦河西岸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并与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而今年4月伊斯兰教的斋月、  相似文献   

20.
4月22—24日,伊朗在濒临霍尔木兹海峡的阿巴斯岛海域附近进行了代号为“圣地之路”(或“耶路撒冷之路”)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据报道,伊军共出动了20多万人(包括革命卫队及志愿人员)、180—200艘各式战舰(包括最新式的导弹驱逐舰)以及大批战斗机和直升机参加演习,演习的内容包括试射各种新型地对空、地对海和地对地导弹。海上演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